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氏留言
-
岑延旺于2022-10-27的留言:
湖南永州江华岭东一带散布着岑氏,因为文革时期族谱被毁,但是按照广西西林字辈排序,不知道我们是哪里来的了,老一辈说以前跟桂岭一带岑氏族人有联系,进入21世纪后,没联系了……有没有人考证一下。 -
岑卫东于2022-05-13的留言:
岑氏亲人们,大家好!我是岑卫东,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机缘巧合吧,终于能在这里见到如此多的岑氏亲人们围聚一堂畅所欲言,很是心慰,同时也带着一丝丝的遗憾!因为我还未出生时,爷爷(岑定伍)就不在世了,后来妈妈生我的时候,又遇上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可能是文化大革命复杂的氛围和我俩兄妹当时还小的缘故吧,爸爸(岑国玉)一直守口如瓶,极少对我们兄妹俩谈起他的身世和爷爷的事情,甚至我妈妈都不知道一丁点。再后来,我爸爸有一天突然得了急病,很快就离我们而去了。我现在只有了解到爷爷(岑定伍)有一个兄长,在逃难时失散了(名字不详),之后爷爷就做起了生意,并雇佣了工人协作 他,听说爷爷的生意还做得不错(当时那个时代,我爷爷属于榨取贫下中农的血汗,走资本主义道路,政治身份不良,是要受到批斗和坐牢的)。不知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否找到一点点的线索否?愿上天给我一点希望,也愿能从岑氏宗亲网里能得到一点点的线索。万分感谢!! -
岑炳旺于2022-04-02的留言:
我们想增加人才库,有一位岑氏后裔在南宁二中任副校长,另一位在平乐县交通局任副局长。 -
岑勇于2022-03-08的留言:
祖墓碑文: 莫为之前雖美弗彰,莫为之後雖盛传我,祖之前後,世襲於朝,而受爵者,其历有可纪矣。 一始祖岑公諱彭。汉马功劳擢授廷行大将军乃湖广襄汉南阳始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世铿。擢授怀远大将军乃溪洞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珍。擢授盟威大将军亦溪洞复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伯颜。擢授田州中顺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泰。擢授恩州奉训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辉。擢授岜鈴汎官总司守也。 一始祖岑諱光裕。为国亡身,蒙上宪不忍昧功臣,柱碑立祠,以祀之留後。仲述分住于此,只克全後裔分为五枝,有孙国泰初头门庭,继後子孙荣昌。皆由祖德流芳,以及於今孙等,歆潜恐夫特著表於,兹以头不忘之意耳。 -
岑厚霖于2021-11-18的留言:
自从19年我爸过身之后,我就一直没怎么接触岑氏宗亲的事和东西。今天忽然好想我爸,点开了他的微信头像,看到朋友圈,发现了这个宗亲网的链接,就进来看看。我想说 是,家里还有很多我爸当时收集什么关于族谱的资料。不知道有没有人需要?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不用放在家里蒙尘。
岑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岑氏要闻
岑氏广东二世祖岩贵公世系族谱(第二部)
岑氏广东二世祖岩贵公世系族谱
源流谱
第二部 源流谱
卷一 岑氏远古源流
一、岑姓“系出姬姓”——姬姓
《百家姓考略》载:岑姓,“系出姬姓”。姬姓是一个更古老的姓氏。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祖先,但黄帝本人姓姬。《百家姓考略》载:“姬姓,系出有熊氏。黄帝之先姓公孙,生于姬水,故姓姬氏。高辛氏立,以长子后稷继黄帝之后,赐姓姬氏,为周始祖。”这段考据说明,黄帝姓姬,他的后人就是周朝天子的始祖。
中国《简明历史手册》指出:周族姬姓,周朝的开国天子是周文王姬昌和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在著名军事家姜尚和武王弟周公姬旦的协助下灭了商朝,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建立了中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西周王朝。
二、岑姓的由来
关于岑姓的姓源,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宰相吕不韦所著的那一部自称“有能增减一字者即以千金赏之”的《吕氏春秋》。该书指出:“周文王封其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也,今梁国岑亭是也”。《通志氏族略》也指出:“周武王封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唐书》岑氏宰相世表则说:“岑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异母弟耀子渠,武王封为岑子,……。”上述三段考据文字,内容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唯一的不同,前者说是周文王所封,后者认为是周武王所封。这点差别,目前虽然无从弄清楚,好在不管是那一位所封,得姓的年代都差不多,而且周文王、周武王是两父子,都是开国天子,所以不妨认为无关宏旨,不必在这方面多加推敲。就是说:3000多年前,周朝的开国天子把同父异母的兄弟之子渠封为岑子。岑是封国名,其子孙以国为姓,就产生了“岑”这个古老的姓氏。所以岑姓最初之祖就是周武王的兄弟,姓名姬渠。据史传,古岑国在今之陕西省韩城县境内,是岑氏族人最初的发祥地。
三、岑氏得姓始祖——姬渠公
姬渠,生于三千多年前的周朝王室。周族姬姓,姬渠是周文王姬昌之弟姬耀的儿子,是周武王姬发的堂弟。周天子分封宗室有功子弟为诸侯,姬渠公受封于岑亭。古岑国在今陕西韩城县境内。
北宋岑道公在《岑氏通族序》中说(译文):“自唐尧、虞舜和夏禹以来,以国为姓的。大者有340多个,小的也有58个。我岑氏就是以国为姓的。至于后来诸侯国灭亡,世系谱中断了,史籍也不记载了,这段时间的宗族繁衍情况也就难以考证了。”从西周王朝姬渠公受国得姓至东汉岑彭公之间约一千一百年,约有40—43代无从查考。姬渠公是岑族得姓始祖,是岑氏万世之源也。
卷二 岑氏南阳太始祖
一、南阳太始祖——岑彭公
岑氏自西周分封诸侯国得姓直到西汉,历时约1100年,缺少闻名于世的人物,未发现有关岑氏族人系统的史料。在这段时期,随着诸侯国时代的结束,岑氏族人迁徙四方。到了东汉,居住在南阳郡的岑族出了一位声名显赫的开国功臣、征南大将军壮侯岑彭公。自此之后,岑氏在国家官方史书和族人谱记中才有了详细的记载。
岑彭公(公元前? ——公元35年),字君然,东汉时居南阳棘阳,文武全才,智勇过人。在辅佐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时建立丰功伟绩,封征南大将军舞阴侯(舞阴:古县名)。岑彭公在东汉王朝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参加了统一战争的所有作战:平定河北,攻占关东、洛阳,统一关中;扫除秦丰、董、许邯、田戎、隗嚣等割据群雄;凭其威信、宣示光武帝刘秀恩德,传书平定江南。使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苍梧、交址诸郡太守归顺汉室,“相率遣使贡献,悉封为列侯。或遣子将兵助彭征伐。于是江南之珍始流通焉。”见《后汉书·岑彭列传》;统领大军攻取四川,消灭最强大割据势力蜀地土皇帝公孙述的主力。“邛谷王任贵闻彭威信,数千里遣使迎降”,见 《后汉书·岑彭列传》。岑彭公是当时极少能独当一面的统帅将才。他作战勇敢,奇谋迭出,能水陆并驱,而且信义素著,以德怀人。他治军严整,对百姓“秋毫无犯”,“令军中无得虏掠。”“所过,百姓皆奉牛、酒迎劳。”“让不受牛、酒,百姓皆大喜悦,争开门降。”见《后汉书·岑彭列传》,所以他能克成宏远之业,建不世之功,是为东汉皇朝收复地盘最多的大将,被列为著名开国功臣图画于云台之上,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中之翘楚。岑彭公殉国后朝廷追封为壮侯,两子先后封侯,五代世袭。岑氏家族从此走上青云之路,从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差不多一千年间,所享声誉不衰。尤其在汉、唐两代,岑氏人材辈出,出将入相,显赫万分。岑氏子弟备受朝庭重视,岑氏家族也俨然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此后绵绵如江河之水,根深叶茂,源远流长。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岑彭公的引领。岑彭公的丰厚祖恩祖德,荫护子孙万代,岑氏族人均奉其为太始祖。
为使,广大宗亲了解太始祖的显赫功勋和祖先恩德,今特将国家正史《二十四史》之《后汉书·岑彭列传》全文转载并配以译文,与宗亲共享。
二、《后汉书·岑彭列传》译文
岑彭(公元前?-35年),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王莽末年,岑彭为棘阳县长。当时全国各地纷纷起义,反对王莽的统治。打起汉家旗号的刘縯、刘秀兄弟发兵攻克棘阳,岑彭带着家属投奔前队大夫甄阜。甄阜怪他不能固守城邑,拘禁了他的母亲和妻子,让他立功补过。岑彭只好率领部下努力作战。后来,甄阜死,岑彭也受了伤,逃到宛城,与副将严说共同守城。汉兵攻城,遇到岑彭率众顽强抵抗,一连几个月都攻不下。后来城里没了粮食,到了人要吃人的地步,岑彭只得与严说献城投降。诸将恨岑彭坚守,提出将其杀之。大司徒刘縯劝说:“岑彭是南阳名将,坚守家乡城池,是他忠贞大节的表现。我们现在正创立大业,应当表彰忠义之士,不如封他官爵,方可劝降”。更始帝遂封岑彭为归德侯,并让他隶属于刘縯。刘縯被更始帝杀害后,岑彭作了大司马朱鲔的校尉,跟随他进击王莽的杨州牧李圣,杀李圣,平定淮阳城,朱鲔推荐岑彭为淮阳都尉。更始帝让立威王张昂、将军徭伟两人镇守淮阳。徭伟反叛,赶走张昂。岑彭率兵进击徭伟,大破其军,升任颍川太守。
此时,舂陵人刘茂起兵,攻占颍川。岑彭不能到位上任,只好带领部下数百人依附同乡河内太守韩歆。正值刘秀巡行河内,韩歆要守城抵拒,岑彭劝阻,韩歆不听。不久,刘秀到怀,韩歆见形势危迫,不得已投降。刘秀得知他曾想抗拒,大怒,把他放在鼓旁,准备斩杀。刘秀又召见岑彭,岑彭分析当前形势,说:“今赤眉入关,更始危殆,权臣放纵,伪称圣旨,道路阻塞,四方蜂起,群雄竞逐,百姓无所适从。我听说大王将平定河北,开创王业,这实在是皇天佑汉,百姓的福音。彭幸得司徒公关爱保护,未有报德,就被祸难,永恨于心。今又幸遇大王,愿意舍身效力。”刘秀大喜,跟他深相结纳。岑彭借机进言,说韩歆是南阳地区的正直君子,可以收为已用。刘秀就赦免韩歆,让他当了邓禹的军师。
更始帝的大将军吕植屯驻淇园。在岑彭劝说下,吕植投降了刘秀。于是,刘秀任命岑彭为剌奸大将军,并把自己平时所持的符节授给他,让他督察各营,随军平定河北。
刘秀称帝后,任命岑彭为廷尉,仍拜归德侯,行大将军事。与大司马吴汉、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佑、右将军万修、执金吾贾复、骁骑将军刘植、杨化将军坚镡、积射将军侯进、偏将军冯异、祭遵、王霸等围攻洛阳。朱鲔坚守,攻城数月不下。光武帝知道岑彭曾任朱鲔的校尉,便让他前去劝降。于是,朱鲔在城上,岑彭在城下,两人相互问候、谈笑,像平常一样。岑彭乘机劝说:“我过去有幸在你的部下效劳,承蒙你的举荐提拔,心存感念,常想着要报答你的恩德。如今更始已经败亡,赤眉军已经南下,光武(即刘秀)已经平定燕、赵,尽有幽、冀之地,百姓归心,贤俊云集,亲率大军,来攻洛阳。天下之事,大局已定。公虽有孤城想固守,但能有什么出路吗?”朱鲔说道:“大司徒(刘縯)被害我曾参与谋划,又劝更始帝不要派萧王(刘秀)北伐,自己知道实有大罪,不敢投降啊。”岑彭回报光武帝,直言经过。光武帝说:“建立大事业的人,不计较小恩怨。鲔如果现在投降,官爵都可保存,还说什么惩罚呢?以河水为信,我决不食言。”岑彭又返回洛阳城下见朱鲔,向他转达光武帝的许诺。朱鲔从城上垂下绳索,说:“如果你说的是实话,请乘此上城。”岑彭毫不犹豫,拉过绳索就向上攀。朱鲔见他诚信,就先口头应允投降。五天后,朱鲔带轻骑兵去见岑彭,对部将说:“坚守待我。我若不还,诸君径将大兵上轘辕,归郾王”。接着,把自己反绑起来,和岑彭一起到河阳,去见光武帝。光武帝解其束缚,以好言抚慰,并让岑彭连夜把他送回洛阳。第二天,朱鲔率全城军民出降。光武帝任命他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朱鲔后为少府,传封多代。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朝廷派岑彭进军荆州,攻下毕、叶等十余城。当时,南方局势混乱。南郡人秦丰占据黎丘,自称楚黎王,拥有十二个县;董在堵乡起事;许邯在杏起事;都自立为王。另外,更始手下的许多将军也各自为政,拥兵占据南阳的许多地区。光武帝派吴汉前往征伐,但吴汉放纵士卒,暴虐百姓,所过之处多有侵扰掠夺。正值破虏将军邓奉回新野探亲,见吴汉在其故乡的所为,大怒,起兵反汉,击败吴汉的部队,缴其辎重,又与各路反汉力量联合起来,屯兵于淯阳。这段时间,岑彭转战荆州地区,破杏收降许邯,升任征南大将军。光武帝命他与朱佑、贾复、耿弇、王常、郭守、刘宏、刘嘉、耿植等将领一起讨伐邓奉。
岑彭命令部队先攻堵乡,董形势危急,邓奉率万余人赴救。董、邓二人的部下,均为南阳精锐之士,岑彭进攻,连月不克。建武三年(公元27年)夏,光武帝领兵亲征,大军行至叶地,董部将率领几千人拦路截杀,光武帝受阻。岑彭往击,大破敌军。光武帝到达堵阳,邓奉连夜逃往淯阳,董投降。岑彭又与耿弇、贾复、傅俊、藏宫等追击邓奉,直到小长安(南阳县南)。光武帝亲临战阵,士气鼓舞,邓奉兵败无路,请求投降。光武帝念邓奉是旧日功臣,而且祸端实由吴汉引起,想赦免邓奉。岑彭和耿弇劝谏说:“邓奉背恩反逆,致使国家出动大军,战争打了近一年,贾复受重伤,朱佑被俘。直至陛下亲临仍不知悔悟,还亲自出战,兵败走投无路才投降,如果不杀邓奉,就是不惩罚有罪恶的人。”于是光武帝斩邓奉。
光武帝引兵回师,而派岑彭率领傅俊、藏宫、刘宏等三万多人南击奉丰,攻克黄邮。秦丰和他的大将蔡宏在邓坚守。汉军数月不得进。光武帝责备岑彭。岑彭害怕,于是连夜集合兵马,传令:“明日西击山都(,今湖北襄阳县西北)”。然后纵其俘虏回营告知秦丰。秦丰信以为真,调动主力,开赴山都,准备伏击岑彭。岑彭偷渡过沔水(今汉水),在阿头山(今襄阳县西)大破秦丰部将张扬。然后,从,川谷间伐木取道,直奔秦丰的大本营黎丘,击败留守部队。秦丰大惊,急忙回师救护。岑彭与诸将依山扎营。秦丰和蔡宏趁夜来袭,岑彭早有准备,出兵迎击,秦丰败走,蔡宏被杀,岑彭因功被封为舞阴侯。(注:舞阴,县名)
秦丰的宰相赵京在宜城献城投降,汉庭封其为成汉将军,与岑彭一起在黎丘包围秦丰。当时,田戎在夷陵,拥众割据,闻秦丰被围,害怕汉兵来攻,想要投降。他的妻兄辛臣劝他说:“今四方豪杰各据郡国,洛阳地处四塞,未必稳固,不如按兵不动以观其变。”田戎说:“以秦王这么强大,还被征南大将军围困,何况我呢?投降的决心已定。”建武四年(公元28年)春,田戎留辛臣驻守夷陵,自己带兵到黎丘,准备归降岑彭。不料辛臣却盗走田戎的珍宝,抄近路抢先去依附了岑彭,并且写信招田戎来归降。田戎怀疑辛臣出卖自己,不敢投降,反而与秦丰合兵拒汉。岑彭出兵攻打田戎,数月,田戎大败,逃回夷陵。
光武帝亲自到黎丘犒赏军士,封赏岑彭部下有功者一百余人。岑彭进攻秦丰已经三年,斩杀敌兵九万多人。秦丰手下只剩一千多残兵,而且,城中粮食将尽。光武帝见奏丰势力衰微,便命朱佑代替岑彭守黎丘,而命令岑彭和傅俊南进夷陵,攻打田戎。岑彭打败田戎,攻占夷陵,田戎率几十个骑兵逃往蜀地。岑彭追到秭归,俘虏田戎妻儿老小和几万士兵。
岑彭将进攻蜀汉。但夹川谷少,水险难以漕运。于是他命威虏将军冯骏驻军江州,都尉田鸿驻军夷陵,领军李玄驻军夷道,自己则率兵还驻津乡,据守荆州冲要之地。他派人喻告尚未归附的地方,声明:倘能主动投降,可以奏封其君长。岑彭原与交趾州牧邓让是好朋友。于是,他一面写信给邓让,陈说刘秀的威德,劝其归降,一面派偏将军屈充传书江南,颁行诏命。不久,邓让和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长沙相韩福、桂阳太守张隆,零陵太守田翕、苍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锡光等相继派遣使者,贡献方
物礼品,表示诚意归顺汉室。岑彭奏明皇帝,将其均封为列侯。各路诸侯于是或派遣儿子,或派出军队帮助岑彭作战。至此,江南平定,南北物产开始流通。
建武六年(公元30年)冬,光武帝召岑彭入京,几次接见欢宴,厚加赏赐。不久,岑彭南还津乡,皇帝下诏,让他经过家乡时祭扫祖宗坟墓。并规定后宫大长秋(皇后属官)在朔望之日(农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都要前往岑彭家问候太夫人(注:岑彭母亲),以示荣宠。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岑彭率兵跟随光武帝攻破天水,并与吴汉在西城包围了割据陇上(甘肃)的隗嚣。当时,公孙述(蜀地的割据者)的将领李育来救隗嚣,被盖延、耿弇包围在上邽。光武帝东归,写信给岑彭说:“两城若下(指西城、上邽),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岑彭堵塞河水,以灌西城,西城只剩丈多未被水淹没。隗嚣将领行巡、周宗率领蜀地救兵前来救援。隗嚣这才得以逃出西城。汉军粮尽,于是烧毁辎重,率兵撤回,盖延、耿弇也相随而退。隗嚣派兵尾随追击。岑彭亲自殿后,保证了诸将全师而归。归后,岑彭仍驻守津乡。
建武九年(公元33年),公孙述派任满、田戎、程泛率领几万人乘船下江关(今四川奉节县东),击败冯骏、田鸿、李玄,攻克夷道(今湖北宜都)、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占据荆门、虎牙(今湖北宜昌东南隔江相望之二山)二山。他们在江面上架起浮桥、斗楼,并在水下立起攒柱(密集的柱桩),断绝水道,而大军则在山上安营,抵拒汉兵。岑彭几次进攻,均失利。于是,便建造直进楼船、冒突(船名)、露桡(船名)数千艘,做大进攻的准备。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春,岑彭与吴汉、诛虏将军刘隆、辅威将军藏宫、骁骑将军刘歆等将领,调集南阳、武陵、南郡的兵士和桂阳、零陵、长沙的水兵共六万多人,战马五千匹,会集荆门。吴汉认为三郡水兵多费粮食,提议解散他们。岑彭则认为蜀军势大,水兵不可解散,并上书奏报皇帝,说明情况。光武帝回信给岑彭说:“大司马(吴汉)习惯于步兵骑兵陆上作战,不懂水战,荆门战事,都由征南公(岑彭)作主”。
于是,岑彭便在军中招募抢攻敌人浮桥的勇士,发出号令:谁先登上浮桥,谁得最高赏赐。于是偏将军鲁奇应募,奋勇直击。时天风狂急,鲁奇率勇士驾船逆流而上,直冲浮桥。但江中攒柱,阻住战船,难以前进。鲁奇一面督率军士殊死作战,一面用火把焚烧攒柱。风怒火盛,桥楼崩烧。岑彭尽起全军,顺风并进,所向无前。蜀兵大乱,落水淹死者数千人。汉军斩杀任满,生擒程泛,只有田戎脱身,逃往江州。岑彭上奏举荐刘隆为南郡太守,自己则率领藏宫、刘歆长驱直入,进占江关,并严肃军纪,号令军中将士,不得虏掠百姓。所到之处,秋豪无犯,百姓都奉献牛、酒,迎接犒劳部队。岑彭接见当地年长德高望重者,对他们说:“大汉同情巴蜀百姓长期被奴役,故兴师远伐,征讨有罪的人,为民除害”。并坚决推辞,不接受牛、酒等物。百姓皆大为喜悦,争着开门归降。光武帝下诏书,命岑彭任益州地区最高军政长官,而每攻下一个郡,都由岑彭先兼摄太守职务。
岑彭进军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见田戎粮草众多,很难在短期内攻克。便留冯骏驻防,自己则率兵直指垫江(今四川合川),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东),收得粮米几十万石。公孙述派遣延岑、吕鲔、王元和他的弟弟公孙恢一起拒守广汉(郡治梓潼,今属四川)、资中(今四川资阳),又派侯丹率二万余人拒守黄石(今四川涪陵东北横石滩)。岑彭见状,多设疑兵,虚张声势,命杨翕和藏宫抵拒延岑等人,自己则分兵由水路回江州,逆都江而上,袭击侯丹,大破其军。接着,昼夜兼行二千余里,一举攻克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并派精锐骑兵奔袭广都(今四川双流),一直攻到离成都只有几十里的地方,其势如迅风疾雨,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敌众溃散。开始,公孙述听说汉军在平曲出现,便派大军前往迎击。等到岑彭到达武阳,绕出延岑部背后,出其不意,蜀地震骇动摇。公孙述更是大惊失色。以杖顿地说:“是何神也”。
岑彭所驻的地方叫彭亡。岑彭听此地名,心中不悦,本想移营,天黑未果。公孙述派一刺客前来诈降,乘夜间刺杀岑彭。岑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整齐,对百姓秋豪无犯。邛谷王任贵闻彭威信,数千里遣使迎降。使者到达,岑彭已死。光武帝把任贵贡献给朝廷的礼物都赐给了岑彭的家属,追封岑彭为壮侯。蜀地百姓感戴岑彭恩德,很同情他,就为他在武阳建立祠庙,每年四时祭祀。
岑彭死后,长子遵袭爵,封细阳侯(注:细阳是古县名,属汝南郡)。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光武帝追思岑彭大功,又加封其次子岑淮为谷阳侯(谷阳是古县名,属沛郡)。这是不多见的恩宠和荣耀。岑遵永平中为屯骑校尉。
岑遵之后,其长子岑伉袭爵。
岑伉之后,其长子岑杞袭爵。元初三年,杞犯事失爵。建光元年,安帝复封杞为细阳侯,顺帝时为光禄勋。
岑杞之后,长子岑煕袭爵,聚安帝妹涅阳公主,少为侍中,虎贲中郎将,精明能干,朝廷多称其能。后升任魏郡太守,招聘社会能人参与政事,行政简洁不扰民,又为民排忧解难,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到任两年,当地百姓作歌赞颂他:
我有积棘,岑君伐之。
我有蟊贼,岑君遏之。
狗吠不惊,足下生氂。
合脯鼓腹,焉知凶灾?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
美矣岑君,於戏休兹!
岑煕之后,长子岑福袭爵,为黄门侍郎。
广东化州岑汉茂译于公元二OO八年七月
二十四史《后汉书·岑彭列传》原文附后
三、《后汉书·岑彭列传》原文
岑彭字君然,南阳棘阳人也。王莽时,守本县长。汉兵起,攻拨棘阳,彭将家属奔前队大夫甄阜。阜怒彭不能固守,拘彭母妻,令效功自补。彭将宾客战斗甚力。及甄阜死,彭被创,亡归宛,与前队贰严说共城守。汉兵攻之数月,城中粮尽,人相食,彭乃与说举城降。
诸将欲诛之,大司徒伯升曰:“彭,郡之大吏,执心坚守,是其节也。今举大事,当表义士,不如封之,以劝其后”。更始乃封彭为归德侯,令属伯升。及伯升遇害,彭复为大司马朱鲔校尉,从鲔击王莽杨州牧李圣,杀之,定淮阳城。鲔荐彭为淮阳都尉。更始遣立威王张卯与将军徭伟镇淮阳。伟反,击走卯。彭引兵攻伟,破之。迁颍川太守。
会春陵刘茂起兵,略下颖川,彭不得之官,乃与麾下数百人从河内太守邑人韩歆。会光武徇河内,歆议欲城守,彭止不听。既而光武至怀,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谋,大怒,收歆置鼓下,将斩之。召见彭,彭因进说曰:“今赤眉入关,更始危殆,权臣放纵,矫称诏制,道路阻塞,四方蜂起,群雄竞逐,百姓无所归命。窃闻大王平河北,开王业,此诚皇天祐汉,士人之福也。彭幸蒙司徒公所见全济,未有报德,旋被祸难,永恨于心。今复遭遇,愿出身自效。”光武深接纳之。彭因言韩歆南阳大人,可以为用。乃贳歆,以为邓禹军师。
更始大将军吕植将兵屯淇园,彭说降之,于是拜彭为刺奸大将军,使督察众营,授以常所持节,从平河北。光武即位,拜彭延尉,归德侯如敌,行大将军事。与大司马吴汉,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祐,右将军万修,执金吾贾复,骁骑将军刘植,扬化将军坚镡,积射将军侯进,偏将军冯异、祭遵、王霸等,围洛阳数月。朱鲔等坚守不肯下。帝以彭尝为鲔校尉,令往说之。鲔在城上,彭在城下,相劳苦欢语如平生。彭因曰:“彭往者得执鞭侍从,蒙荐举拨擢,常思有以报恩。今赤眉已得长安,更始为三王所反,皇帝受命,平定燕、赵,尽有幽、冀之地,百姓归心,贤俊云集,亲率大兵,来攻洛阳。天下之事,逝其去矣。公虽婴城固守,将何待乎?”鲔曰:“大司徒被害时,鲔与其谋,又谏更始无遣萧王北伐,诚自知罪深。”彭还,具言于帝。帝曰:“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彭复往告鲔,鲔从城上下索曰:“必信,可乘此上。”彭趣索欲上,鲔见其诚,即许降。后五日,鲔将轻骑诣彭。顾敕诸部将曰:“坚守待我。我若不还,诸君径将大兵上轘辕,归郾王。”乃面缚,与彭俱诣河阳。帝即解其缚,召见之,复令彭夜送鲔归城。明旦,悉其众出降,拜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鲔,淮阳人,后为少府,传封累代。
建武二年,使彭击荆州,下毕、叶等十余城。是时,南方尤乱。南郡人秦丰据黎丘,自称楚黎王,略十有二县,董起堵乡;许邯起杏,又,更始诸将各拥兵据南阳诸城。帝遣吴汉伐之,汉军所过多侵暴。时,破虏将军邓奉谒归新野,怒吴汉掠其乡里,遂反,击破汉军,获其辎重,屯据淯阳,与诸贼合从。秋,彭破杏,降许邯,迁征南大将军。复遣朱祐、贾复及建威大将军耿弇,汉忠将军王常,武威将军郭守,越骑将军刘宏,偏将军刘嘉、耿植等,与彭并力讨邓奉。先击堵乡,而奉将万余人救董。、奉皆南阳精兵,彭等攻之,连月不克。三年夏,帝自将南征,至叶,董别将将数千人遮道,车骑不可得前。彭奔击,大破之。帝至堵阳,邓奉夜逃归淯阳,董降。彭复与耿弇、贾复及积弩将军傅俊、骑都尉藏宫等从追邓奉于小长安,帝率诸将亲战,大破之。奉迫急,乃降。帝怜奉旧功臣,且衅起吴汉,欲全宥之。彭与耿弇谏曰:“邓奉背恩反逆,暴师经年,致贾复伤痍,朱祐见获。陛下既至,不知悔善,而亲在行陈,兵败乃降。若不诛奉,无以惩恶。”于是斩之。奉者,西华侯邓晨之兄子也。
车驾引还,令彭率傅俊、藏宫、刘宏等三万余人南击秦丰,拔黄邮,丰与其大将军蔡宏拒彭等于邓,数月不得进。帝怪以让彭,彭惧,于是夜勒兵马,申令军中,使明旦西击山都,乃缓所获虏,使得逃亡,归以告丰,丰即悉其军西邀彭。彭乃潜兵度沔水,击其将张杨于阿头山,大破之。从川谷间伐木开道,直袭黎丘,击破诸屯兵。丰闻大惊,驰归救之。彭与诸将依东山为营,丰与蔡宏夜攻彭,彭豫为之备,出兵逆击之,丰败走,追斩蔡宏。更封彭为舞阴侯。
秦丰相赵京举宜城降,拜为成汉将军,与彭共围丰于黎丘。时田戎拥众夷陵,闻秦丰被围,惧大兵方至,欲降。而妻兄辛臣谏戎曰:“今四方豪杰各拥郡国,洛阳地如掌耳,不如按甲以观其变。”戎曰:“以秦王之强,犹为征南所围,岂况吾邪?降计决矣。”四年春,戎乃留辛臣守夷陵,自将兵沿江溯沔止黎丘,刻期日当降,而辛臣于后盗戎珍宝,从间道先降于彭,而以书招戎。戎疑必卖已,遂不敢降,而反与秦丰合。彭出兵攻戎,数月,大破之,其大将伍公诣彭降,戎亡归夷陵。帝幸黎丘劳军,封彭吏士有功者百余人。彭攻秦丰三岁,斩首九万余级,丰余兵只千人,又城中食且尽。帝以丰转弱,令朱祐代彭守之,使彭与傅俊南击田戎,大破之,遂拔夷陵,追至秭归。戎与数十骑亡入蜀,尽获其妻子士众数万人。
彭以将伐蜀汉,而夹川谷少,水险难漕运,留威虏将军冯骏军江州,都尉田鸿军夷陵,领军李玄军夷道,自引兵还屯津乡,当荆州要会,喻告诸蛮夷,降者奏封其君长。初,彭与交趾牧邓让厚善,与让书陈国家威德,又遣偏将军屈充移檄江南,班行诏命。于是让与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长沙相韩福、桂阳太守张隆、零陵太守田翕、苍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锡光等,相率遣使贡献,悉封为列侯。或遣子将兵助彭征伐。于是江南之珍始流通焉。
六年冬,征彭诣京师,数召宴见,厚加赏赐。复南还津乡,有诏过家上冢,大长秋以朔望问太夫人起居。
八年,彭引兵从车驾破天水,与吴汉围隗嚣于西城。时,公孙述将军李育将军救嚣,守上邽,帝留盖延、耿弇围之,而车驾东归。敇彭书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彭遂雍谷水灌西城,城未没丈余,嚣将行巡、周宗将蜀救兵到,嚣得出来还冀。汉军食尽,烧辎重,引兵下陇,延、弇亦相随而退。嚣出兵尾击诸营,彭殿为后拒,故诸将能全师东归。还津乡。
九年,公孙述遣其将任满、田戎、程汛,将数万人乘枋箅下江关,击破冯骏及田鸿、李玄等。遂拔夷道、夷陵,据荆门、虎牙。横江水起浮桥、斗楼,立攒柱绝水道,结营山上,以拒汉兵。彭数攻之,不利,于是装直进楼船、冒突露桡数千艘。
十一年春,彭与吴汉及诛虏将军刘隆、辅威将军藏宫、骁骑将军刘歆,发南阳、武陵、南郡兵,又发桂阳、零陵、长沙委输棹卒,凡六万余人,骑五千匹,皆会荆门。吴汉以三郡棹卒多费粮谷,欲罢之。彭以蜀兵盛,不可遣,上书言状。帝报彭曰:“大司马习用步骑,不晓水战,荆门之事,一由征南公为重而已。”彭乃令军募攻浮桥,先登
者上赏。于是偏将军鲁奇应募而前。时天风狂急,(彭)奇船逆流而上,直冲浮桥,而攒柱钩不得去,奇等乘势殊死战,因飞炬焚之,风怒火盛,桥楼崩烧。彭复悉军顺风并迸,所向无前。蜀兵大乱,溺死者数千人。斩任满,生获程汛,而田戎亡保江州。彭上刘隆为南郡太守,自率藏宫、刘歆长驱入江关,令军中无得虏掠。所过,百姓皆奉牛、酒迎劳。彭见诸耆老,为言大汉哀愍巴蜀久见虏役,故兴师远伐,以讨有罪,为人除害。让不受其牛、酒。百姓皆大喜悦,争开门降。诏彭守益州牧,所下郡,辄行太守事。
彭到江州,以田戎食多,难卒拔,留冯骏守之,自引兵乘利直指垫江,攻破平曲,收其米数十万石。公孙述使其将延岑、吕鲔、王元及其弟恢悉兵拒广汉及资中,又遣将侯丹率二万余人拒黄石。彭乃多张疑兵,使护军杨翕与藏宫拒延岑等,自分兵浮江下还江州,溯都江而上,袭击侯丹,大破之。因晨夜倍道兼行二千余里,径拔武阳。使精骑驰广都,去成都数十里,势若风雨,所至皆奔散。初,述闻汉兵在平曲,故遣大兵逆之。及彭至武阳,绕出延岑军后,蜀地震骇。述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
彭所营地名彭亡,闻而恶之,欲徒,会日暮,蜀刺客诈为亡奴降,夜刺杀彭。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整齐,秋豪无犯。邛谷王任贵闻彭威信,数千里遣使迎降。会彭已薨,帝尽以任贵所献赐彭妻子。谥曰:壮侯。蜀人怜之,为立庙武阳,岁时祠焉。
子遵嗣,徒封细阳侯。十三年,帝思彭功,复封遵弟淮为谷阳侯。遵永平中为屯骑校尉。
遵卒,子伉嗣。
伉卒,子杞嗣。元初三年,坐事失国。建光元年,安帝复封杞细阳侯,顺帝时为光禄勋。
杞卒,子熙嗣,尚安帝妹涅阳长公主。少为侍中、虎贲中郎将,朝廷多称其能。迁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视事二年,时人歌之曰:“我有积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喜我生,独丁斯时。美矣岑君,於戏休兹!”
煕卒,子福嗣,为黄门侍郎。
录自二十四史之《后汉书·列传第七》
卷三 岑氏南阳远祖源流世系
一、南阳远祖宗图
二、南阳远祖世表
一世
彭 字君然,东汉时居南阳棘阳,初为本县长。更始元年(公元23年)以宛城归汉封归德侯,平叛迁颖川太守。说降吕植,光武拜为刺奸大将军。光武称帝拜延尉,行大将军事。后晋升征南大将军,更封舞阴侯(舞阴,古县名)。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春,奉命征蜀,治军严整,禁虏掠,所过秋毫无犯,民皆奉牛、酒迎劳,让不受,民喜争迎,降诏封为益州牧,所下郡辄行太守事[1]。冬十月卒于军,谥壮侯[2],蜀人立庙祠之[3]。妣[4]邓氏,生子二:长遵,次淮,皆封侯,五代世袭。
注:[1]光武帝下诏书封岑彭为益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所攻下的每一个郡,都由岑彭先兼摄太守职务。
[2]谥:古代帝王和大臣死后给追加的封号。岑彭公殉国后,被追封为壮侯。
[3]公原葬成都府华阳县治(今双流县)东南城外三十四里,东宁寺侧。巴蜀百姓感岑彭公之德,为他建庙四时拜祭。清代广西岑毓英公曾出俸付四川新津族人成元修墓立碑为文记事。因古墓地今变开发区,公元2008年9月1日,粤港、浙江、广西、河南彭公后裔,将彭公祖墓从旧地迁归河南南阳新野县(彭公故里棘阳)重新安葬。
[4]妣:已故的母亲。在族谱中健在的母亲应用“配”字。
二世
遵 彭长子,汉建武(公元35-57年)时袭爵,封细阳侯,永平(公元58-75年)为屯骑校尉。妣钟氏,长子伉。
淮(有旧谱误作进),彭次子,仕汉[1],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帝思壮侯大功,封谷阳侯,妣邓氏。
注:[1]仕,即是做官,仕汉就是在汉朝做官。
三世
伉 遵长子,袭爵细阳侯。妣毛氏,长子杞。
四世
杞 伉长子,袭爵。汉安帝元初三年(公元116年)犯事失爵,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复封细阳侯,顺帝时(公元126-144年)为光绿勋,妣姬氏,长子煕。
五世
煕 杞长子,袭爵细阳侯。娶汉安帝之妹涅阳公主,青年时官拜侍中、虎贲中郎将。朝臣多佩服其才能,后迁魏郡太守,招聘隐逸参与政事,无为而化。 视事二年,时人歌之[1]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 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喜我生,独丁斯时。美矣岑君,于戏休兹!”妣文氏,长子福。
注:[1]岑熙公任魏郡太守后,积极延揽人才,招聘社会贤能参与政事,施政崇尚庄老,主张无为而治,不好大喜功,不扰民,又为民排忧解难。在他治理下,盗贼敛迹,吏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口碑甚佳,成为百姓拥戴的父母官。到任两年,魏群的人民作歌称颂他。
六世
福 煕长子,仕汉,袭爵细阳侯,为黄门侍郎,妣李氏,长子景。
七世
景 福长子,因乱不仕。长子起。
八世
起 景长子,字子典,号腾恭,仕汉,灵帝(公元168-189年)时为城门校尉。谥清慈,妣朱氏,生二子,长子豫。
九世
豫(有旧谱误作像)起长子,仕汉。为南郡太守。长子晊。
十世
晊 豫长子,字公孝,仕汉,为南阳太守。弘农人成瑨为南阳功曹时,范滂字孟博为汝南太守,南阳人宗资为汝南功曹。两位太守都信任功曹,放手让他们执法行政,打击奸狡豪强,为民除害,郡境大治。于是二郡为谣曰“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后来党锢难起,避于江夏山中。徒居吴郡。妣郭氏,生三子,长子亮伯。
十一世
亮伯(有旧谱误作伯亮),晊长子,避难不仕,以文学成就著称于世。妣廖氏,长子轲。
十二世
轲 亮伯长子。字仁正,为吴会稽鄱阳太守。妣吴氏,生六子,长子伯然。
注: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公为吴会稽鄱阳太守,生子六:长宠,次昏,次安,次颂,次广,次晏。后徒盐官是伯然公。这里伯然公是六子当中之长子,以“字行”记于谱,还是六子外还有一子,并存待考。
十三世
伯然 轲长子,不仕。著名书法家,与蔡邕齐名,吴中称绝笔。妣邱氏,长子威。
按《抱朴子》曰:“吴之善书,则有岑伯然,刘纂并用右体,飘乎若起鸿之乘劲风,腾鳞之蹑惊云。钟元常、张芝索、靖其流亚也,则伯然其势极乎”。
十四世
威 伯然长子,仕汉,献帝建安末(建安元年·公元196-219年)为镇远将军,性忠贞,捐躯殉国。妣简氏,长子文瑜。
十五世
文瑜 威长子,字光典,三国时期仕魏,为广州长,与“建安七子”应玚辈交善,后游寓湖广江陵。,SP,,,,,,AN,,>
按:旧谱于文瑜公下即接善纡公、善方公,误接为父子关系。考《唐书》、《陈书》载,善纡、善方兄弟俱仕南北朝时的萧梁,而文瑜公仕三国时期的魏国,中间相距近300年。《唐书》又说善方公是轲公十世孙。考北史,善方公传载:祖惠甫、父昶。所以旧谱父子之误不辩自明。惟自轲公至善方公准十世之数计之,则文瑜公之下惠甫公之上,当缺四世。但族谱缺失已久,无从补载。这是战乱造成族谱断修所至。
注:①“建安七子”出自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指汉未建安时期七位著名才子作家: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 应玚、孔融。
十六世、十七世、十八世、十九世失名(这个时期,从三国战争到两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社会动乱,造成族人伤亡、流离迁徙,族谱断修失记)
二十世
惠甫 文瑜五世孙,仕刘宋(南北朝·公元420-479),为给事中。长子昶。
二十一世
昶 惠甫长子,仕南齐(南北朝·公元479-502年),官散骑侍郎。生子二:长善纡,次善方。
二十二世
善纡 昶之长子,字道正,仕萧梁(南北朝),为吴宁令司义郎,散骑常侍。后仕楚,逐家江陵,是迁居湖广之始祖。以经学显,世以诗闻名,有文集五卷。妣梁氏,生七子,皆有名行,长子之敬。
善方 昶次子,字思义,仕萧梁(南北朝),萧誉时为起居舍人,吏部尚书,封长宁县公,赠太常卿、谥曰敬。生子七,知名者三:之元、之利、之象,其余四失考。
二十三世
之敬 字思礼,善纡长子,仕萧梁(南北朝),十五岁通孝经,十六应制乘,梁(公元502-557年)武帝召入面试,封为童子奉车郎,十八岁授予太学限内博士,接着封为寿光学士司仪郎,又封为武陵王安西府刑狱参军。太清(公元548年)间,封为南沙令,值侯景乱赴援,至则台城已陷,乃归乡里。承圣二年(公元553年)封为晋安王宣惠府中记室参军,会江陵陷,仍留广州。陈太建主事(公元569-582年)授东宫义省学士,累迁鄱阳王中卫府记室,镇北府中录事参军,南台治书侍御史,征南府谘议参军。有文集十卷传世。长子德润。
之元 善方长子,仕隋,为太子舍人。
之利 善方三子,仕隋,为零陵郡丞。
之象 善方五子,字中山,仕隋,尚书虞部员外侍郎,邵陵、上宜、渭南,邯郸四县令。妣姒氏,生子五:长文叔,次文本,次文昭,次文秀,次文德。
二十四世
&nbs,p;德润 之敬长子,仕隋,为中军吴兴王记室,以文学著称于世,有文集四卷。生子二:长道愿,次珏。&,;l,,,,,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
文叔 之象长子,仕唐校书郎。生子二:长子长倩,次鞠倩。
文本 (595—645)之象次子,字景仁,仕唐。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封为秘书郎兼直中书省,接着提升为中书舍人,授中书侍郎专典机要,封江陵县。于十七年(公元643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不久拜为中书令(宰相)。后随太宗伐辽东卒于军,年五十一,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有文集六十卷行于世。生子二:长曼倩,次景倩。
文昭 之象三子,仕唐校书郎。唐朝画家。
文秀 之象四子,仕唐秘书郎。
文德 之象五子,仕唐南郡刺史。
二十五世
道愿 德润长子,居江陵,隋末避乱万县莲花岩,喜好服用黄精,百余岁逝去。至今人呼其岩曰“岑公岩”,洞曰“岑公洞”。名贤多有题咏。宋煕宁(1073年)间,大旱,祷神无验,乃祷公祠得雨。刺史上闻天子优诏赠公“虚鉴真人”。宋元符二年(1099年),知襄州军事银紫光禄大夫后裔象求立有碑记。
珏 德润次子,隋末避乱端溪,行黄白术、入山采药,得径寸珠,其光如炬,家人骇怪之,伺珏出迫珠于火。神动驰归护珠,光小损,犹照一室。人因称为珠仙。后不知所终。
长倩 文叔长子,唐垂拱初(公元685-688年)拜文昌右相,封邓国公。武后擅位加特进辅国大将军。因反对武承嗣封皇太子,大忤诸武意,寻罢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征吐蕃,未至,召还,被诸武唆使来俊臣诬死。睿宗立,追复官爵,备礼改葬,赐谥曰烈。生子五同遇害。长子灵源,次广成,其余三子失名。
鞠倩 文叔次子,仕唐为江东令。
曼倩 文本长子,仕唐雍州长史,袭公爵,生子四:长献,次羲,次仲翔,次仲休。
景倩 文本次子,仕唐麟台少监,卫州刺史,昭文馆学士。生子四:长植,次棣,次 音,次椅。
二十六世
灵源 长倩长子,仕唐,为诸武诬父同被害。
广成 长倩次子,仕唐,为诸武诬父同被害。
献 曼倩长子,仕唐,国子司业、梁公,生子一,失名。
羲 曼倩次子,字伯华,仕唐,拜天官员外郎,不久封为中书舍人,提升为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侍中(宰相),封南阳郡公,相中宗、睿宗。生子一,敷。
仲翔 曼倩三子,仕唐,太子中允,陕州刺史,博望公。生子二:长贲,次易。
仲休 曼倩四子,仕唐,商州刺史。生子六:长尹,次灵、次敬、次伦、次勋,其一失名。初羲为金坛令,仲翔为长州令,仲休为溧水令,皆有政绩。宰相宗楚客对本道巡察御史说:“举荐贤才不要忘记江东三岑”[1]。
注:[1]此事迹收录于古代教科书《成语考》和《幼学琼林》。
植(旧谱误作植景),景倩长子,仕唐,仙晋二州刺史。生子五:长谓,次况,次参,次乘,次垂。
棣(旧谱误作棣景),景倩次子,仕唐,沛令。生子臾。
音(旧谱误作 音景),景倩三子,仕唐,安喜令。生子冬卿。
椅(旧谱误作椅景),景倩四子,仕唐,监察御史。生子终。
二十七世
失名公 献之子。生子五:定、弘、通、至、靖。
敷 羲之子,不仕。
贲 仲翔长子,仕唐。
易 仲翔次子,仕唐,右骁卫仓曹参军。
尹 仲休长子,仕唐,著作郎。
灵 仲休次子,仕唐,叶丞。生子二:长赞、次质。
伦 仲休四子,仕唐,善文赋,与李白杜甫交善。
勋 仲休五子,仕唐。与李白、颜真卿交善。公撰多宝塔碑记,真卿书之,会稽徐浩篆额,世称三绝。
谓 植长子,仕唐,澄城丞。
况 植次子,仕唐,湖州别驾。生子则。
参 植三子(715—770),仕唐,登天宝三年(744年)进士第,历任率府参军、右补阙、起居郎、虢州长史、太子中允库部郎、嘉州刺史、职方郎兼侍御史。以诗鸣一时,称“王李高岑”。《唐诗选》简介说:他的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诗风奇峭,远播异域,是盛唐一位重要作家。最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称赞,说他:“笔力追李、杜,”“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注:太白即李白,子美即杜甫)。有《岑嘉州集》,存诗三百六十首。生子佐。
注:广西谱载,公子佐下佚二世,至卓儿,则公之元孙,后均失考。光绪戌子春,四川新津县族人成元游击,以蜀谱来,载公解职后,即家于蜀之南溪县,设祀成都名宦,有别业在南溪县龙腾山下,今距城十里,九龙滩尚有公祠。其后子孙递迁洪雅、新津、名山等县,均奉公为始迁之祖。惟自公以下亦缺十七世,谱仅自十八世元处士祖彭公起世系,至成元下二世,共得二十五世。今摘取源流大概于此,俾后人知蜀中分支所自。
乘 植四子。仕唐,为太子赞善大夫。
垂 植五子,仕唐,长葛丞。
臾(一作叟)棣之子,仕唐,眉州长史。
冬卿 音之子,仕唐。邠州长史。
终 椅之子,仕唐,吉州刺史。生子二:长横,次颖。
二十八世
定 献之孙,失名公长子。仕唐,淮南节度判官。
弘 献之孙,失名公次子,仕唐,太子通事舍人。
通 献之孙,失名公三子,仕唐,太常寺太祝。
至 献之孙,失名公四子,仕唐,秘书省校书郎。
靖 献之孙,失名公五子,仕唐,复州刺史。生子二:长融,次玢。
赞 灵长子,仕唐,司门郎中,衡州刺史。
质 灵次子,仕唐,殿中侍御史。
则 况之子,仕唐,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佐 参之子,其后不祥。
横 终长子,仕唐,凤翔户曹参军。
颖 终次子,仕唐,长城尉。
二十九世
融 靖长子,仕唐,为谏议大夫,迁忠州(今重庆忠县)录事参军。(一载仕唐,为谏议大夫,知襄州军营内劝农事兼提督隋郢州兵马巡检,公事加上柱国银青光禄大夫。妣孙氏生四子)。
按:旧谱在融公之下即接象求公为父子。考融公生活于唐朝中叶,象求公生活于北宋中叶,相距约250年,两公之间失记十个世次,父子关系不能成立。 象求公应为融公十一世孙。
考融公与象求公之间是否有知名的世数。按《唐书·岑氏三宰相世表》,该表列至融公兄弟止,没有下载其后代名讳,但岑氏各大宗支旧谱均载有融公之子。浙江谱载公四子:长穰、次頔、次平、次象求,仕宋。广东谱载公四子,有两种记载,一是:长象求、次穰、次頔、次平,仕宋;二是:长象求、次象穰、次象頔、次象平,仕宋。广西谱载公二子:长穰頔、次象求。穰頔仕宋,为徐州太守,生子岱,岱生季淑。
按上述三省旧谱所记,首先这些列为融公之子的人皆仕宋,这是三省旧谱一致确认的,就是说他们都是宋代人,而不是唐代人。
按《唐书·宰相世表》,融公是文本公(595-645)第六代孙,融公约生于公元720年,距唐朝(618-907)灭亡还有187年,所以融公应有6代子孙生于唐朝。因此融公不可能有儿子辈在宋朝为官,所以三省旧谱中所列四子(或二子)均是误记错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长达280多年的战乱使族人流离迁徙,族谱断记造成的。
可能古代人在修家谱时忌中间有空缺所以接在一起,但三省旧谱皆明确这组人仕宋却是实记,可见其中或实有原委。
综上所述,旧谱所记融公四子(或二子)都是误记或故意接续,此四人(或二人)均不是融公之子,而应同是融公的第十二代孙辈。融公与象求公之间的十个世次完全失记。
玢 靖次子,仕唐,晋州别驾。
三十世至三十九世失记(自唐朝安史之乱起,经王仙芝、黄巢农民战争,宋朝统一战争和宋初农民起义,战乱达两百多年,民不聊生,族谱断修失记)
四十世
象求 融公十一世孙,字岩起,四川梓州人(今四川绵阳三台县),仕宋,举进士至朝议大夫,殿中侍御史,知襄州军事,兼提督隋郢州兵马巡检公事,加上柱
国银紫光禄大夫。神宗煕宁初(1068)为秘书省著作佐郎,年苏东坡任杭州通守,有送岑著作诗云:“夫子静且直,从容随卷舒”之句。公时提举梓州路常宁还蜀,故又云:“惟应故山梦,随子到吾庐。”哲宗元佑二年(1087)知郑州,寻改提点和州刑狱。四年七月(1089.7),以朝奉大夫为考功郎中。五年九月(1090.9)为殿中侍御史,十月,弹劾知青州王安礼贪腐不法;十一月言秀州嘉兴县民诉水灾事;十二月向皇帝上长篇奏言,详论极度崇尚迷信僧道祸国殃民。陈六说决数千年之疑惑。《岑象求传》详载其文。六年正月(1091.1)又言长垣令孙述决无罪,被水灾百姓柳闰限内死事;二月(1091.2)又劾邓伯温;三月(1091.3)避苏辙亲嫌徒金部郎中;六月(1091.6)为两浙转运副使。七年六月(1092.6)为户部郎中。苏有次韵答岑岩起诗。又东坡文集有岑象求知果州敕,未知在元佑何时也。又施注徒金部郎中时,事徽宗於王邸。徽宗即位(1101)封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未几以疾告,充宝文阁待制致仕。崇宁三年(1104)入党籍。又文献通考《吉凶影响录》十卷,公於煕宁末闲居江陵所撰,盖公自梓州罢任后之事也。又,广西谱载,道愿:德润长子,……隋末避乱万县莲花岩,……。刺史上闻天子优诏赠“虚鉴真人”。宋元符二年(1099),知襄州军事银紫光禄大夫后裔象求立有碑记。
象求公妣姒氏生四子:世祥(孟祥)、世衡、世孟、世益。
注:浙谱,一载象求公为岑彭公二十四世孙,一载为二十五世。广西谱略。广东旧谱均载为二十六世,参差互异。今依据国家正史文献,考证世系,已从文瑜公之下善纡公之上、融公之下象求公之上两处补上所缺世数,综计自岑彭公至象求公,应得四十世。但,年代久远,谱系遗失,亦未敢臆定。注明于此。
象穰 融公十二世孙,仕宋。
象頔 融公十二世孙,仕宋,熙宁间迁礼部侍郎。
象平 融公十二世孙,仕宋,登科制。
注:上述四公在浙江、广东、广西三省旧谱中各有不同的记载。浙江谱记:长穰次頔次平次象求;广东旧谱有两种记载:一是长象求次象穰次象頔次象平;二是长象求次穰次頔次平;广西谱记:长穰頔次象求。以上四种谱记差异较大,但以广东化州龙首地《岑氏族谱》为最早,是广东二世祖岩贵公长房保存的古本。该谱修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至今近300年。该谱记象求四公的排列是:长象求次象穰次象頔次象平。按“谱以最早为断”的原则,故照旧沿用。但历史久远,各谱所记不同,故同时附录于此,以待后考。
四十一世
世祥(孟祥)象求长子,字肇瑞,即二十六府君。仕宋为益州(今成都)幕官,配王氏,葬南阳。生子二,长道,次迪。今其子孙居浙江。
世衡 仕宋,浙江谱载:象求次子,市药置半州之产,积德行义,世称长者。子二:正淑、仲淑。广东谱载:象求次子,工岐黄术,好施药,账饥怜贫,积德行善,梓州人咸称为长者。以子贵封大理评事,世称为四评事。生二子:正叔,仲叔。广西旧谱载:号安亭,居浙江。仕宋大理评事,迁豫州刺史。生子正叔,次仲叔,次淳叔。
按:三谱所载互异,并存待考。
世孟 象求三子,后代不详
世益 象求四子,后代不详
四十二世
道 世祥长子,字文载。配张氏生二子:长峰次蒋 。庶金氏生二子:长崇次岸。公妣合葬南阳。
迪 世祥次子,字文吉,号南亭,宋进士,官礼部侍郎,配王氏,封硕人,葬南阳。生子三:长山次岗次岩。
正叔(一作淑),世衡长子,仕宋,为广东岑氏始祖,详后见广东始祖世表。
仲叔(一作淑),世衡次子,别字善夫。仕宋。因避乱入邕州,雄於材力,据有其土,土人属之,后得土归朝,封银青光禄大夫,麒麟武卫上将军,沿边安抚使。其子孙世袭土。为广西岑氏始祖。(注:此是广东古谱所记,与广西谱有异。浙江谱记:仲叔,世衡次子迁居广西据有九洲……一说公随狄武征侬智高据有其地,一说公避乱广西据有其地,两说并存。故尚在探讨中,以后共识为准。)
淳叔(一作淑),世衡三子,迁浙江,着落不详。
注:关于世衡公第三子淳淑的传说,考浙江、广东谱载:世衡生子二,正淑、仲淑,俱无淳淑名,居浙亦无证。然而考广东始祖正叔公祠大门石刻对联:“基植南阳一枝竞发鼍江秀、源开北宋三派分流漠水香”。意思很明确,说明在北宋时候三兄弟分开外出谋生,一枝来到阳江发展良好,承认是有三兄弟的。据广西旧谱:淳淑为世衡三子,居浙江。历史久远,目前资料缺乏,并存以待考。
卷四 岑氏广东始祖源流世系
一、广东始祖正叔公二世宗图
二、广东岑氏概况
一世
正叔 世衡公长子,字嘉献,号尧俊,为南阳太始祖岑彭公第四十二代传人,广东岑氏始祖。公宋进士,仕外典枢密内参政事至上柱国卿,正直立朝,南宋高宗时因与权奸不协,去官宦游东粤,流寓于新会郡古岡州各地,享年八十一岁。葬新宁县城内,猛虎出山鼻穴,坐东石碑是也。后迁葬台山城南。原配诰命夫人尹氏生四子:岩永、岩远、岩富、岩贵,享年五十二岁,葬阳江合山雷公岭;续妣洪氏副妣崔氏林氏,合葬新宁县乔林村后。
始祖公祠在广东阳江合山,祠堂大门石刻对联是:“基植南阳弌枝竞发鼍江秀,源开北宋三派分流漠水香。”
二世
岩永 正叔公长子,号景宪,仕宋,授四川隆州学教谕,后任南恩州西平县知县,居阳江合山石脚村(今大迳村)。葬于阳江塘堡,喝作龙形,坐乾向巽兼亥已。妣黄氏与公同墓。公子孙传芳台山、阳江、恩平、阳春、香港等地。
岩远 正叔公次子,号肪崖,仕宋江西十道判。葬始祖公墓左。妣周氏,其子孙传芳顺德桂州、南海儒林、深村、黄埔、庙头、波罗、文罔、佛山等地,
岩富 正叔公三子,号启堂,仕宋尧州府通判。葬始祖墓右。妣赵氏,其子孙传芳南海、九江、长岸、葛岸、三水、花都等地。
岩贵 正叔公四子,号古野,太学生,授经儒士,赠四府镇抚,详见第三部岩贵公世系。
编者注:《源流谱》这部份古谱,特别是从南阳太始祖岑彭公至广东始祖正叔公这段历史,长达1100年,编者依循旧谱进行了长时间反复探讨,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各地岑氏族谱,作了多处重要订正。举例如:从岑彭公至正叔公的传承代数,广东旧谱只记28代;浙江旧谱有记27代,也有记26代的;广西1997年谱修订为37代。本谱订正为42代,即广东始祖正叔公为岑彭公第42世孙。
另外,同源于象求公的浙江两广三大世系,一直以来有相同的传承世次,千年未见异议。但由于续修各分支族谱以后,修谱者都各自推测添加了始迁祖的生卒年份,结果对照起来矛盾百出,例如同胞兄弟出生相差200多年;儿子的生年在自己父亲之前;还有去世几十年后著文章者。各地裔孙至今一头雾水。
为澄清混乱,本谱编者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查阅资料,剖析考证,为广大宗亲分辩真伪提出了有迹可循的意见。
以上探讨考证资料,详见后面第五部附卷,这些资料已先后刊载于宗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