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岑氏留言

  • 岑延旺于2022-10-27的留言:

    湖南永州江华岭东一带散布着岑氏,因为文革时期族谱被毁,但是按照广西西林字辈排序,不知道我们是哪里来的了,老一辈说以前跟桂岭一带岑氏族人有联系,进入21世纪后,没联系了……有没有人考证一下。
  • 岑卫东于2022-05-13的留言:

    岑氏亲人们,大家好!我是岑卫东,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机缘巧合吧,终于能在这里见到如此多的岑氏亲人们围聚一堂畅所欲言,很是心慰,同时也带着一丝丝的遗憾!因为我还未出生时,爷爷(岑定伍)就不在世了,后来妈妈生我的时候,又遇上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可能是文化大革命复杂的氛围和我俩兄妹当时还小的缘故吧,爸爸(岑国玉)一直守口如瓶,极少对我们兄妹俩谈起他的身世和爷爷的事情,甚至我妈妈都不知道一丁点。再后来,我爸爸有一天突然得了急病,很快就离我们而去了。我现在只有了解到爷爷(岑定伍)有一个兄长,在逃难时失散了(名字不详),之后爷爷就做起了生意,并雇佣了工人协作 他,听说爷爷的生意还做得不错(当时那个时代,我爷爷属于榨取贫下中农的血汗,走资本主义道路,政治身份不良,是要受到批斗和坐牢的)。不知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否找到一点点的线索否?愿上天给我一点希望,也愿能从岑氏宗亲网里能得到一点点的线索。万分感谢!!
  • 岑炳旺于2022-04-02的留言:

    我们想增加人才库,有一位岑氏后裔在南宁二中任副校长,另一位在平乐县交通局任副局长。
  • 岑勇于2022-03-08的留言:

    祖墓碑文: 莫为之前雖美弗彰,莫为之後雖盛传我,祖之前後,世襲於朝,而受爵者,其历有可纪矣。 一始祖岑公諱彭。汉马功劳擢授廷行大将军乃湖广襄汉南阳始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世铿。擢授怀远大将军乃溪洞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珍。擢授盟威大将军亦溪洞复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伯颜。擢授田州中顺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泰。擢授恩州奉训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辉。擢授岜鈴汎官总司守也。 一始祖岑諱光裕。为国亡身,蒙上宪不忍昧功臣,柱碑立祠,以祀之留後。仲述分住于此,只克全後裔分为五枝,有孙国泰初头门庭,继後子孙荣昌。皆由祖德流芳,以及於今孙等,歆潜恐夫特著表於,兹以头不忘之意耳。
  • 岑厚霖于2021-11-18的留言:

    自从19年我爸过身之后,我就一直没怎么接触岑氏宗亲的事和东西。今天忽然好想我爸,点开了他的微信头像,看到朋友圈,发现了这个宗亲网的链接,就进来看看。我想说 是,家里还有很多我爸当时收集什么关于族谱的资料。不知道有没有人需要?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不用放在家里蒙尘。

    岑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岑氏要闻

    岑氏广东二世祖岩贵公世系族谱(第四部)

    信息来源:岑氏宗亲网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1-18 23:55:29

     

     

    岑氏广东二世祖岩贵公世系族谱

    第四部

    历史人物

    岑氏文化

     

     

     

     

     

    第四部  历史人物与岑氏文化

    卷一  名人事迹选辑

    岑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历史源远流长。自周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于岑亭,子孙以国为姓,一脉相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自东汉征南大将军岑彭公之后成为名门望族,代有贤达,人才辈出,载于史册者有200多历史名人,尤以汉朝五代封侯、盛唐一门三宰相和著名诗人岑参、清朝一门三总督为族史明珠,光耀门庭。族谱篇幅所限,今只从列祖名人中选辑载列。

     

    岑氏得姓始祖——姬渠传略

    姬渠,生于三千多年前的周朝王室。周族姬姓,姬渠是周文王姬昌之弟姬耀的儿子,是周武王姬发的堂弟。周天子分封有功宗室子弟为诸侯,姬渠公受封于岑亭。古岑国在今陕西韩城县境内。

    北宋岑道公在《岑氏通族序》中说(译文):“自唐尧、虞舜和夏禹以来,以国为姓的,大者有340多个,小的也有58个。我岑氏就是以国为姓的。至于后来诸侯国灭亡,世系谱中断了,史籍也不记载了,这段时间的宗族繁衍情况也就难以考证了。”从西周王朝姬渠公受国得姓至东汉岑彭公之间约一千一百年,约有4043代无从查考。姬渠公是岑族得姓始祖,是岑氏万世之源也。

     

    岑迈传略

    岑迈,西汉孝景皇帝御史大夫(汉御史大夫,地位仅次宰相),封阳陵侯。岑迈是岑氏得姓始祖姬渠公之后、岑彭公之前见于《史记》的岑氏名人。《史记》的文字极简略,在汉兴以来的《将相名臣年表》中,记岑迈公在孝景皇帝时任御史大夫,封阳陵侯。据清光绪年间浙江馀姚岑象坤公的考证,岑迈公在朝任高官十年,于后元二年卒,并考证他是姬渠公的第三十二、三世后人,离岑彭公约有六、七世,但岑迈公的父母及子孙均未见有史料。

     

    岑彭传略

    岑彭(公元前?—公元35年),字君然,南阳郡棘阳(今新野县)人,汉光武帝开国名将,官封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功封万户侯,以开国元勋图画列像于皇宫云台之上。岑彭公是引领岑族走向兴旺发达、成为名门望族的太始祖,详细事迹请详阅本谱卷二所录二十四史·《后汉书》·《岑彭列传》原文、译文。

    岑遵传略

    岑彭长子。汉建武元年(公元3557年)时袭爵,封细阳侯。永平元年(公元58-75年)为屯骑校慰。妣钟氏,长子岑伉。

    岑淮传略

    岑彭次子。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光武帝追思壮侯岑彭在中兴开国长期战争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加封岑淮为谷阳侯,妣邓氏。

    岑伉传略

    岑彭长孙,岑伉长子,袭爵封细阳侯,妣毛氏,长子杞。

    岑杞传略

    岑彭第四代传人,岑伉长子,袭细阳侯。汉安帝元初三年(公元116年)犯事失爵。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复封细阳侯,汉顺帝(公元126-144年)仕光绿勋。妣姬氏,长子熙。

    岑熙传略

    岑彭第五世传人, 岑杞之子,袭父爵为细阳侯,聚汉安帝妹涅阳公主。他博学多才,青年时即官拜侍中、虎贲中郎将,朝臣多佩服其才识。后迁魏郡太守,他积极延揽人才,招聘社会贤能参与政事,施政崇尚庄老,主张无为而治,不好大喜功,不扰民,又为民排忧解难,使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所以口碑甚佳,成为百姓拥戴的父母官。到任两年,当地百姓作歌称颂道:“我有积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喜我生,独丁斯时。美矣岑君,於戏休兹!”事见二十四史·《后汉书》。

    岑福传略

    岑彭第六世传人,岑熙长子。仕汉,袭封细阳侯,为黄门侍郎。妣李氏,长子景。

     

    岑起传略

    岑彭第八世传人,字子典,号腾恭,汉灵帝(公元168-189年)时为城门校尉。谥清慈。妣朱氏,长子豫。

    岑豫传略

    岑彭第九世传人,岑起长子,仕汉,为南郡太守,长子晊。

    岑晊传略

    岑彭第十代传人,字公孝,为汉南阳太守。弘农人成瑨为南阳功曹时,范滂字孟博为汝南太守,南阳人宗资为汝南功曹。二太守皆委心听任使之,褒善纠违,肃清朝府,于是二郡为谣曰:“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后党锢难起,避于江夏山中。徙居吴郡。事见二十四史·《后汉书》。

    岑亮伯传略

    岑彭第十一世传人,岑晊长子,避难不仕,著名文学家。妣廖氏,长子轲。

    岑轲传略

    岑彭第十二世传人,亮伯长子,字仁正,仕汉,为吴会稽播阳太守。妣吴氏,生六子,长子伯然。

    岑伯然传略

    岑彭第十三代传人,不仕。他是汉朝著名书法家,与蔡邕齐名,吴中称绝笔。《抱朴子》一书载:“吴之善书,则有(岑)伯然,刘纂并用右体,飘乎若起鸿之乘劲风,腾鳞之蹑惊云。钟元常、张芝索、靖其流亚也,则伯然其势极乎”。

    岑威传略

    岑彭第十四世传人,伯然长子,仕汉。汉献帝建安未(建安元年,公元196-219年)。为镇远将军,性忠贞,捐躯殉国。妣简氏,长子文瑜。

    岑文瑜传略

    岑彭第十五世传人,岑威长子,三国时仕魏,为广州长。与“建安七子”交善,后游寓湖广江陵。

    岑善方传略

    岑彭之第二十二世传人,字思义,南北朝文学家,为人清慎有器局,博通经史,善于辞令,南北朝后梁宣帝时任起居舍人,吏部尚书。累官散骑常侍,封长宁县公,卒谥敬。有文集七卷传世。事见二十四史·《北史》卷93,列传第八十一《岑善方列传》。

     

    岑之象传略

    岑彭之第二十三世传人,岑善方之子。仕隋尚书虞部员外侍郎,邵陵、上宜、谓南、邯郸四县令。曾被人诬告入狱,冤不能伸。子岑文本到司隶为其申冤,辩对哀畅,命作《莲花赋》,一挥而就,其冤逐申。子孙岑文本、岑长倩、岑羲皆为唐初宰相。事见二十四史《旧唐书》卷七十、《新唐书》卷一0二。

     

    岑之敬传略

    岑彭之第二十三世传人, 岑善方之侄。字思礼,南北朝著名文学家。五岁读《孝经》,每焚香独坐,亲戚叹异之。十五岁通《孝经》,十六应制乘,梁(公元502-548年)武帝召入面试,封童子奉车郎。十六岁擢高第,仕梁,为晋安王记室参军。十八任太学限内博士,寻为奉光学士、司仪郎,又任武陵王安西府刑狱参军事。太清(公元548年)间,任南沙令,值侯景乱,赴援,至则台城已陷,乃归乡里。承圣二年(公元553年)任晋安王宣惠府中记室参军。会江陵陷,乃留广州。陈太建主事(公元569582)授东宫义省学士,历任鄱阳王中卫府记室、镇北府中录事参军、南台书侍御史、征南府谘议参军。入陈,累迁征南府咨议参军。博涉文史、雅有词笔,以笃行称,有文集十卷,今存《折杨柳》、《洛阳道》、《对酒》、《乌栖曲》诗四首。事见二十四史·《南史》·《岑之敬列传》。

    岑阇梨传略

    隋代著名高僧。俗名失传,青年落发,住襄州禅房寺。“阇梨”为梵文Atcha rya的汉译,又译为阿遮利耶,义为规范师,即能对佛家经典作出解释、能指导规范僧众言行者。据传有先知之明。他对佛家不杀生的戒律奉之甚谨,寺中鼠多为患,僧人欲捕灭,他严格禁止,且投食喂养,长期不断。故寺中有鼠数千头,能服从其指挥呼唤。

     

    岑文本传略

    岑彭之第二十四世传人。(595645年),岑之象次子,字景仁。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东北)人。隋唐文学家,唐初重臣,世称才子宰相。

    岑文本少年时代即聪颖明理,博览经史。隋时,其父岑之象遭诬入狱,冤不能伸。当时他14岁,到司隶处申冤,辩对哀畅。司隶命作《莲花赋》,他一挥而就,受到赞赏,父冤遂申。隋末,萧铣在江陵建立割据政权,任他为中书侍郎,专典文书。唐贞观元年(672年)任秘书郎,上《籍田颂》、《三元颂》,文辞丰赡,足显才华。后又任中书侍郎,曾与令狐德芬撰修《北周书》,其中许多史论出于岑文本之手,最后官至中书令(唐代宰相)。他善于文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60卷,已散佚。《全唐文》录存其文20篇,《全唐诗》录存其诗4首。

    当时,颜师古为朝廷重臣,文书巨擘,深通典章文物制度,名重一时。皇帝诏诰,皆出其手。后颜师古因事失官,当时皆认为无人后继。可是唐太宗却说:“我有南阳岑文本,才能远在颜师古之上。”可见皇帝对他赏识程度。他不仅富有才华,而且重于操守。每遇升官,不喜反忧,并非感到才能不足,而是觉得责任增大,故深受唐太宗赏识。在对高丽的作战中,他与唐太宗同行。在对辽东的战争中,一切 后勤事宜,诸如粮草转运、铠甲武器等物资钱财,全部委任于他。因心血损耗,精力枯竭,操劳过度,染病在身。 及至幽州,暴病殁于军中,享年51岁。唐太宗十分悲恸,追赠他为侍中、广州都督,赐谥曰宪,陪葬于昭陵皇家寝陵。自岑文本始, 其侄岑长倩、孙岑羲相继为相,一门三相,令人惊叹。(见《旧唐书》卷七十、《新唐书》卷一0二《岑文本列传》及《中国历代宰相传略》)。

     

    岑文昭传略

    岑彭之第二十四世传人。岑文本之弟,唐朝画家。唐太宗时任校书郎,因多交轻薄之辈。太宗不悦,谓岑文本曰:“卿弟多过,朕将出之。”文本对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帝悯其意,召岑文昭责勉之,由是检点行止,德操大进,至终无过。

     

    岑道愿传略

    岑彭之第二十五世传人。德润长子,居江陵,隋末避乱万县莲花岩,嗜黄精,百馀年蜕去。至今人呼其岩曰“岑公岩”,洞曰“岑公洞”。名贤多有题咏。宋煕宁(1073年)间,大旱,祷神无验,乃祷公祠得雨。刺史上闻天子优诏赠公“虚鉴真人”。宋元符二年(1099年),知襄州军事银紫光禄大夫岑象求立有碑记。

     

    岑长倩传略

    岑长倩(?—691)岑彭之第二十五世传人,岑文叔长子。永淳中,任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垂拱初,任文昌右相,封邓国公。武后擅位时,为保存李氏皇储,曾上疏奏请皇嗣李旦姓武氏。加特进辅国大将军。在诸武唆使下,凤阁舍人张嘉福等上书请立武承嗣为太子,岑长倩拒不署名,并奏请切责上书者。由是大忤诸武意,被斥令出兵征吐蕃,中途召还,下狱被诬杀。唐睿宗立,追复官爵,备礼改葬,赐谥曰烈。

     

    岑羲传略

    岑彭之第二十六世传人。(?—712年),字伯华,初唐重臣岑文本之孙,进士出身。武则天执政时期为广武(今河南省荥阳县)令。有能名,后经凤阁侍郎韦嗣立推荐,任天官员外郎。唐中宗执政期间,同中书门下三品(唐代宰相)。唐睿宗执政之初,进侍中。长安年间(701704年)封南阳郡公。神龙初(705年)为中书舍人。当时武三思独揽大权,侍中敬晖意欲上书请削武氏之中为王者,需选一人起草奏章,众人畏惧武三思,皆借辞推托不敢承担此事。他深表支持,操笔即成,言辞切直。因此,惹犯武三思,将他转为秘书少监,再迁吏部侍郎。他十分廉正,受时人赞美,后加赐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

    睿宗即位,出为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刺史,后又历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712年,又被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再度入相,监修国史,删定格令,撰修《氏族录》。后又监修《中宗实录》。善诗文,存诗六首传于后世。(《旧唐书》卷七十、《新唐书》卷一0二有传、其事列《中国历代宰相传略》中)。

     

    岑参传略

    岑参(公元715770年),岑文本后人。因他作过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市),故后人称他为岑嘉州。岑参出身官宦家庭,5岁开始读书,9岁时已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15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家道中落,他便随哥哥学习,遍览经史。天宝三年考中进士,得授兵曹参军官职。天宝八年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等地,当时他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生涯中施展抱负,但总是郁郁不得志,不久回到长安。在长安这一段,他曾和杜甫、高适等著名诗人酬唱往来。天宝十一年秋和杜甫等5人同登慈恩寺塔,就同一题材各赋诗一首。慈恩寺塔即西安著名的大雁塔,岑参在这五人中最为年轻,由于他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更显得雄浑豪放,另具一格,大雁塔咏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为人津津津乐道的盛事。天宝十三年,40岁的岑参怀着“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的思想,第二次出塞,任安西节度使封长清幕中判官,岑参的才能很受封的堂识,此时诗人创作丰富,多数边塞诗便写成于此时。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边塞诗,是我国唐代开元、天宝(公元713-755年)间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多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场面,抒写将士豪迈乐观精神以及在戎马生涯中复杂的矛盾感情。诗风昂扬奔放,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其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诗人的代表作:“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甲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写景送别之作,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边疆恢宏瑰丽雪景,抒发诗人真挚浓厚的友情,表达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热爱,特别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奇的比喻更是千古绝唱,脍炙人口,真称得上神来之笔。

    天宝十五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肃宗从灵武迁至凤翔。岑参自酒泉来到凤翔,由于杜甫等人的推荐,肃宗任命他为右补阙。十月,跟随肃宗回到长安。在这个时期,他的诗深刻地表现了祖国残破、人民生活痛苦和对敌人无比憎恨的心情,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即景抒情,哀时伤乱心情宛然如见。永泰元年(公元765年),51岁的岑参出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市),后又被罢官,转流于四川成都。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月,这位杰出的诗人贫困交加在成都客舍溘然辞世。在去世的前夕,诗人曾作《客舍悲秋有怀两省归游呈有幕诸公》诗:“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鸣蝉空满耳。”这首诗,可以说是他最后的悲歌,也是他一生经历和思想的总结。

    岑参几度出塞,对边地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着长期的体察和深刻的认识。他以大量独具特色的诗展示了塞外壮丽图景,充满激情地讴歌了边关将士的战斗精神。在这些诗篇中,反映出作者的积极乐观人生态度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诗人想象丰富,构思新奇,语言明快,换韵自然,形成一种雄壮奔放,奇峻壮阔的浪漫主义风格,诗中描绘的火山黄云,狂风大雪,飞沙走石,金甲红旗,胡琴羌笛等等,都给人一种奇情异彩的艺术享受。岑参的诗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据传,岑参每一诗成,不仅汉族官民,就连少数民族军民都争相抄吟诵。岑参以七言诗见长,五言诗中也不乏佳作,有《岑嘉州诗集》流传于世。宋代大诗人陆游对岑参十分推崇,说他“笔力追李、杜”,是“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高即高适,为边塞诗派中另一代表人物。)清代文学家姚莹(字石甫)在《论诗绝句》中对岑参赞扬道:“王李高岑竞一时,盛唐兴趣是吾师。何人解得襄阳俗,始信嘉州已好奇。”(事见《旧唐书》卷六十、《新唐书》卷七十二)。

     

    岑象求传略

    岑彭第四十世传人,岑融十一世孙,字岩起,四川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绵阳三台县)人,仕宋,举进士至朝议大夫,殿中侍御史,知襄州军事,兼提督隋郢州兵马巡检公事,加上柱国银紫光禄大夫。神宗煕宁初(1068)为秘书省著作佐郎,时苏东坡任杭州通守,有送岑著作诗云:“夫子静且直,从容随卷舒”之句。公时提举梓州路常宁还蜀,故又云:“惟应故山梦,随子到吾庐。”哲宗元佑二年(1087)知郑州,寻改提点和州刑狱。四年七月(1089.7),以朝奉大夫为考功郎中。五年九月(1090.9)为殿中侍御史,十月弹劾知青州王安礼贪腐不法,十一月言秀州嘉兴县民诉水灾事;十二月向皇帝上长篇奏言,详论极度崇尚迷信僧道祸国殃民,陈六说决数千年之疑惑。《岑象求传》详载其文。六年正月(1091.1)又言长垣令孙述决无罪,被水灾百姓柳闰限内死事;二月(1091.2)又劾邓伯温;三月(1091.3)避苏辙亲嫌徒金部郎中;六月(1091.6)为两浙转运副使。七年六月(1092.6)为户部郎中。苏有次韵答岑岩起诗。又东坡文集有岑象求知果州敕,未知在元佑何时也。又施注徒金部郎中时,事徽宗於王邸,徽宗即位(1101)封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未几以疾告,充宝文阁待制致仕。崇宁三年(1104)入党籍。又著文献通考《吉凶影响录》十卷,公於煕宁末闲居江陵所撰,盖公自梓州罢任后之事也。妣姒氏生四子:世祥、世衡、世孟、世益。又,广西谱载,“道愿:德润长子,……隋末避乱万县莲花岩,……。刺史上闻天子优诏赠‘虚鉴真人’。宋元符二年(1099),知襄州军事银紫光禄大夫后裔象立求有碑记。”事见《续修四库全书》、《岑象求传》。

    岑正叔传略

    世衡公长子,字嘉献,号尧俊,为南阳太始祖 岑彭公第四十二世孙,广东岑氏始祖。公宋进士,仕外典枢密内参政事至上柱国卿,正直立朝,因与权奸不协,去官宦游东粤,流寓于新会郡古岡州各地,享年八十一岁。葬新宁县城内,猛虎出山鼻穴,坐东石碑是也。后迁葬台山城南。原配诰命夫人尹氏生四子:岩永、岩远、岩富、岩贵,享年五十二岁,葬阳江合山雷公岭;续妣洪氏副妣崔氏林氏,合葬新宁县乔林村后。

     

    岑仲叔传略

    岑彭之第四十二世传人,世衡次子,别字善夫。仕宋。因避乱入邕州,雄於财力,据有其土,土人属之,后得土归朝,封银青光禄大夫,麒麟武卫上将军,沿边安抚使。其子孙世袭土。为广西岑氏始祖(摘自广东古谱,与广西谱有异,特此说明)。

     

    岑景佺传略

    岑彭之第四十五世传人,岑象求之五世孙,岑允俊之子。谱名四一,字寿之,号春道人,又作昏道人。北宋末年人,登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乙未科进士,历徽猷阁校理,累迁民部尚书。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卒于绍兴九年(1139年)。享年六十又一。岑景佺于两宋之交,扈驾南迁,官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西),后定居浙东明州(今宁波市南)之车厩里。

    注:以上岑景传略摘自《岑氏史话与岑氏文化》,疑年代有误,待考。

     

    岑岩贵传略

    岑彭公第四十三代传人,广东始祖正叔公第四子,号古野,太学生,仕南宋,授经儒士,富有百万,帐济乡邻,赐四府镇抚,迁广东顺德沙窖。岩贵公妣林氏梁氏,生五子。林氏生二子旨安、旨乐;梁氏生三子继远、继绍、继统。岩贵公后代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四省,至今约六至七万人,是岑氏一大支系。

     

     

    岑旨安传略

    岑彭公第四十四代传人,正叔公之孙,岩贵公长子,字仲仁,号荫侯,谥忠智,南宋进士,知襄州军事兼提督郑州军事马巡检公事加上柱国银紫光禄 大夫。后任广南西路高化雷琼四府镇抚使,落业茂名谭窝村,为高州、化州、雷州、琼州四府岑氏始祖。公妣陈氏生四子:甚高、甚明、甚兴、甚旺。公妣合葬于今高州市荷塘镇塘南村委会木坑村田大岭风水宝地,凤凰献宝形。

    岑旨乐传略

    岑彭公第四十四代传人,正叔公之孙,岩贵公第二子,字仲毅,仕南宋,初任广南西路训导,落业桂东,是广东岑氏世系三世祖,也是桂东正叔公后代的始祖。旨乐公的后代,人口较集中的有贵港市、桂平市。

     

    岑甚高传略

    岑彭公第四十五代传人,旨安公长子,居广东茂名,字明远,别崧岩,仕南宋茂名镇抚使,由谭窝迁居茂名录村。妣蔡氏生四子:永昌、言昌、考昌、思昌。公妣葬于录村面前埇墩。

    岑永昌传略

    岑彭公第四十六代传人,正叔公五世孙,甚高公长子,字炽大,号文抚,仕南宋末高化雷琼四府镇抚使,退居化州府龙首地(化州志),为化州府岑氏始祖,葬化州龙首地上坡。按化州志记载,岑氏在化州府属元代以前最早入居三十六姓之一。

     

    岑言昌传略

    岑彭公第四十六代传人,甚高公次子,字炽而,仕南宋末神电镇抚使,由茂名录村迁电白田头立石,是广东电白岑氏始祖。

     

    岑振孙传略

    岑彭公第四十七代传人,永昌公之子,字日省,别正贤,仕南宋末高、化、雷、琼四府同知。葬化州龙首地东南沙坡。

    岑行居传略

    岑彭公第四十八代传人,振孙公长子,字文毅,仕雷州府文林郎,葬化州府龙首地东南沙坡。

    岑万传略

    岑彭公第五十代传人,正叔公九世孙,岩贵公广东顺德沙窖支系,沙窖外二房定菴次子。公字体一,又称蒲谷。明朝嘉靖乙酉年进士,观政工部,授户部主事;历江西参政,宪度精肃,督理内瓷器用不匮;升云南副使,祛制宿弊,时称清廉;升迁福建左布政使(省级);后任广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享年七十四岁,祀四川名宦。长子用宾亦举进士,时称“父子进士”,居地称“进士里”(大庙巷),是为纪念父子进士的事迹。

     

    岑用宾传略

    岑彭公第五十一代传人,正叔公十世孙,岩贵公广东顺德沙窖支系,岑万公长子,字允穆,号小谷,明朝嘉靖已未年进士,推官瞿州,迁南京户部给事,能持大体,管六印,多所论奏,荐举遗逸,不畏权贵,弹劾奸邪,刚正廉洁,后出为绍兴知府,著有《小谷集》。

    岑瓦氏传略

    岑瓦氏(14981557),岑彭之第四十九世传人岑璋(广西谱为归顺支系第十四世)之女,后嫁岑猛为妻,她是岑氏第五十世传人。她天资聪颖,精于弓马兵刃,体魄强健,智勇兼备。

    1527年,岑猛与儿子岑邦彦被杀,孙子岑芝尚在襁褓之中.她也只有30岁,她励志守节,调理孙子岑芝和曾孙岑大寿、岑大禄两代成人,“躬为规画,内外凛然”。

    靖嘉二十三年,岑芝出征海南,战死。三十四年(1555),倭寇大举侵犯我东南沿海,濒海数千里同时告急,明兵部尚书张经总督各路军兵迎敌。张经曾总督两广军务,深知当地士兵吃苦耐战,能打能走,是为精兵,便檄令田州土官岑大禄、岑大寿率兵赶赴前方听令。岑瓦氏因曾孙年纪尚幼,难以胜任军职,便请求上司允许她代替曾孙率兵参战,上司素知其才干威望,遂允其所请。岑瓦氏曾请求带一万三千人赴军前,上司虑其兵权过重,恐难驾驭,不允所请。故岑瓦氏仅率六千余人马,历时数月,跋涉数千里,于三月中旬到达浙江金山卫。

    四月初五,岑瓦氏军奉令于漕泾截击倭寇,因敌众我寡,初战不利,岑瓦氏兵有头目14人当场阵亡,兵卒伤亡惨重。岑瓦氏见情危势急,怒如疯虎,披发舞刀,身先士卒,狂呼冲阵,数陷敌围,血透征衣,其坐骑尾鬃几乎被倭寇拔尽。四月十九日,倭寇二千余人自金山卫突围奔嘉兴,明军抵挡不住,幸得岑瓦氏断后,明军方免遭再次被创。四月二十一日,明军一部被围于金山卫,岑瓦氏又奋勇驰援,救出友军。四月二十八日,倭寇由平望奔王江泾,岑瓦氏又率部参加追击,此役斩敌约四千人,是抗倭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倭寇仅有三百余人侥幸逃生。五月初五,岑瓦氏率军再次接敌,又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当时著名诗人,广西右布政使谢在杭(谢肇涮,字武林)曾撰文说:“国朝土官妻瓦氏者,勇鸷善战,嘉靖末年,倭患,常调其兵入援浙直,戎装跨介驷,舞戟如飞,倭寇畏之。”当时江苏名士吴殳,曾撰《双刀歌》讴歌岑瓦氏。歌曰:

    岛夷缘海作三窟,十万官军皆露骨。

    石柱瓦氏女将军,数千战士援吴越。

    纪律可比戚重熙,勇气虚同江奋发。

    女将亲战挥双刀,成团雪片初圆月。

    麾下健儿二十四,雁翎五十各翕忽。

    岛夷杀尽江海清,南纪至今推战伐。

    天都侠少项元池,刀法女将手授之。

    乙亥春抄遇湖上,霜髯伟干殊神奇。

    谓予长矛疏远利,彼己慎密须短器。

    绕翠堂中说秘传,朔风六月生双臂。

    岑瓦氏不但骁勇善战,更善治军,她对部下约法,一不许侵扰百姓,二不许奸淫掳掠,三不许马踏民田,四不许违抗军令。据沿海传说,她的部队缺粮时宁可捕蛇鼠充饥,也不入村抢粮。当地文人笔下,对她的军纪多有好评。岑瓦氏还在实战中创造了一套切实管用的新战法,即每七人为一伍,当临阵时,四人专事冲杀,三人负责掩护配合及割敌首级,分工明确;得功则七人共之。已约略带有了一些现代战术的色彩。

    岑瓦氏于入浙前已被封为“女官参将总兵”,因籍于广西石柱,故江南士庶莫不称其为石柱将军。她于七月间率队回田州,仍主州政,终年59岁。

    岑瓦氏在我国军事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与妇好、冼太夫人、平阳公主、穆桂英、梁红玉、左良玉、洪喜娇并论的巾帼豪杰。1998年,广西岑氏各支传人代表及港澳海外岑氏传人代表,于田阳县那兰村岑瓦氏墓前,举行了隆重的岑瓦氏诞辰五百周年公祭仪式。如今,这位女抗倭民族英雄受到广西各族人民的共同敬仰。

    至于岑瓦氏是否是岑彭的血缘传人,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起码她是岑门的媳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就足够了,这就足以为岑氏史话平添一则脍炙人口的千秋美谈。

     

    岑之豹传略

    岩贵公广东顺德沙窖支系后代,广东郁南人。生于1589年,卒于1648年。字子文,号居云,明朝天启年乙丑科进士,初授江南常州府江阴县知县,内升兵部主政,入江阴名宦。著有《麟经秘旨》、《草堂集载》等。西宁县奉旨在县城(今建城)衙前大街建有进士牌坊。后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拆毁。

    附明崇祯敕命如下:

    奉天承运 皇帝敕曰 朕惟移封宠命 为子之常特锡纶章 酬功之厚 若止其私爱而不加以优渥 非所以重臣也 为子报亲 独不思为民报令乎 尔直隶常州府江阴县知县岑之豹 迹发贤科 官居县尹 百里虽非贤路 枳棘岂是凤楼 乃当服政之初适值覃恩之 顾为人后 犹追念尔所生因 叙臣劳 得不嘉其职守爰申休命 以作尔庸 特授尔阶文林郎锡之敕命 子职既明於此日 君恩初被以今朝

    敕命        

    崇祯元年三月二十九日

    之宝          

     

    岑作贵传略

    岩贵公长房支系,正叔公第二十一世孙,字天成,广东化州人,仕清,初任化州教谕,雍正时为高州府文林郎。雍正九年为化州龙首地《岑氏族谱》作序。此谱保存至今已有280年,是目前最早的广东岑氏族谱存本,也是乞今发现中华岑氏族谱中,原谱保存时间最长的古族谱。

    岑中翰传略

    正叔公二十六世孙,旨安公后代,广东化州人,仕清,先在广东省布政司任职,后为儒部户部司马,直棣州同知,官居六品。

     

    岑毓英传略

        岑毓英(18291889),字彦卿,号匡国。系广西岑仲淑第二十六世孙。西林支族那劳村人。咸丰元年(1851)冬,广南沙匪侵扰县境,他率乡团前往围剿,次年先后擒获沙匪首领,深得官府赏识,诏以县丞选用。

    咸丰七年(1857),岑毓英会同都司何有保合攻赵州红岩回军,叙功赏戴蓝翎。1859年,回军马鸿先、马良玉部占据宜良县城,岑毓英奉命率部前往围剿,连战四仗,攻占宜良,叙功以知县用,加知州衔。1860年,岑毓英会同参将何自清攻剿路南州,叙功以同知直隶州,加运同衔。同年,奉檄兼权澄江府事。1861年,岑毓英带兵再克澄江,又会何自清破昆阳、海口等地,进援省城昆明,累立战功,旨授岑毓英代理云南布政使。

    同治元年(1862)春,清廷以岑毓英办理安抚“著有成效”,赏按察使衔,并换花翎。

    同治三年(1864)初,滇西回军大帅杜文秀集重兵据大理、丽江,滇东马荣、马连升陈兵大生关,攻占曲靖、马龙、沾益、寻甸等地,构成了对省城昆明东西合围的攻势,云南巡抚徐之铭调岑毓英回师东进。同年七月,岑毓英集中兵力战马连升于天生关;九月克寻甸,擒马荣;十月克曲靖,很快平息了迤东回人之乱。四年二月,有诏实授布政使衔,并赏“勉勇巴图鲁’’(满语,勇士之意)称号。

    同治五年(1866)正月,岑毓英拜见新任云贵总督劳文毅,提出“用兵则先东后西”的主张,自告奋勇,愿往川、黔边境剿逆匪,限一百二十日捣其巢,深得劳总赏识,派岑毓英进剿贵州猪拱菁、海马姑据点。二月,岑毓英率五千余人,首先攻克镇雄,接着,驱军攻打猪拱菁据点。同治七年(1868)二月,岑毓英率军抵达猪拱菁外围列营,川军、黔军见滇军人少,都笑他是“驱群羊而探虎穴”。岑毓英筑垒休士卒,日间不断派遣间谍侦探虚实,抓住战机,派一军攻袭与猪拱菁遥遥相望的海马姑据点,以全力直捣猪拱菁,采取断水、断粮、袭后、截援等手段,先后捣毁了猪拱菁、海马姑据点。清军大获全胜。自进兵至胜利,经历124日,仅逾限期4日,清廷嘉奖岑毓英功劳,赏予一品顶戴。同治七年(1868)三月,岑毓英受任云南巡抚。

    同治十三年,(1874),英殖民主义者组织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武装“探路队”,计划从缅甸八莫打通经腾越(腾冲)、永昌(保山)、大理到叙府(宜宾)的通道。与此同时,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派遣翻译官马嘉理从上海往云南迎接。光绪元年(1875)二月,当马嘉理带领柏郎的“探路队”自缅甸进入云南腾越的曼允山时,遭到岑毓英部李应珍、覃修纲与当地景颇族、傣族人民的阻拦。马嘉理自持火枪优势,向中国边民开枪,并放火焚烧森林,中国边境军民奋起还击,将马嘉理及其随员5人击毙,把英国侵略者赶出境外,此事史称“马嘉理事件”(亦称“滇案”)。事后,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说马嘉理被杀是参将李应珍布置的,李是奉岑的命令,要求将岑毓英以及各官各犯,必须提京审讯。光绪二年(1876),岑毓英借继母谢氏病故,报告朝廷解任回乡,清廷亦允许他回乡躲避风波。他回到家乡后,修复那劳岑氏宗祠,设文武义塾,并添设支祠于泗城,购地于桂林,立家庙、家塾、田产等。

    光绪五年(1879)三月,岑毓英进京,被光绪皇帝三次召见。授贵州巡抚加兵部尚书衔。他抵贵州后,于1880年倡建乌江铁索桥,并捐献五千两银。1881年,日本兵并琉球(台湾),东南海岸局势紧张,清政府调岑毓英任福建巡抚,督办台湾防务,他率领精兵两次渡台,招抚高山族同胞,开发台湾东部山区,疏通台西平原的大甲溪,修筑台北防御碉堡、工事等。

    光绪八年(1882)五月,岑毓英升任云贵总督。其时,法国殖民主义者并吞越南,越南政府多次请求清朝出兵,年已55岁的岑毓英公看到边疆防务松驰,奏请朝廷接替唐

    炯带兵出关,让唐在后筹饷。清廷以他“威望素著”和“勇于任事”,批准他出关抗敌。岑毓英出关后,于家喻关会见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后以军饷、军械资助黑旗军,允许黑旗军扩充至12营兵力,并两次亲奏朝廷给刘授以官职。七月,清廷采纳他的意见,授刘永福记名提督。

    光绪十年(1884)二月,清廷诏令岑毓英节制关外各军,统为调度。此时,东线北宁、太原桂军防营已相继崩溃,滇军与法军相持一月,后粮尽势孤,岑毓英公奏明情形,自请辞命。同时命全军退守保胜,据红河上游。四月,清廷以他‘‘与退缩者有间”、“调度乖方”、“究有应得之咎”,给岑毓英“降二级留任”处分。七月,清政府下诏对法作战,岑毓英指挥西路军发动对法反攻,滇军与黑旗军沿红河向东推进。九月,西路军逼近馆司关,法军闻风而逃。退守宣光城。然后,岑毓英驻军于馆司关,遣总兵丁槐,提督何秀林率一部滇军,与唐景嵩率领的景字营军合力攻城,命刘永福的黑旗军负责扼守通往宣光城的水路。滇军、景营军互相配合,不断地向法国发起进攻,用地雷轰破城墙,组织敢死队冲人城内,与法军展开肉搏战,在阴雨绵绵泥泞中,苦斗36昼夜。清廷嘉赏岑毓英果断、勇敢、不避艰险,撤销了对他“降二级留任’’的处分。在合围宣光法军的同时,岑毓英又派总兵覃修纲率劲旅,攻克缅旺,并收复清水、清山两县,为合围宣光创造有利条件。但由于东线清军将领潘鼎新丢弃了谅山阵地,法军得以集中兵力大举增援宣光,岑毓英即移调覃修纲部迎战,自率主力居中调度。在越南义军的配合下,大败法军于临洮府,阵斩法将数十人,杀死白帽红衣(法正规军)和花衣(阿尔及利亚、阿拉伯雇佣军及越南伪军)近万人。法将孤拔受伤逃跑,死于非命。

    在抗法战争中,岑毓英率领的滇军创造了“地营”战术(一种只高出地1尺许、不易被敌炮击中的低矮式碉堡),在宣光和临洮之役中,发挥很大作用。“敌至,枪发如雨,加以巨炮”,大败法军。最初,这种战术只在西线滇军战场上使用,后推广至东线粤军战场,粤军请滇军去作技术指导。滇军派出二百余名士兵帮助粤军建筑“地营”。在攻坚战方面,滇军又创造‘‘滚草龙”战术,在攻克宣光城战役中,两军对垒,滇军以“滚草龙”战术逼近城下,爆破城墙,毁敌炮台,组织队伍轮番冲锋,斩杀法军守敌。

    光绪十一年(1855)四月,清政府向法求和,下令前线停战。岑毓英上书朝廷,提出“五不可”议和和‘‘五可战”的主张,“五不可”议和即:法人无端生衅不加惩处,遂与议和,不可一;法人未受惩创,即来请款,是必中藏诡谲,不可二;法人不索兵费,但求越境通商,恐将来取偿于后,必加十倍,不可三……。“五可战”即:揣敌情可战;论将才可战;察民情可战;采公法可战;卜大理可战。但这一奏请不受采纳,抗法将士只好奉旨收兵。岑毓英率部回滇,五月,有诏加一云骑尉世职,次年正月。清政府派内阁学士周德润到云南会勘国界,岑毓英派岑毓宝出师至马白关,开临边境,绘勘版图,制定方案。同年五月,法使狄隆、狄塞尔至保胜,岑毓英亲至南溪口。会同周德润和法使勘定国界,同时在河口、老街一带布置兵力,法使见我军容整齐、严阵以待,手持图帖,不敢一一蹈看。九月,周德润会晤法使,入座之议,法使狄塞尔慑于我方军威,不得不亲笔将北圻之苗子塘、龙潭、龙膊、田蓬街、沙人寨五处划入滇境。以此为界,实现了岑毓英的预定方案,收回了乾隆年间为越侵占的边界疆土。岑毓英在任总督期间,在中缅边界的南甸、耿马、孟猛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稳定边界。云南地方多年战乱,民生枯困,他奏准减免税厘,革除克马积弊,招商集股开办铜矿。设兵工厂制造枪炮,架设昆明至武汉的电话线路。同时,扩修省垣、文庙、奎星楼、西山龙神庙,修复大观楼,重立孙髯翁180字长联;延聘佛学匠师,塑制筇竹寺五百罗汉群像;重建城南“忠爱”、“碧鸡”、“金马”三坊,东寺文笔塔等;续修《云南省志》。

    光绪十五年(1889)五月八日,岑毓英病逝于昆明。清廷赐太子太傅,谥号襄勤,灵柩送至桂林尧山安葬。遗作有《岑襄勤奏稿》。岑毓英于戎马倥偬中,抽空广集资料主编了十卷本的《西林岑氏族谱》,自东汉岑彭以来的各代主要支系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资料也较为翔实,为岑氏子孙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1984年,桂林市人民政府将岑毓英陵园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岑春煊传略

    岑春煊(186l1933)原名春泽,27岁时更名春煊,字云阶,号馥堂,清云贵总督岑毓英的第三子,广西西林县那劳村人,时人称之“岑西林”,晚年自号炯堂老人。

    岑春煊青少年时,先后在昆明、桂林等地就学。19岁进京。以国学生加捐,签分工部,带职走读于李芯园门下。光绪十一年(1885)回本省府桂林参加乡试,中试第28名举人。1888年,岑春煊捐献筹建北洋海军经费五千两银,旨授工部郎中。同年光绪皇帝举行婚典,委他为帮办。1889年,父岑毓英病逝。清庭颁布恤典,授岑春煊五品京堂候补。1892年,授光禄寺少卿,不久又升太仆寺少卿、署大理寺正卿。

    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的中日甲午战争。岑春煊上疏,请赴前线,被派在刘坤一部下,率兵于山东黄县布防。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1896年,岑春煊结识了康有为,经常在一起“纵谈时事”,赞许和支持康有为的活动。1898年,上书条陈时政,博得光绪皇帝的赏识,破格任用,出任广东布政使。

    岑春煊到广东后,着手治理腐败现象,上疏参劾道员王有善,但两广总督谭促麟不依,两人拍桌诋论,谭的眼镜掉落地下,岑春煊也掷冠于桌上,事传京畿,慈禧皇太后很不高兴,荣禄从中调和,把岑春煊调开,改任甘肃布政使。后来,光绪皇帝旨令查办,王有善被革职,谭促麟被免职。以小小的藩司(布政使),敢于参劾总督大吏,一时传为佳话,岑春煊由此获得晋升。

    19006月,八国联军包围北京,清政府危急。此时,正在甘肃任布政使的岑春煊,自动率兵“勤王”(保卫皇帝),并亲率步、骑两千余人赶到北京。818,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岑春煊闻讯率兵赶去扈驾,在南口岔道驿馆,找到了丧魂落魄的慈禧和光绪母子。岑春煊一路上侍服殷勤,通宵为他们站岗守卫,直送至西安,悉心照料。慈禧十分感激,曾哭对岑春煊说:“若得复国,必无敢忘德也”,委岑春煊为前路粮台督办,不久又赏一品顶戴并授陕西巡抚职。

    19014月,岑春煊被调任山西巡抚。

    19025月,岑春煊被调任广东巡抚。此时正值四川爆发义和团和哥老会起义,未到职又改任四川总督。8月,他到四川任职,实行法制,整顿团练,扩大地方武装等措施,数月之内,把混乱的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1903年,清廷任命岑春煊公为两广总督,兼督办广西军务,他到任后,参劾了一批官吏,委用了冯子材、丁槐、覃修纲等一班岑毓英的旧部人员,提拔龙济光、陆荣廷、张德贵等人,于滇黔桂边界重镇百色设三省营务处,委覃修纲为营务处总戎。调集两广、两湖、云贵、福建七省数十万兵勇,经过两年多时间,先后把十万大山、大藤峡、四十八洞、柳庆一带及滇黔桂三省边界不法分子全部肃清,岑春煊被赐“太子少保”衔,慈禧太后懿笔亲书“松鹤”等匾额,悬挂于西林祖屋“宫保府”大堂内。

    岑春煊在任两广总督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大兴“办学育才”。创设两广学务处,作为教育最高管理机构。先后开办了两广实业学堂、广东政法学堂、蚕业学堂、农林学堂、两广方言学堂、测绘专业校、两广高等工业学堂。令各州府设立中学堂,各县设立小学堂。岑春煊尤其重视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他上奏朝廷:“办学以师范为先,而造就师范之师范,尤以优级为本,优级师范学堂是开办初级师范、中学堂之母”。先后创立两广师范馆、译学馆、广东女子师范、广西速成师范科、尚德女子师范、两广游学预备科馆等。1904年,成立两广练习所,调全省各县劝学所长(相当于教育科长)和县立小学校校长,到省集训。为充实师范办公经费,他命令拆除广州长寿寺作为市场,把收得的税款作为两广师范学堂经费,规定各府中学经费从盐税中提成。在家乡,他捐款创办“泗色中学堂”(现百色中学),并从田云县盐厘中抽款作为该校的开办费和经常用费。

    另外,岑春煊在任两广总督期间,还创办《羊城报》、《时敏报》,同时允许外国人在广州设立丕崇学院,宝石、博济医院,积极发展新闻和医疗事业。

    岑春煊在粤督任内,推行军备改革,令周孝槐为督办,如办将弁学堂、军医学堂、陆军测绘学堂、陆军中小学堂、警备学堂、巡警教练所等。还改革清军绿营旧制,添置了虎门要塞司令,加强广州南大门防务。

    岑氏在南方的势力和影响,引起了朝廷当权派庆亲王奕匡与袁世凯的嫉恨,奕、袁二人合谋排斥岑春煊。19069月,奕匡借口云南局势不稳,调岑春煊任云贵总督,他不肯赴督,称病告假往上海治疗。次年1月,奕匡又调他任四川总督,并电令“勿庸来京请训”,阻止他人京活动。他洞悉奕、袁阴谋,乘船到武汉后擅自入京,面见慈禧,参劾了奕、袁一伙“碌庸误国,引用非人”,要求留京供职。慈禧从其所请,开去四川总督之职,命岑春煊为邮传部尚书。他一到职,立即下手参劾奕、袁的亲信党徒,更引起奕、袁的仇视。故到邮传部不到四十天,奕匡又以广东“匪乱”为名,疏奏慈禧太后仍调岑春煊任两广总督。他气愤之下,借病告假回上海。奕、袁乘他回上海之机,指使两江总督端方(袁的亲家)调查他在上海的不满言行,并买通一家照相馆老板,把岑春煊与改良派首领梁启超的照片拼凑为合影,呈送给慈禧,说他与康、梁勾结,图谋不轨。慈禧大怒,以难许养病为名,罢了他的官。他以参加维新变法而发迹,又因与维新党有关系而丢官,自此对清廷不满。

    19115月,四川发生铁路风潮,清政府被迫起用岑春煊,命他前往查办,他主张用“先抚后剿”的“和平”的办法解决,释放被捕的地方代表,阻止滥杀川人,发还铁路股本,还要清政府“降旨自责”,以息民怒。并表示如不按其意办理则“请辞川命”。但以盛宣怀为首的官僚主张用武力镇压。岑春煊行至武昌,住在其弟岑春莫家中,遭到端方一伙官僚的指责,说他反抗朝廷,不顾大局。他进退两难,于101电请辞职。1010,武昌起义爆发。岑春煊回到上海。在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要求共和的形势下,顺应了历史潮流,电请清帝退位,要清帝“经降明谕,宣示中外国民,组织共和政治”。

    1912(民国元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当了大总统,袁想利用岑春煊在福建的影响,入闽消灭同盟会力量,委他为福建宣慰使。而他此时也想利用袁重振自己的势力,于是领命举兵入闽,驱逐了以彭松为首的福建同盟会势力。

    19132月,袁世凯又命岑春煊为粤汉铁路督办,袁用欺骗的方式,先答应准许他“有兵将及二万”,但却以种种借口,不给他一兵一卒。不久,又下令罢免他的督办之职。于是岑春煊决心与袁决裂,国民党人利用他的反袁情绪,由胡汉民引荐,吸收岑春煊加入国民党。同年7月,孙中山领导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岑春煊在上海参加讨袁活动,被黄兴维等人拥为讨袁军大元帅。他还派人劝说其旧部陆荣廷、龙济光反袁。“二次革命”失败后,他被通缉,经港澳去南洋,在南洋住了三年。

    19l5年冬,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激烈反对。孙中山在上海组织海军起义,领导讨袁护国运动。蔡锷、唐继尧在云南起兵讨袁。19162月,桂系军阀陆荣廷密邀梁启超到南宁,密商讨袁大事,并电请岑春煊回国主持讨袁战争。他欣然答应,从南洋回到上海。后又渡日本,借得一百万日元及部分枪械弹药,回广东肇庆,成立两广国军都司令部,其旧部一致推举岑春煊为都司令。未几,梁启超、陆荣廷联合云南蔡锷、唐继尧成立军务院,推荐唐继尧为抚军长,岑春煊为副抚军长。因唐不能离开云南,而由岑春煊代行抚军长职,并推荐陆荣廷等七人为抚军。把云南、两广出征的部队统一编制,统称为护国军,北伐讨袁。6月,袁世凯在忧困中死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下令南北议和,随着南北妥协,7月,军务院宣布撤销,岑春煊回上海寓居。1010双十节,北京政府为了粉饰全国统一,大授勋位,岑春煊、陆荣廷等受勋一位,成为“再造共和”的伟人。

    19179月,为反对北洋军阀解散议会,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领导成立了护法军政府,领导滇军、粤军及部分桂、黔、湘、川军,抗击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的军事进攻。军政府推荐孙中山为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但唐、陆没有就职。19l85月,非常国会通过《修正军法案》。把大元帅制改为总裁会议制,选出唐绍仪、唐继尧、陆荣廷、孙中山和岑春煊等七人为军政府总裁,推岑春煊为主席总裁。孙中    山失去了对军政府和护法运动的领导权,气愤地离开广州去上海,通电辞去大元帅职。

    19208月,孙中山命令驻闽粤军陈炯明率部回广东,驱逐岑春煊和陆荣廷,粤桂战争的结果,桂系军阀失败。1023,岑春煊通电全国,宣布退职。次日,岑春煊和陆荣廷又通电,宣布撤销军政府,岑舂煊回上海闲居,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岑春煊晚年,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他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警告蒋介石“如不心弦更张,足以断送国家有余”(《岑西林遗言》)。他在上海创办了襄勤大学,发展教育,同时把桂林雁山公园(后改“西林公园”)捐公。1932年,日寇侵犯上海,“一.二八松沪战役爆发,岑春煊捐助十九路军三万银元,支持抗战,这是表示爱国的行动。

    1933427,岑春煊在上海病逝。生前著有自传稿《乐斋漫笔》。

     

     

    岑家梧传略

    旨安公后代,今海南省澄迈县人。生于1912年,1966年去世。中国著名历史学家。1934年在堂叔资助下留学日本。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著有《抗战与边疆文化运动》。1940年冬,任四川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艺术考古学副教授兼图书馆主任,著有《四川蛮洞研究》。1942年任贵阳大厦大学社会系教授兼社会研究部主任,著有《水家、仲家风俗志》。1946年任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任岭南大学副教务长;1953年参加筹办广东民族学院任副主任;1954年任中南民族学院副院长兼教务处长;1956年参加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组织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编写民族史,民族志,任广东组组长。他先后撰写《海南黎族“合亩”制的调查研究》、《中南民族史略》、《中国原始社会史》和《中国民族关系史》等重要著作,为中国民族历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岑国荣传略

    按族谱查考,岑国荣宗亲属旨安公后代,岑彭公第六十九代传人,广东始祖正叔公第28世孙。国荣父亲原籍广东省化州,年轻时到邻县广西北流和容县创业,后成家定居广西容县。国荣宗亲曾任中共中央九届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候补委员;广西区(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广西区(省)工交部主任、党组书记。今退休居南宁。

    岑华传略

    岩贵公长房旨安公子孙,宋神电镇抚使言昌公后人,居广东省怀集大岗[始迁祖诰华公(广东六世)由广东电白迁怀集大岗]。岑华宗亲青年从军,历任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军衔少将。岑华将军现已离休。

     

     

     

     

     

     

     

     

     

     

     

     

     

     

     

     

    卷二:岑氏文化遗产选辑

    历代赞岑氏名言选录

    兹尔廷尉归德候岑彭才兼文武,忠贞直亮,临事勇锐,弗恤厥躬。攻拨秦丰于黎邱,袭击候丹于黄石、赤眉、青胫,咸克芟夷。朕实嘉之。若夫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整齐,秋毫无犯,其布德宣威之意,昭示遐方,功益懋焉。

    ——汉光武帝册封舞阴侯岑彭制命

     

    我有南阳岑文本,才能远在颜师古之上。

    ——唐太宗李世民评宰相岑文本

     

     

    朕一生纵横天下,文韬只服岑文本,武略只服颉利。

    ——唐太宗李世民评宰相岑文本

     

    中书令岑文本,学问宏深,性资高朗,休休雅度,贤愚俱服其公,抑抑令仪,喜愠不形于色。

    ——唐赠侍中广州都督宪公制文

     

    岑参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笔力追李杜,是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宋代大诗人陆游

     

    封爵列于汉廷,台阶联于唐室,将相之门第也!

    ——明朝兵部尚书王阳明题颂岑氏

     

    岑瓦氏,勇鸷善战,戎装跨介驷,舞戟如飞,倭寇畏之。

    ——明朝广西布政使谢在杭

     

    古来,大智略大勋业之人, 其性必厚。宫保岑公以庠序起家,建盖世之功,熙耀日之勋。世之未见公者,咸疑为骏历若神,而不知公持己接人,皆以诚信为本,伦常为重。

    ——清朝翰林院编修戴鸿慈

     

    岑颜卿中丞,其人渊然有学问之意,对之生愧。

    ——清光绪帝老师翁同龢评价岑毓英

     

    岑署督……颇读书,明史事,非但李钦差不及,虽今大吏鲜有及者。

    ——清著名学者王闿运评价岑毓英

     

     

    德被苍生 名昭青史  志安社稷  勋并河山

    靖边谢烽烟百战勋名威夷夏 仗疆圻节钺卅年遗爱在滇黔

    ——清光绪帝钦赐桂林尧山岑毓英墓碑联

     

    你岑家世代忠贞为国,尚得复国,必无敢忘德也!

    ——光绪帝与慈禧太后西逃时对岑春煊泣言

     

    岑春煊、张之洞、果敢有风骨,第一等也,袁世凯、张勋,均负盛名,然张皇欺饰,宜考最下。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评清末督抚

     

    岑春煊屠官、张之洞屠财,袁世凯屠人,并称清朝“三屠”。岑春煊以清直勇劾,镇平匪乱著称朝野,成为清末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又因与袁世凯相悖且为清末唯一敢跟袁氏抗争的南方实力派领袖,而世称“南岑北袁”。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何平教授

     

    平生刚直绝伦,劾权奸,除贪暴,讨篡窃,功在国家,老而弥壮,值此九边烽烟,豪语犹闻杀强盗。

    追随患难之际,复法统,倡和平,主分权,心存利济,议无不协,从今四海寥落,危言何处觅知音。

    ——中华民国司法总长张耀曾挽岑春煊联

     

    谕旨敕制选

    汉封岑彭舞阴候制命

    制曰:自王莽僭乱,盗窃神器,潜移汉祚,上帝震怒,下民怨愤。朕奋起南阳,以一城一族翦除篡逆,荡涤弗庭,虽由天授一时,将帅戮力驱驰,厥功最多,用纪太常,以彰劳绩。兹尔廷尉归德候岑彭才兼文武,忠贞直亮,临事勇锐,弗恤厥躬。攻拨秦丰于黎邱,袭击候丹于黄石、赤眉、青胫,咸克芟夷。朕实嘉之。若夫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整齐,秋毫无犯,其布德宣威之意,昭示遐方,功益懋焉。兹进更封尔为舞阴候,持节益州牧,食邑一万户。誓以山河,贲之敕命,俾尔苗裔承袭罔替。尔其旬宣乃力作朕股肱,式光宠锡。钦哉!

    唐赠中书令岑文本为侍中广州都督宪制文

    制曰:朕惟辅弼之臣,实系朝廷之重,出则抒忠毗主,以调变化;机处则敛德祗躬,以谆重风教。宜颁异数,用阐幽光。尔中书侍郎专知机密复擢中书令岑文本,学问宏深,性资高朗。休休雅度,贤愚俱服其公;抑抑令仪,喜愠不形于色。胡不慎遗,遽云沦谢。眷勋庸之未泯,宜恤典之涣颁。兹特赠尔为广州都督,谥:宪。锡之诰命。于乎!三公上应台躔,式贲如存之宠,一字荣贫逾华衮,是为不朽之称。惟尔灵明,尚其歆服。

    贞观十九年五   

    清敕谕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岑毓英文

    兹特命尔巡抚云南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理粮饷,驻扎省城,专办通省地方事务,举劾文职贤否,粮饷刑名一切民事。尔宜宣布德意,抚安人民。约束衙门员役,使之恪遵法纪,毋致作弊生事,扰害兵民。操练兵马,修浚城池,询访民瘼,禁缉奸顽,勘袭土舍,事情所属,地方应征、应免钱粮,皆照户部题过新定经制遵行晓谕,仍细加体察,如有司各官朦胧重收,借端苛派,参奏处治。严饬所属,察解逃人。凡地方利弊,有可苏息民困,振饬维新者,逐件条奏请旨施行。地方备储之计,如常平社仓等事,责令有司力行修举。境内逃丁荒粮,责成道府转行有司,从实察核造册开报,应蠲豁者奏请蠲豁。一面晓谕招来,劝课农种,严禁滥征侵占,使民人乐业。毋容有司将现存人户概派包赔,以至重累黎民。所属司道以下各官,有实心任事、廉能著效者,即据实举荐;如粉饰欺伪,贪酷殃民,庸懦溺职者,不时指参;副将以下武官听尔节制,并该管防守地方剿御贼寇。提调兵马,举劾武职贤否,一切事务,会同总督、提督施行。如有武官骚扰地方搅害良民,纵兵抢掠及隐匿贼情不报等事,听尔会同总督、提督纠参,从重治罪。尔仍听总督节制。敕中开载未尽事宜,听尔详酌施行。年终将行过事迹及兵饷钱粮造册送部查考。尔膺兹委任,须持廉秉公,殚心竭力,以副委任,如怠玩废驰,贪黩乖张,贻误地方,责有所归,尔期慎之。故谕。

    同治七年十二月十九日

     

    岑氏名人名言选录

    吾大汉哀悯巴蜀久见虏役,故兴师伐罪,为民除害,焉受牛酒乎?

    ——汉征南大将军岑彭谢巴蜀父老

     

    吾本南阳一布衣,以文墨位宰相,俸禄已重,尚何望置产业邪?

    当鞠躬尽瘁,以身报国。

    ——唐太宗宰相岑文本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

    ——唐朝嘉州刺史大诗人岑参

     

    志以苦而弥坚,功以奇而益伟;虽愧不才,义无多让。

    宁可获遣于上台,不可贻害于百姓,宁可终身不做官,不可一日不做人。

    ——清云贵总督岑毓英

     

    日日办自强之事,时时怀雪耻之心,国势虽弱而能强,外患虽多而不惧。

    ——清云贵总督岑毓英奏章

     

    德若水之源,木之根;才如水之波,木之枝;有德无才则近乎愚蠢,有才无德则近于小人;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乎愚蠢。

    ——清云贵总督岑毓英训导子侄言

     

    素习干戈未习诗,诸君席上问留题,琼林宴会君先到,塞外烽烟我独知。

    剪发接缰牵战马,割袍抽线补征旗,貔貅百万临城下,谁问先生一首诗。

    ——清云贵总督岑毓英讽答昆明文官墨士

     

    我平生无酒色之好,天性惟独嗜学,研读经史,推究儒学。先义理之书为主,再旁涉《孙子》、《三略》、《六韬》。

    ——清云贵总督岑毓英

     

    建立功名,以男意解之,必立功当时,垂名千古,如大人今日所成就,始无愧功名二字。男窃思效法,未识能否做到。

    ——岑春煊答父岑毓英询众子侄志言

     

    国势阽危,非发奋图强不能图存。欲求自强,必先兴教育、练兵、讲吏治、信赏罚。是非不明,赏罚不当,将何以壮士气而振纪纲!

    ——清两广总督岑春煊进谏光绪皇帝

     

    欲雪国耻,要在自强;自强之道,首须培植人才;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也,故必从广兴教育始。

    ——清两广总督岑春煊进谏慈禧太后

     

    袁世凯生,我必死;袁世凯死,我则生耳!

    ——中华民国十八省讨袁军大元帅岑春煊就职誓言

     

    吾家三世服官,素以清廉自励,既无长物,何用安排?!惟国家事属一体,为家首当为国!

    ——中华民国军政府主席总裁岑春煊遗言

     

     

    疏奏文电选

    唐太宗宰相岑文本奏折

    臣闻:创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隆其基也。今虽亿兆又安,方域宁谧,既承丧乱之后,又接凋弊之余,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垦辟,犹少覆焘之恩著矣。而疮痍未复,德教之风被矣。而资产屡空,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纪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致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而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叛离之心生矣。故帝舜曰:“可爱非君,可畏非人。”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是以古之哲王,虽休勿休,日甚一日者,良为此也。伏唯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为念,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善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颐神养性,省畋游之娱;去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囊弓矢,而无忘武备。凡此数者,虽为国之常道,陛下之所以常行,臣之愚心,唯愿陛下思之而不倦,行之而不怠,则至道之美欤。三五比隆,亿载之祚,随天长地久。虽使桑谷为妖,龙蛇作孽,雉呜于鼎耳,石言于晋地,犹当转祸为福,变咎为祥。况水雨之患,阴阳常理,岂可谓之天谴,而系圣心哉?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

    岑春煊复上海孙中山先生电

    辱电苦心至论,感服逾恒。公为手造民国之人,力重大公无我之论,身为砥柱,谁敢差池?煊拙于无能,本不足与闻天下事,今以乡里归游,强相督勉,敢不躬亲讨贼,以遂夙愿。顷承教言,并劝慰同人一致融和。此岂仅粤省一隅之幸?百年带砺,实利赖之。龙都督处,煊将原电转达,已得覆感谢。仁言利溥,于斯可征。愿共努力,以维国事。(1916517)

    附:

    孙中山致岑春煊电

    闻公已任两广都司令,以疾恶至严之人,持灭此朝食之志,南方健儿,素稔顺逆,得公提挈,鼓行而前,壮伟何似!诵公宣言,有不分党派省派之语,实获我心。主义目的既合符节,允当共力进行。粤省独立以前,义师先起,闻至今犹与济军相持,大敌当前,而内纷不息,事甚无谓。文已电同志,俾泯猜虞,并力求事实上之一致。请公亦正告济军一方,务严约束,勿复生衅,庶几同心戮力,共伸天讨。公责隆望重,有所指导,宜众莫违,文知忧国,甚愿尽力所能至,为公等助。谨以电闻。孙文。(19165)

       

    祭文选

    岑毓英告祭家庙文

    维光绪八年,岁在壬午,孟秋月乙酋,朔越,祭日戊子。嗣孙毓英,率男舂熙、春泽、春萤,孙德复、德固、德溥等,谨以羊豕粢盛,清酌庶馐之仪,虔告于岑氏历代祖考妣之神位前。曰:庭围严禀命,婚姻具告庙之文;匹配重人伦,古昔隆继室之义。况念旧情而悱恻,宜援典礼而追崇。伏念毓英及冠之年,配妻江氏,缝纫井臼,克守女仪,孝敬慈和,夙敦妇道,琴瑟韵叶,伉俪情深。适值道光、咸丰间,西林屡遭兵燹。毓英因出仕滇南,带甲满天,荆榛遍地,家室等嗷泽之鹰,骨肉同吊影之鸿,隔亲舍而生悲,盼家书而每梗。随幸在滇署任宜良县事时,念毓英幼而失恃,孤露堪伤,赖乎大母劬劳抚乌,私而未遂,乃亟命板舆迎养,藉鹤俸以承欢。洎乎大母抵滇,而继慈及元配均未侍也。祖则春秋八秩,茕茕无扶掖之人;孙则民社一身,卒卒无须臾之暇。祖孙涕下,晨夕寡欢。于是大母命毓英亟选贤媛以助温寒。乃奉命礼娶广东赖湘亭公之女赖氏,大母甚喜。及继慈偕元配抵滇,亦皆喜甚。而赖氏情性柔顺,礼教娴明,奉重慈既博欢心,处元配亦称静好。一庭环佩,存赵姬礼下之怀;五夜机丝,无定子专房之意。此诚族党所咸闻,而毓英所深慰者也。继而修短难期,闺闱运蹇,元配江氏,忽于同治癸酉年(1873年)溘逝。其时毓英在大理军营,闻讣痛心,悲惨难言。喻数奉继慈传谕,以教育儿女主馈乏人,俟终期服,如初聘仪,以赖氏为继配,情洽礼顺,更不期军务未清,遂荒家务。迨至闰六月,赖氏又复云亡,耿耿寸哀,莫伸此愿;日月易迈,转瞬十年。今赖氏所生长子春泽,业已成家生子,次子春萤、次女一人,亦已长成,婚嫁有期。允以围布几筵,虔告祖宗,且申前愿:请即追以赖氏继江氏为正室,此后国家颂敕,同分象服之光;泉壤增辉,共受鸾章之贲。想先灵陟降,必昭鉴于愚忱;后起蕃昌,信追崇之无忝矣。神其不远,来格来歆。谨告。

    《共和纪念书》序言

    岑春煊

    共和告成,于兹八稔。可留为纪念者,烈士头颅耳,人民膏血耳。所谓共和之精神、共和之福利,未曾一见。夫费烈士无数之头颅,涂人民无量之膏血,始有今日之共和,仍不免费烈士之头颅,涂人民之膏血,孰为为之,孰令致之哉?此《共和纪念书》所由作也。书中所纪,虽不尽属惨史,而经一次之变乱,血殷原野,骨积丘山,即有无限惨史随之。是此书之作,非纪清室退位、革命成功也,纪烈士头颅、人民膏血也!非纪袁氏乱法、各省致讨也,纪烈士头颅、人民膏血也!!非纪帝制自为、义师兴起也,纪烈士颅、人民膏血也!!!非纪武人叛国、西南护法也,纪烈士颅、人民膏血也!!!!

    呜呼!八年四乱,无边猿鹤虫沙万岁千秋,留得英名侠骨。又安可无纪念哉?

    今日者,举世趋向和平,武力不容存在。切望此书出世之后,即为共和实现之年。则我共和民国,庶几传诸千百祀而无穷。是为序。(撰于1919年)

     


    诗歌选(九十首)

     

     


    汉代民歌

    ()歌岑熙

    我有枳棘,岑君伐之;

    我有蟊贼,岑君遏之。

    狗吠不惊,足下生氂;

    含哺鼓腹,焉知凶灾。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

    美哉岑君,於戏休兹。

     

    ()歌岑晊

    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

    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

     

    南朝·岑之敬诗(选录四首)

       

    将军始见知,细柳绕营垂。

    悬丝拂城转,飞絮上宫吹。

    塞门交度叶,谷口暗横枝。

    曲成攀折处,唯言怨别离。

     

       

    色映临池竹,香浮满阶兰。

    舒文泛玉盏,漾蚁溢金盘。

    箫曲随鸾易,笳声出塞难。

    唯有将军酒,川上可除寒。

     

     

     

     

       

    喧喧洛水滨,郁郁小平津。

    路旁桃李节,陌上采桑春。

    聚车看卫玠,连手望安仁。

    复有能留客,莫愁娇态新。

     

       

    骢马直去没浮云,河渡冰开两岸分。

    乌藏日暗行人息,空栖只影长相忆。

    明月二八照花新,当垆十五晚留宾。

     

    隋·岑德润诗(选录二首)

       

    敛影侵波合,珠光带水新。

    莲东自可戏,安用上龙津。

     

    赋得临街危石

    当街耸危石,殊状实难名。

    带山疑似兽,浸波或类鲸。

    云峰临栋起,莲影入檐生。

    楚人终不识,徒自蕴莲城。

     

     

     

     

     

    唐·岑羲诗(选录四首)

    饯唐州高使君

    茫茫南塞地,明媚上春时。

    极目伤千里,怀君不自恃。

    征车别歧路,斜日下崦嵫。

    一叹轺轩阻,悠悠即所思。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金榜重楼开夜扉,琼筵爱客未言归。

    衔欢不觉银河曙,尽醉哪知玉漏稀。

     

    奉和立春日内出彩花树应制

    和风助律应诏年,清跸乘高入望仙。

    花笑莺歌迎帝辇,云披日霁俯皇川。

    南山近压仙楼上,北斗平临御扆前。

    一奉恩荣同镐宴,空知率舞听薰弦。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银榜重楼山雾开,金舆步辇自天来。

    泉声回入吹箫曲,山势遥临献寿杯。

    帝女含笑流飞电,乾文动色象昭回。

    诚愿北极拱尧日,微臣扑舞咏康哉。

     

    唐·岑参诗(选录六十首)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飕。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日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刺飞兜鸧。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望秦岭微雨作贻友人
    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
    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
    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
    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
    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
    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
    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
    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
    若访张仲蔚,衡门满蒿莱。


    送祁乐归河东
    祁乐后来秀,挺身出河东。
    往年诣骊山,献赋温泉宫。
    天子不召见,挥鞭遂从戎。
    前月还长安,囊中金已空。
    有时忽乘兴,画出江上峰。
    床头苍梧云,帘下天台松。
    忽如高堂上,飒飒生清风。
    五月火云屯,气烧天地红。
    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
    少华与首阳,隔河势争雄。
    新月河上出,清光满关中。
    置酒灞亭别,高歌披心胸。
    君到故山时,为谢五老翁。

    登嘉州凌云寺作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迥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僧房云朦朦,夏月寒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

    胜既无端仉,天宫可淹留。

    一官何足道,欲去令人愁。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既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

    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

    惆怅飞鸟尽,南谿闻夜钟。

     

     

     

     

     

    暮秋山行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夏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晨。
    子规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火山云歌送别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十一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
    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空疾如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十二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
    树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长不改。
    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
    苍苔白骨空满地,月与古时长相似。
    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
    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

    十三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君不听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十四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梁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十五

    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
    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中人独愁。
    愁云遮却望乡处,数日不上西南楼。
    故人薄暮公事闲,玉壶美酒琥珀殷。
    颍阳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犹未还。

    十六

    太白胡僧歌并序

    太白中峰绝顶,有胡僧,不知几百岁。眉长数寸,身不制缯帛,衣以草叶,恒持楞伽经。云壁迥绝,人迹罕到。尝东峰有斗虎,弱者将死,僧杖而解之。西湫有毒龙,久而为患,僧器而贮之。商山赵叟,前年采茯苓,深入太白,偶值此僧。访我而说,予恒有独往之意,闻而悦之,乃为歌曰:

    闻有胡僧在太白,兰若去天三百尺。
    一持楞伽入中峰,世人难见但闻钟。
    窗边锡杖解两虎,床下钵盂藏一龙。
    草衣不针复不线,两耳垂肩眉覆面。
    此僧年几那得知,手种青松今十围。
    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
    商山老人已曾识,愿一见之何由得。
    山中有僧人不知,城里看山空黛色。

    十七

    韦员外家花树歌
    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
    君家兄弟不可当,列卿御史尚书郎。
    朝回花底恒会客,花扑玉缸春酒香。

    十八

    登古邺城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十九

    虢州酬辛侍御见赠
    门柳叶已大,春花今复阑。
    鬓毛方二色,愁绪日千端。
    夫子屡新命,鄙夫仍旧官。
    相思难见面,时展尺书看。

     

    二十

    巴南舟中思陆浑别业
    泸水南州远,巴山北客稀。
    岭云撩乱起,溪鹭等闲飞。
    镜里愁衰鬓,舟中换旅衣。
    梦魂知忆处,无夜不先归。

    二十一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二十二

    巴南舟中夜市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

    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

    二十三

    初至犍为作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二十四

    南溪别业
    结宇依青嶂,开轩对翠畴。
    树交花两色,溪合水重流。
    竹径春来扫,兰樽夜不收。
    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

    二十五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
    色借玉珂迷晓骑,光添银烛晃朝衣。
    西山落月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禁闱。
    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二十六
    奉和相公发益昌
    相国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二十七
    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
    娇歌急管杂青丝,银烛金杯映翠眉。
    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辞。
    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马去迟。
    寄声报尔山翁道,今日河南胜昔时。

    二十八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

    扶风别庐
    柳婵莺娇花复殷,红亭绿酒送君还。
    到来函谷愁中月,归去磻溪梦里山。
    帘前春色应须惜,世上浮名好是闲。
    西望乡关肠欲断,对君衫袖泪痕斑。

     

    二十九

    送郭仆射节制剑南
    铁马擐红缨,幡旗出禁城。
    明王亲授钺,丞相欲专征。
    玉馔天厨送,金杯御酒倾。
    剑门乘崄过,阁道踏空行。
    山鸟惊吹笛,江猿看洗兵。
    晓云随去阵,夜月逐行营。
    南仲今时往,西戎计日平。
    将心感知己,万里寄悬旌。

    三十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三十一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

    汉将承恩西破戒,捷书先奏末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祇今谁数二师功。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渔海运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三十二
    题苜蓿峰寄家人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三十三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三十四

    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三十五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三十六
    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三十七
    赴北庭度陇思家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三十八

    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三十九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四十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郭南处士宅,门外罗群峰。
    胜概忽相引,春华今正浓。
    山厨竹里炊,野碓藤间舂。
    对酒云数片,卷帘花万重。
    岩泉嗟到晚,州县欲归慵。
    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
    爱兹清俗虑,何事老尘容。
    况有林下约,转怀方外踪。

    四十一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
    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
    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
    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
    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
    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
    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
    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

    四十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四十三

    喜韩樽相过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
    瓮头春酒黄花脂,禄米只充沽酒资。
    长安城中足年少,独共韩侯开口笑。
    桃花点地红斑斑,有酒留君且莫还。
    与君兄弟日携手,世上虚名好是闲。

    四十四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歩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四十五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四十六

    送张都尉东归
    白羽绿弓弦,年年只在边。
    还家剑锋尽,出塞马蹄穿。
    逐虏西逾海,平胡北到天。
    封侯应不远,燕颔岂徒然。

    四十七

    登总持阁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四十八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四十九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五十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回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
    秦女峰头雪未尽,胡公陂上日初低。
    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
    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

    五十一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溪。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五十二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五十三
    经陇头分水
    陇水何年有,潺潺逼路傍。
    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

    五十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五十五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参曾居此郡八九年)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五十六
    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东去长安万里馀,故人何惜一行书。
    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

    五十七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五十八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五十九

    送崔子还京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六十

    歌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唐·王昌龄诗(选一首)

    留别岑参兄弟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阳,东南棹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似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吴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吞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唐·沈佺期诗(选一首)

    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

    大君制六合,良佐参万机。

    大业永开泰,臣道日光辉。

    盐梅和鼎食,家声众所归。

    汉章题楚剑,郑武袭缁衣。

    理识当朝远,文华振古稀。

    风云神契合,舟楫道心微。

    庙堂喜容与,时物递芳菲。

    御柳垂仙掖,公槐覆礼闱。

    昔陪鸩鹭后,今望鹍鹏飞。

    徒御清风颂,巴歌聊自挥。

     

    唐·张说诗(选一首)

    同王仆射山亭饯岑广武羲得言字

    闻道长岑令,奋翼宰族门。

    长安东陌上,送客满朱轩。

    琴爵留佳境,山池借好园。

    兹游恨不见,别后缀离言。

     

    唐·李白诗(选一首)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折。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

    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

    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

    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唐·杜甫诗(选录一首)

    九日寄岑参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唐·戎昱诗(选一首)

    赠岑郎中

    童年未解读书时,诵得郎中数首诗。

    四海烟尘犹隔阔,十年梦魂每相随。

    虽披云雾逢迎疾,已恨趋风拜德迟。

    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重寻谁。

     

    宋·苏轼诗(选一首)

    送岑大夫象求之蜀中

    隋者常似静,静岂隋者徒。

    掘则近于直,而直恺掘与。

    夫子静且直,从容随卷舒。

    嗟我独何为,相得欢有余。

    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

    掘于林间鸠,隋于水底鱼。

    人皆笑其狂,子独怜其遇。

    直者有时信,静者不终居。

    而我隋掘病,不受砭药除。

    临行怪酒薄,已与别泪俱。

    后会岂无时,遂恐出流处。

    唯应故乡梦,随子到吾庐。

     

    宋·陆游诗(选一首)

    夜读岑嘉州诗集

    汉嘉山水邦,岑公昔所寓。

    公诗信豪伟,笔力追李杜。

    想见从军时,气无玉关路。

    至今蠹简传.多昔横槊赋。

    零落才百篇,崔嵬多杰句。

    工夫刮造化,音节配韶护。

    我后四百年,清梦奉巾屦。

    晚途有奇事,随牒得补处。

    群胡自鱼肉,明主方北顾。

    诵公天山篇,流涕思一遇。

     

    宋·岑景佺诗(选一首)

    道值新岁留山寺

    漠北鸣镝越阴山,昭君青冢泣孤烟。

    卫青貔貅音书杳,遥闻爆竹又一年。

     

     

    元·张翥诗(选一首)

       

    英雄特立汉时功,今古人称将士风。

    千载清名文史里,一杯黄壤草烟中。

    巍巍事业匡明主,济济衣冠付画工。

    过客不堪回首处,夕阳老树照残红。

     

    清·陈维崧诗(选一首)

    嘉州格调

    神韵天然高达夫,嘉州格调也应无。

    更怜绝代东川李,七首吟成万颗珠。

     

    清·彭始抟诗(选一首)

    吊岑彭墓

    岑公建节小长安,司隶威仪旧汉官。

    诸将云台少专任,征南方面此登坛。

    秸橙蛮落黄邮聚,萧瑟兵锋赭水寒。

    满眼兴衰难借问,试寻遗镞土花残。

     

    岑毓英诗(选录六首)

    新春发笔(藏头诗)

    新岁薇垣拥甲兵,春来备马试长征。

    发开寰宇妖雾尽,笔画山河定太平。

     

    昆明筵聚即兴

    素习干戈未习诗,诸君席上命留题。

    琼林宴会君先到,塞外烽烟我独知。

    剪发接缰牵战马,割袍抽线补征旗。

    貔貅百万临城下,谁问先生一首诗?

    闲游即兴

    闲游远眺且高歌,况是寻芳雅兴多

    影乱斜阳天欲晓,一声归去唤阿哥!

     

       

    宦场本是粟陈因,文武均为社稷臣。

    事事焚香成玉弁,年年俦笔结纶巾。

    欲扶日月归唐祚,直溯渊源到汉津。

    自古名贤论功德,无聊至极作文人。

     

    赠梁廉夫续弦(四首之二)

    伯鸾曾配孟光贤,佳话今能轶曩编。

    举案得谐和靖裔,梅花风格拟神仙。

     

    建大甲溪桥成诗以纪之

    甲溪如海阔茫茫,痛涉民间历是伤。

    昔日帝封今有奠,狂澜自此庆安祥。

     

     

     

     

     

     

     

     

     

     

     

     

     

     

     

     

     

     

     

     

     

     

     

     

     


     

     

     

     

     

     

     

    戏 曲

     

    在河南地方戏剧遗产中,有一个保留剧本,名《收岑彭》。被收入河南省戏剧协会1963年编辑出版的(《河南地方戏剧剧本丛书》中。豫剧、越调、曲剧都曾作为演出脚本使用过。这是一个较健康的历史题材剧本。剧情梗概是:新莽末年,反莽义兵四起,刘秀(后为汉光武帝)汉军主将邓禹奉命率军攻打棘阳关。王莽的驸马、棘阳县令岑彭率兵守卫棘阳关。两军对垒,岑彭不但骁勇骠悍,而且知兵善谋,汉军久攻不下。邓禹用计赚去了岑彭的母亲和妻子。岑彭追至汉营。邓禹向岑彭导以天下大势和刘秀爱才敬贤,胸有大志,乃汉家正统的思想。岑彭之母深明大义,也向儿子说明多年前岑彭之父便有反王莽的鸿图大志及刘秀是真命天子而王莽是篡国逆贼的是非观念。岑彭明白原委后,率兵降汉。后为光武中兴立下不世之功,成为开国元勋。此剧情节框架与河南戏剧其他传统剧目(《收吴汉》(又名((斩荆堂》)、《收姜维》大体接近,与《三国演义》中徐庶进曹营也有异工同曲之妙,谁先谁后,已无从考究了。剧中说岑彭是王莽之驸马,于史无征,但岑彭新莽时曾任棘阳令,是与((后汉书·岑彭传》相符合的。剧中岑彭的角色行当与敌军主帅邓禹一样,都是象征正义、正气的红脸武生,现新野汉风曲剧团的部分老演员,早些年曾演出过此剧目。

     

    小说曲艺等

    传统曲艺如评书、鼓词等以东汉光武中兴为题材的,有评书《东汉》、鼓书《光武英烈传》、((王莽撵刘秀》,小说如蔡东藩之通俗历史小说《后汉演义))。当代作品如《王莽与刘秀》等。在上述作品中,岑彭都是书中重要人物,其故事梗概就大处而言之,也均与信史相近。

    岑彭饮马池遗址

    在今新野县前高庙乡下庙村,距原岑彭故宅不远处,有一个面积约半亩多的水塘。据村中老人讲,无论天时如何干旱,这个水塘从未干涸过。据说此处便是岑彭当年的饮马池。起初,村人并未发现此水与别处有何不同,后来岑彭归汉,立功显名后,他老家来客渐多,炎夏时节,有时茶水一时不周,有人便到水池边舀水解渴。说也说也奇怪,有的人本来有个头痛脑热的什么小毛小病,喝了这水后竟然好了。于是越传越神,说这是岑彭福荫所至。再后来,有人竞来此烧香许愿,磕头求水,族人家中有什么婚丧之事,也要喝上一碗,祈求岑彭在天之灵能保佑平安。甚至远道归来寻根认祖之人,也常喝上一碗,以取不忘根源之意。当然,用现代科学观点解释,常年不涸,可能与地近唐河有关,水能治病,可能与富含某种微量元素乃至心理作用有关。但后世敬仰先人的虔诚心理,是无可厚非的。君不见,盘古的传说,于科学何据之有,但盘古开天地之说,不是流传至今么?

     

    岑氏祖墓

    棘阳岑彭的父母墓地究竟在哪里?历来是世人关注的一个悬案。近年,新野县文史研究人员在该县前高庙乡下庙村岑氏祖籍地岑彭故里进行实地勘测考查,在当地百姓的指引下,终于发现了岑彭父岑桓、母杜氏的墓葬处。

    据民间世代传说,岑桓是西汉王朝的大官,因不满王莽篡权建立的新朝。辞官而归,带着妻子杜氏和四岁多的儿子岑彭回到棘阳下庙村。岑桓常常拿出资产周济贫苦百姓,受他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特别是在大灾之年,常在家门口摆上十几口大锅煮稀饭帮助灾民渡过灾年,深受百姓的爱戴。岑桓去世那一天,成群结队的百姓自发地为他守灵,并为岑桓选择了一处头高脚低的墓地,依风水迷信说法是头枕老龙堤,脚踏唐河水。取易经潜龙在渊之意。到了夜晚亥时,天空一颗明星从天而陨,落到地面。当人们定神后,认为陨星代表岑桓,而星陨地点肯定是一处宝地,大呼这是苍天显灵,为岑桓志哀,把一个风水佳构送给了岑桓,意味让他祖孙后代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于是便把岑桓棺榇安葬在此地,这里后来成为岑氏祖坟。

    这次发现的墓地,位于村后,墓葬结构为砖石并用,南北长约834,东西宽约890。据当地百姓讲,是岑彭父亲岑桓之墓,后来岑彭母亲杜氏仙逝后也与丈夫合葬在此。

     

    岑彭故里碑文

    始祖岑公讳彭,字君然,汉南阳棘阳人,故里乃新野城东三十六里。下庙村也。始祖博文通武,曾为新朝棘阳令,时刘秀起兵拔棘阳,公携家退宛城守数月,势孤而举城归汉,为光武重用,拜廷尉、征南大将军、封舞阴侯、守益州牧。建武初,公随光武围洛阳,受命往说朱鲔。公至城下与鲔欢语。鲔因疑而邀公乘索上城以试诚意。公趋索欲上,鲔乃降。二年,公击荆州讨邓奉。三年,击秦丰,拔黄邮。四至五年,屯津乡,江夏、武陵、长沙、贵阳,零陵、苍梧等地相率归汉。十一年,公统兵伐蜀,以飞炬焚公孙述桥楼,长驱江关,且谢绝牛酒,百姓皆喜,后攻克平曲,径拔武阳,蜀地震骇,疑为神兵。及至彭亡山,不幸殉难,正不惑之年,谥曰壮侯。蜀人敬公,立庙武阳祀之。二世祖遵嗣舞阴侯位,徙封细阳侯。弟进封谷阳侯。三世祖伉嗣细阳侯。四世祖杞嗣位,顺帝时为光禄勋。五世祖熙嗣位,尚安帝妹涅阳长公主。少为侍中、虎贲中郎将。迁魏郡太守,视事二年,无为而化。民谣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美矣岑君,与戏休兹。六世祖福嗣位,为黄门侍郎,……岑族衍至隋唐,祖公文本,隋之中书侍郎、唐之中书令,为太宗重臣。继有嘉州刺史参,以边塞诗著称,与高适齐名,受杜甫赏焉,有《岑嘉州诗》传世,其千古:绝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脍炙人口,岑氏为之荣光。岑公故里下庙居棘阳城东六里许,与狄青湖相望,村东唐河环流,土沃粮丰,百业兴旺,日新月异。今天下岑姓同胞倾心聚首,动容欢歌,“祖根棘阳兮,乡情浓;岑族思源兮,源远流长。”

     

    棘阳令印

    上个世纪末,在古棘阳遗址附近,农民在兴修水利开挖渠道时,曾挖到铜印一方,经文物部门鉴定,印系汉印,印文为“棘阳令印”四字,字体古拙,有秦篆遗风,形制不甚精细,当属仓促镌刻之应急品。此前岑氏族人有两个传说,一是岑彭校场比武,得中首名,王莽当场将一个女儿许配给他,并委任他为棘阳令;二是岑氏早年曾有一件镇宅之宝,宝乃何物,因年代久远,后世子孙已不可知了。只知于隋末唐初便下落不明了,不知是被先祖们带到了外地,还是遗失于战乱。反正此宝不见后,棘阳岑彭故里的本支便一直人丁不旺,也少有显达如先人者。这方古印,不知是否为当年王莽颁发给岑彭的印章原件,也不知是否便是岑氏族人据称的“镇宅之宝”,目前仍收藏于新野民间。

    汉代陶兽

    《南阳晚报》200643日消息,一尊汉代陶兽在新野岑彭故里被发现。该报导说,新野县前高庙乡张楼村下庙,古属棘阳。自征南大将军、舞阴侯、南宫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始祖岑彭开始,岑氏名人辈出,有南北朝文学家岑之敬、岑德润父子;有唐代一门三相岑文本、岑长倩、岑羲;有留下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等。如今,棘阳故域与岑彭故宅被海内外岑氏族人视为“肇基地”,多年来,海内外岑氏后裔来这里寻根谒祖,回报乡里。

    这次发现的陶兽,是在岑彭故宅地发掘出土的又一珍贵文物。陶兽高约7厘米,底座宽6厘米,侧面宽8厘米,头部高3厘米,头后部有花纹数条,纹路清晰。兽嘴里有牙痕8颗,脖子上饰有飘铃。据新野博物馆的考古专家认定,陶兽可能是锁宅之物,为汉代制品。

    陶兽的发现,为研究岑氏文化提供了又一实物资料。

     

     

    岑彭饮马池的传说

    在下庙村岑彭故宅处,有一水面约400平方米见方的一个水池,这里一泓清水长年不断,清澈见底。不论是大旱之年还是冬春少雨之时,这个神奇的水池从不干枯,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岑彭公饮马池。

    相传岑彭从小受母亲文化熏陶,饱读诗书,并跟随舅舅杜岩学习武功。因此,他文武双全。岑彭从少年时就爱骑马射箭,爱马如痴。一日,他骑着家父岑桓留下来的一匹枣红马,在岑家庄园东边大道上演练骑术。由于岑彭年轻气盛,几个时辰下来,竞把一匹老马累死在跑马道上。岑彭一看马死了,回家怕母亲的责骂和舅舅的责怪。于是,他心情郁闷,独自来到了唐河边,望着滚滚南流的唐河水,大声疾呼:“大丈夫立功疆场,岂可无马!”话音刚落,只见唐河水中波涛上涌,旋涡层层。突然,一个大浪四下分开,一匹大白马“腾”地从水中跃出,跳到了岸上,打着响鼻,欢快的来回奔跑。岑彭见后,心中大喜,赶快去追这匹大白马。但是这匹野性十足的骏马性情刚烈、桀骜不驯。岑彭一个箭步腾空而起,飞身跨上了马背。白马大惊,又尥蹶子又摆身子,想把岑彭摔下来。十几个动作后,烈马看不见效,立即在唐河堤边四处奔跑,想从背上抛下岑彭。只见岑彭双手抓紧长长的马鬃,由大白马来回跑动。一个多时辰后,烈马见摔不下背上的高手,只好慢慢地停下,烈马被驯服了,岑彭心中大悦,赶忙跳下马来,抚摸马头,大白马眼中泪光闪闪,就像见到一位久别的老朋友一样高兴,不住地用舌头舔着岑彭的手。人马相拥片刻,大白马便跟着岑彭回到了家。岑彭悉心照料着大白马,在马背上舞刀弄枪,样样得心应手,武艺大长。一日,岑彭在马背上练习铜锤,累得白马大汗淋漓,岑彭让马休息片刻,端来一盆水饮马,可无论如何大白马就是不喝。岑彭觉得奇怪。大白马撑着缰绳来到门前的一个凹地处,用前蹄使劲下刨。突然,一股清泉喷涌而出,不一会形成了一个大水池。大白马低头张嘴,痛饮了一柱香功夫,扬头长啸,精神抖擞。岑彭高兴不已,于是,每当训练完后,必牵马来饮水,给马洗澡。一日,岑彭听说新朝王莽要在洛阳举行比武大赛,选拔武状元。于是骑着他心爱的大白马来到洛阳参加比武。经过层层撕杀打斗,最后,就剩下马武和岑彭两人。这次决赛王莽亲自到场,说德侯王林(王莽的亲戚)及王莽的闺女王婉也前来观战。两位年方二十出头的武将挥舞着兵器虎虎生威,特别是大白马上的青年更是威风凛凛,武艺精湛,两把大铜锤如排山倒海之势,呼啸生风。比武进行了上百个回合仍难分胜负,人们的喝彩声,兵器的撞击声汇成一片,震耳欲聋。突然,岑彭卖个破绽,一锤把马武打下马去,顿时全场欢声一片,岑彭夺得了武状元头衔。王莽看岑彭年轻英俊,且武功超群,当场颁布圣旨封岑彭为棘阳令(县长)。正当人们为岑彭喝彩之时,侯爷王林当场宣布皇帝招岑彭为附马,把年轻貌美的公主王婉许配给岑彭。于是岑彭带着王婉回到棘阳县下庙村,家乡人为这位衣锦还乡、荣宗耀祖的青年举行了欢迎仪式,并将皇帝的圣旨刻碑树立在村口。远行疲惫的大白马直奔饮马池,痛痛快快的长饮了一通水后,发出一声长长的嘶鸣。

    刘秀起兵后,在岑彭等二十八宿的竭力辅助下,建立了东汉政权。岑彭被封为舞阴侯、征南大将军,为东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日,岑彭要带大军出征荆州,临行前,又带大白马来水池饮水。当战马饮完后,岑彭也掬一捧水喝下去,顿时,池中荷叶突现,满池盛开。百姓听说后,纷纷跑来争先目睹这一奇观,并学着岑彭的样子到池边喝水,顿觉精神爽朗。后来,人们把这一水池奉为神池,只要有人生病了,来舀上一碗,喝下病就痊愈了。祖祖辈辈以来,当地百姓小心翼翼地用香火供奉着岑彭公,看护着这神池。人们只要远行或外出归来,都要到池边去舀上一碗水喝,因为他们相信这神水会保佑合家满门平安如意,特别是岑氏族人每当家里有红白之事,都要来拜祭这神池,然后喝上一碗水,请求老祖宗保佑。而从外地归来寻根祭祖的岑氏后人,也常常拜祭神池,喝上一碗,意味着饮水思源,不忘祖根。据老百姓说,饮马池水底通唐河,水深数丈,永不枯竭。而岑彭的那匹大白马据人们说是龙王赐给他的一匹坐骑,一致追随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当地百姓说,只要到夜深人静之时,躺在唐河大堤上,就能听见大白马的马蹄声,隐约可以看见舞阴侯岑彭公骑着大白马在唐河大堤上现身显灵.保佑着一方平安。

    谱牒碑铭选录

    岑姓来历

    岑,周文王异母弟耀子渠,武王封为岑子,其地今梁国北岑亭是也。子孙以为氏。世居南阳棘阳(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三千年前,周朝的开国天子周文王同父异母的兄弟耀之子渠,受封于岑,渠称为岑子,子孙以国为氏,就产生了“岑”这个古老的姓氏。当时的岑邑据考证,是在今陕西韩城县南。

    另外,根据《姓氏考略》所载:“望出南阳。又:两越俚人多岑姓”,则我国的南方,是有很多姓岑的外族人的。现在,广西苍梧县南还有一名为岑溪的小县,贵州有叫岑巩的地方。不过,源自古公亶父的流族岑姓,后来还是主要繁衍于河南省南阳一带的。

    在我国历史上,岑姓曾是一个光彩神气的姓氏,尤其是汉唐两代,棘阳岑家名人辈出,出将入相。汉代棘阳,即今河南省新野县东北。头一个把这个家族引上青云之途的,是中兴汉室的光武帝之时的大将岑彭,字君然,刘秀即位后封他为舞阴侯。

    唐代,有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岑参系南阳人,善七言歌行,与高适并称“高岑”。

    晚清时代,我国广西又出了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在中法越南之役中的抗法名将岑毓英。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百家姓探源》19962月版

    浙江余姚《岑氏族谱·序》(节录)

    姬周发祥,著绩南阳。汉传忠武,唐盛贤良。

    仕宋流寓,徙宅句章,支脉衍庆,卜吉允藏。

    簪缨济美,绍述书香。明兴应运,甲第传芳。

    懋焉德器,道学弥光。绵远贤胄,滋大寝昌。

    ——明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仲秋 

     

    广东阳江《岑氏族谱·序》(节录)

    岑氏之系,《吕氏春秋》称: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于岑,子爵,其地梁国岑亭,因以为氏。唐宰相世系作“武王封”焉。迨国除爵失,厥后著于南阳。而散四方者,无处无之。垂汉及唐,则将相世家也。然世远年湮,未尽录其世系。我祖尧俊翁,小字名一猷,字献嘉,讳正叔,宋进士,官至柱国上卿,弹劾参权,流寓岗州。其子四人:岩永、岩远、岩富、岩贵。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谱

    广东化州《岑氏谱序》

    氏族尚矣,因生赐姓,胙土命民,其初出于一人而已。既乃生生不穷,续续滋大,如水出于山,积渐入于海。木勾明于土,其枝百寻,固势所必至焉耳。夫鸟兽群而居,犹知有父子,故獭祭鱼,豺祭兽。夷狄野而处,犹知有种类,故部落相聚,酋长相要,况于人乎,况其居中国有礼义者乎。

    古者官有簿状,家有谱系,所以论土定族,贵贵如出也。然则修谱合族,以保百世,由夫人也哉。诸君美才卓识,宪体风裁,后来之秀,远到之器也。所以修家谱,振家声,正由传家学有自耳。余与诸公往来者素,甚相得焉,故于岑族修谱,为之序,以嘉其事。

    不详,何足冠首。中国古今姓氏辞典载:上古周朝,周文王异母弟耀子渠,武王封为岑子,其地梁国岑亭是也。子孙以国为姓氏,世居中州南阳棘阳。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垂汉及唐,即将相之世家也。有曰彭公东汉征南大将军,功封爵武阴侯。汉唐时代出现了一代五封侯,三世为丞相之盛世也。粤始祖正叔翁,别尧俊,字嘉献,宋进士,官至上柱国卿,弹劾参权流寓粤。其生四子:岩永、岩远、岩富、岩贵。岩贵翁妣林氏梁氏。林氏生二子:旨安、旨乐。旨安翁字仲仁,官至高化雷琼四府军镇,侨住茂名潭窝村,高化雷琼始祖也。旨安翁生四子:甚高、甚明、甚兴、甚旺。甚高翁生四子:永昌、言昌、孝昌、思昌。永昌翁为宋高化雷琼镇抚使,籍居化州龙首地开基祖也。

     

    雍正九年廿一世孙高州府文林郎

    作贵手敬序

     

    广西《岑氏宗记·序》(节录)

    仲淑公承家粤西,克绍先猷,儒户官籍,代占世守。至元,则路承公昆弟裒集举首,世称联桂。到明兴,奉常公鹏复首开文科;右史公蔽,又擢武举第一,光熙祖烈,其间同时被征者数十辈,一家为令者七人,而怀才以处者亦彬彬焉。虽勋名爵位未逮南阳,而开科两朝文章,节义世家法名,门风丕振,至今未殒。

     

    重修征南大将军舞阴壮侯岑彭公墓碑记

    汉征南大将军、舞阴壮侯,君然岑公,以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乙末伐蜀,师次舞阳,薨于军,葬成都东南。阅一千八百五十六年,是为大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裔孙西林岑毓英,既出俸金XX两,付新津族人、游击岑成元,重修公墓,复为文纪事,俾立石于墓侧。曰:公智勇信义,佐汉中兴,勋烈崇隆,所以绘云台、垂史册者,怡然揭诸天下,后世无烦罗缕。唯史载:公薨后,蜀人怜之,立庙武阳,岁时奉祀。而未著葬所。往读《华阳县志》曰:治东南,城外二十里,有汉舞阴侯岑公墓。墓旁有寺曰东宁,建自康熙二十四年,一名东山寺。与蜀中家谱之言合。谱又言:墓位乙首辛趾。去墓前里许永兴桥上,嘉庆四年华阳刘植鸠士民建有岑公坊。合今昔观之,何蜀人戴公历久如斯也?岂非以公入蜀之师取残除暴,势如风雨,而持军严整,秋毫无犯,宜乎蜀人之讴思慨慕,没世不忘也。公以丰功硕德,荫及苗裔,凡子姓之在棘阳与散处楚蜀浙粤者,繁衍昌炽,代有达人。不仅五世六侯之光于汉,叔侄先后入相之盛于唐,为足奢荣显,以矜门阀而已。虽以毓英不才,犹得遭际圣朝忝任封圻,非先德留贻不至此。惴惴焉时以不克继述为恧。今老病侵寻,退食余闲,修辑谱乘,每念公兆域,远在锦江玉垒间,不能一亲展拜。成元言,墓上砖石,岁久稍圮,碑亦漫患。乃亟谋所以葺之。夫古贤哲体魄所安之地,或停轩车于过客,或禁樵采于有司。而况发祥垂裕,为水源木本之所自乎?奉祭埽而护松楸,是不能不重望族人居蜀者矣!  (岑毓英撰于l 888年,该碑立于四川华阳县)

    四川岑氏源流

    今四川洪雅、新津、应山等县,岑氏均奉岑参公为始祖。岑参公致仕后,家于蜀之南溪县,设祀,成都名宦,有别墅,在南溪龙腾山下,今距城十里九龙滩尚有岑公祠。

    楹联集锦选

    基植南阳一枝兢发鼍江秀  源开北宋三派分流漠水香——广东阳江县岑尧俊宗祠

    基植南阳承源南宋   首业永昌开府北辰——广东化州龙首地岑氏宗祠

    嘉州新世泽  魏郡旧家风——广东化州南子地岑氏宗祠

    汉唐将相衍世泽  四府镇抚承家风——广东化州播扬平山坡岑木概公祠

    源出姬周支发南阳北宗余姚长粤次桂企业安居开世泽

    衍至皇明始迁郁水西道贵州兴邦保国承先启后振家声

    ——广西贵港市

    南阳派别宗支盛  郁水肇基世泽长——广西贵港 

    岑祖善诒谋历代功名光谱牒   宗支勤继武万年裔胄衍箕裘

                                          ——广东雷州仙来村岑氏宗祠外大门联

    祖籍乃莆田蒞此开基千古旺   氏名依国号承先创业万年兴

    ——广东雷州仙来村岑氏宗祠内大门联

    尊祖敬宗历代先贤垂典范   思源报本千秋后裔奉烝尝

    ——广东雷州仙来村岑氏宗祠内祭亭联

    西周封国首君苗裔蕃昌岑子为宗亲远祖 

    东汉云台一将声名显赫彭公乃我氏前雄

    ——广东雷州仙来村岑氏宗祠内祭亭联

     源通北渭  派衍南阳

                                           ——广东电白岑氏宗祠大门对

    像绘云台功昭列显  支分电海源远流长

                                      ——广东电白岑氏宗祠首座对联之一

    南徼拓鸿图本得周天传礼乐   西京贻燕翼欣看粤地振簪缨

                                      ——广东电白岑氏宗祠首座对联之二

    孝首名扬福厚自然千载旺  思宗望重德高定卜万代荣

                                      ——广东顺德沙滘岑氏宗祠

    基植渭北显赫南阳   源开北宋支繁两粤

                                       ——广东二世祖岑岩贵房谱联

     

    士仰直声汉世喜多二鲍,民歌善政江东闻有三岑——载于《幼学琼林》

    昭穆不失其伦  子孙亦以为序 ——浙江余姚岑氏祠

    明媚春光环绕上林成国族  清华秋色长占联桂显宗宫——浙江余姚岑氏祠

    秘省流芳江浙问衣冠望族  南阳分派汉唐来将相名家——浙江余姚岑氏祠

    奎卓清望齐莲赋  栲栳高风接客星——浙江余姚岑氏祠

    宣教继征猷绳武贻孙光启三山令绪

    宏词开甲第孝亲忠主望隆两浙名贤——浙江余姚岑氏祠

    列二十八将中兴恢复寰海铭恩所以启莲赋平台棠歌幕赋历朝忠孝绵延知德厚泽长荣褒丝纶昭史策    越数千百都南渡从行明州驻迹由是卜忠英两浙毓秀三山累代簪缨蔚起洵地灵人杰光增俎豆祀蒸尝——浙江余姚岑氏祠

    云台世泽    南阳家声——广东阳春县南阳堂

    东汉家声远  南阳世泽长——广东台山市岑尧俊祖祠

    尧天舜日年华前光后世  俊杰英豪门第兰馥桂芳——广东台山市岑尧俊祖祠

    东来裘马荣归客  闸出衣冠显达人——广东恩平县江洲镇岑氏宗祠

    南国春回芹草绿  闸门日映杏花红——广东恩平县江洲镇岑氏宗祠

    源开北宋一枝竞发邕江秀  籍居南阳三支分派漠水香——广东某地岑氏祠

    东里四民歌声德  平居万户庆长春——广东恩平县东平里闸阁村岑氏宗祠

    东渐西被  平地成天——广东恩平县东平里书室岑氏宗祠

    东汉西泽  北国南邦——广东恩平县猪腰山村岑宗孔祠

    猪腰振兴千年盛  山村飞腾万代昌——广东恩平县猪腰山村岑宗孔祠

    太平有象   平治同风——广东恩平太平里村灯察

    岐遗至德流千古  山钟灵秀毓万年——广东恩平太平里村岐山书室

    响溪澄清贤人出  山峰嵩峙杰士诞——广东恩平响山村南闸

    响乐有时民安分  山平无阻路亨通——广东恩平响山村北闸

    中和位育   安富尊荣——广东恩平中安村闸口

    龙蟠福地丁财旺  腰结名区甲第兴——广东恩平龙腰村闸口

    竹林挺秀  书室传芳——广东恩平百足口竹林村

    本忠孝以训人读阴骘之文自古名言照日月

    敦书礼而为将看春秋之传至今义气壮山河

    ——广东恩平百足口竹林村书室

    卓萤观书澄清有志  罗胸万卷学足三儒——广东恩平龙西村卓罗书室

    卓教男女应儿每把功课勤砥砺

    罗色万家诸子欣从学问振经猷

    ——广东恩平龙西村卓罗书室

    高蹄春脚摇瞻掘  朗摺光头插风翎——广东恩平高朗村书鳍

    高映银灯三更月  朗联牛利一犁云——广东恩平东朗村灯纂

    福里得福  安居长安——广东恩平那吉乡新平福安村灯察

    福里仁为美  安居德有邻——广东恩平那吉乡福安里门口

    万世承先泽  庄田荫后人——广东恩平那吉福安里万座书室

    大地自乾坤漫疑蜃幻  江声流日夜定有龙吟——广东恩平江洲镇丈昌塔

    北极有星皆拱护  闸门无日不亨通——广东恩平江洲镇旧村北闸

    世肇南阳长贻祀典  支兴西土远绍书香——广西田州府岑氏祠正厅

    封侯万里思怀远  采食千年念上林——广西田州府岑氏祠正厅

    舂满南阳世袭南阳八百年威风凛凛光祖德

    勋垂西粤爵封西粤三十代瓜瓞绵绵振家声

    ——广西田州府岑氏祠正厅

    <,P style="LINE-HEIGHT: 25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char-indent-count: 2.0" class=MsoNormal>望治佐宣威越盘江夺逻炎奏凯策勋增世秩

    臣忠能敌忾胜哑泉封石炊酬庸极祀慰奠灵

    ——广西泗城府祠

    自鼻祖入籍北流遗规数百载   宗坊隆丹花椒延瓜绵光世胄——广西泗城府祠

    宗坊隆丹花椒延瓜绵光世胄   世族溯至华频馨澡洁壮观瞻

    ——广西北流丹花岑氏祠堂

    远追河南近溯果德发千秋华胄相传籍占圭江派衍本枝开百世

    先居大村后迁丹花廿余世宗功克绍枝繁勾漏祠崇事业永千秋

    ——广西北流丹花岑氏祠堂

    前襟带水后枕崇山石牛相反堂局宏开足见物华天宝

    左绕绵帐右兴崎峰金鼓四震联拱旋声预占人杰地灵

    ——广西北流丹花岑氏祠堂

    南阳世泽爱奇才携手绘宏图念先人瞻望殷勤任重道远

    丹花家声成大器并肩兴骏业愿后生深情策励众志成城

    ——广西北流丹花岑氏祠堂

    南阳绵世泽  勾漏振家声——广西北流勾漏岑氏宗祠

    道通山河追先祖  德贯千秋启后人——云南广南岑氏族谱联

    四百青山拥吉地  一湾绿山碧玉城——云南广南岑氏某公碑文联

    诗齐高适留千古  宦迹嘉州福万民——湖南·苏关

    人有真情陈直谏  诗多创意写边塞——安徽·方正华

    走马轮台歌白雪  行军瀚海掣红旗——佚名

    雪海梨花开万树  金山羌笛动三军——江西·王玉平

    一代英才塞雪边霜留足迹  千秋贤吏巴山蜀水伴诗魂——安徽·李俊伟

    岑亭之封,姬周昆弟。传汉及唐,南阳名世。

    为将为相,河山带砺。垂及司徒,分居会稽。

    历宋而明,靡堕厥绪。惟尔诜诜,只承遐轨。

    公侯子孙,必复其始!——浙江余姚岑氏宗谱赞

    附:新野简介

    地处河南省西南部的新野县,有着风光秀丽的平川,悠久辉煌的历史,灿烂卓绝的文化,令人神往的胜迹。新野西汉初置县,属南阳郡。自古便有“南北孔道,中原屏障”之称,是豫、鄂两省边陲重镇和商贸、文化、经济要地。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人口73万,辖95乡,264个行政村。这里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据史书记载:新野“八水环流、陆海舟车、秦楚襟带,扼南国之咽喉,为中州之屏障”。东汉时,新野作为南都重镇,形成“一地置五县,王侯集新野”的局面。这里先后孕育出4位皇后、10位宰相及邓、阴、岑、来、庾五大名门望族,这里也是东汉二十八宿邓禹、岑彭、马成之故乡。新野籍南北朝大文学家庾信,“启唐之先鞭,为梁之绝冠”;大诗人岑参为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作奇峭;岑文本、岑长倩、岑羲在唐一门三相,历史罕见;明代马化龙、马之骐、马之骏一门三进士,传为佳话;清代齐慎抗英卫国,战功卓著;现代黄宇宙奋勇抗日,青史留名;马名驹、马一山、马三山文学世家、声名遐迩;现代作家、学者张长弓、张一弓父子,著作等身,为世人敬仰……

     

    摘自《岑氏史话与岑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