-
岑氏于2009-03-13的留言:
大家好:我来自昆明,很高兴来到“岑氏宗亲网---www.gxcen.cn ”从这里了解到岑氏族姓起源西周朝代,岑氏源自姬姓,而姬姓源自黄帝;岑氏姓得源于姬渠公,而后代迁徙于陕西韩城、河南南阳一代发展壮大形成岑族旺门。岑彭是远古历史上有岑氏族姓考据的岑氏门宗族名人。为此,感到骄傲。我的祖父辈从广东保安来到云南昆明生活;生活在昆明估计有上百年以上的历史,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到工作;我还没有遇到一个与我同姓的岑氏,为此感到有些奇怪或不可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我的根在哪里?我希望通过“岑氏宗亲网”交到一些岑氏宗族的朋友,
-
岑秋于2009-03-10的留言:
我是重庆岑氏子孙,但我不知道我跟你们这边的岑氏有多远的关联,至少几千年前是一家吧。我们是几千年前岑氏的分歧,09年1月在我老家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发掘了我岑氏家族群坟,出土了很多重要文物,一共6座,一座属宋代一座属明代其他四座分别是清代初期和晚期。据坟墓文字记载我岑氏祖藉属河南南阳地区,已经在重庆地区生活一千多年。
重庆晚报有报道可在网上查讯详细情况
-
岑志刚于2009-03-07的留言:
少彬,我也是鹤壁人,鹤壁岑姓均出浚县,不知你是谁家的人.....我的电话:13861636975
xiaocenjiali@163.com
-
岑志刚于2009-03-07的留言:
明天是三八节,祝姐妹们节日快乐!天气回暖,大地复苏,欢迎各位兄弟姐妹到江南小城---江阴来玩,江阴富甲全国县级市,这里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华西村,毗邻太湖,充满温情和水......
-
CEN于2009-03-06的留言:
岑巩县
1913年改思州府直辖地为思县,1932年改思县为岑巩县,岑巩为侗语地,"岑"为山,"巩"为这个山的名称。《岑巩县志》载:"以城西120里有岑巩山为县治主脉,寻改思县为岑巩县"。
-
岑少彬于2009-03-05的留言:
岑启字老本家,我是鹤壁人,听说你是鹤壁的,咱们有机会联系一下,续续家谱。
-
过客于2009-03-04的留言:
我觉得2006年四川的迁墓事件,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将军也要这么做,既然无视了岑的存在,
-
郎川酷子于2009-03-03的留言:
岑氏名人----岑述彭
岑述彭,民国2年(1913年)2月4日 建平县评议长岑述彭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
岑述彭(1882—1932),号云台,安徽省郎溪县东乡系马墩(现属涛城乡)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岑述彭考入安徽省立安庆师范学堂优级选科预备班。在安庆结识了徐锡麟和熊成基。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他积极发展会员,准备发动起义。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冬,他参加安庆起义。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岑述彭出奔广州,追随孙中山革命。
民国2年(1913年)2月4日,岑述彭被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候补议员。 民国6年(1917年)5月,黎元洪与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7月1日张勋乘机拥立清室复辟。12日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新登台,撕毁《临时约法》,解散国会。岑述彭毅然离京赴广州,参加孙中山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会上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他坚决拥护孙中山北伐,并积极协助孙中山起草《建国方略》。
民国10年(1921年),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孙中山由沪返广州,岑述彭同往。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即聘岑述彭为政府顾问,襄助工作。
由于岑述彭追随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拥护共和,讨袁护法,卓有功勋,经国会提请,特授岑述彭二等嘉禾章。
民国13年(1924年)1月,岑述彭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会后,他再次上北京,后又联名电请孙中山北上。民国19年(1930年)应彭养光、柏文蔚等人邀请,再赴南京,重涉政事。“九•一八”事变后,他与国民党左派人士联名通电,要求当局抗日。由于他奉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又积极主张抗日,触怒了当局,处境十分困难。
民国21年(1932年)1月28日,淞沪战争爆发,日舰炮轰南京。那天夜晚,岑述彭从友人家饮酒回公寓,行至夫子庙建康路附近,突然从人力车上倒下,猝然而逝。
-
CEN于2009-03-02的留言:
请岑氏兄弟去看下这里:http://qzone.qq.com/blog/781297177-1203140286这里有岑踪迹
-
岑于2009-03-02的留言:
在研究徙播于外地的岑氏家族谱牒时,发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广西岑氏旧谱中其第八代传人(若自岑彭算起则为第四十五代)名讳有叫贴木儿、阿刺兰、阿刺辛、怒木罕者,其下一代中也有人叫野先、察空者,起初令人不解,怎么都是标准的蒙古人的名字?他们又是如何与岑氏排上辈的?参照其他文献,方知其上代人岑世兴,生活于元初,乃官身,为了生存、发展之需要,他给自己的儿子、孙子分别取了上述名字。他这四个儿子分别被封为各地的土知州,并各自传下后人。到了察空以后,元朝已亡,其后人再取名字,便抛弃了蒙古色彩,回到了中原人的取名习惯上来。这大约算是特定历史时期内的独特的政治现象吧。在当代新谱中,除沿用谱牒学惯例通常书名不书姓以示恭敬外,也有地方姓名全书,不知是否意在防止歧解。
这在布衣史有:岑世福这个名字,但他四个儿子都取蒙古名,因为岑世福是镇南将军,他四个儿子是蒙古皇帝(元朝)给他们取,可想岑氏当时何等显耀:其中 贴木儿 就是一个,但是我没 好好看那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