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氏留言
-
岑延旺于2022-10-27的留言:
湖南永州江华岭东一带散布着岑氏,因为文革时期族谱被毁,但是按照广西西林字辈排序,不知道我们是哪里来的了,老一辈说以前跟桂岭一带岑氏族人有联系,进入21世纪后,没联系了……有没有人考证一下。 -
岑卫东于2022-05-13的留言:
岑氏亲人们,大家好!我是岑卫东,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机缘巧合吧,终于能在这里见到如此多的岑氏亲人们围聚一堂畅所欲言,很是心慰,同时也带着一丝丝的遗憾!因为我还未出生时,爷爷(岑定伍)就不在世了,后来妈妈生我的时候,又遇上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可能是文化大革命复杂的氛围和我俩兄妹当时还小的缘故吧,爸爸(岑国玉)一直守口如瓶,极少对我们兄妹俩谈起他的身世和爷爷的事情,甚至我妈妈都不知道一丁点。再后来,我爸爸有一天突然得了急病,很快就离我们而去了。我现在只有了解到爷爷(岑定伍)有一个兄长,在逃难时失散了(名字不详),之后爷爷就做起了生意,并雇佣了工人协作 他,听说爷爷的生意还做得不错(当时那个时代,我爷爷属于榨取贫下中农的血汗,走资本主义道路,政治身份不良,是要受到批斗和坐牢的)。不知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否找到一点点的线索否?愿上天给我一点希望,也愿能从岑氏宗亲网里能得到一点点的线索。万分感谢!! -
岑炳旺于2022-04-02的留言:
我们想增加人才库,有一位岑氏后裔在南宁二中任副校长,另一位在平乐县交通局任副局长。 -
岑勇于2022-03-08的留言:
祖墓碑文: 莫为之前雖美弗彰,莫为之後雖盛传我,祖之前後,世襲於朝,而受爵者,其历有可纪矣。 一始祖岑公諱彭。汉马功劳擢授廷行大将军乃湖广襄汉南阳始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世铿。擢授怀远大将军乃溪洞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珍。擢授盟威大将军亦溪洞复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伯颜。擢授田州中顺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泰。擢授恩州奉训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辉。擢授岜鈴汎官总司守也。 一始祖岑諱光裕。为国亡身,蒙上宪不忍昧功臣,柱碑立祠,以祀之留後。仲述分住于此,只克全後裔分为五枝,有孙国泰初头门庭,继後子孙荣昌。皆由祖德流芳,以及於今孙等,歆潜恐夫特著表於,兹以头不忘之意耳。 -
岑厚霖于2021-11-18的留言:
自从19年我爸过身之后,我就一直没怎么接触岑氏宗亲的事和东西。今天忽然好想我爸,点开了他的微信头像,看到朋友圈,发现了这个宗亲网的链接,就进来看看。我想说 是,家里还有很多我爸当时收集什么关于族谱的资料。不知道有没有人需要?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不用放在家里蒙尘。
岑氏渊源
当前位置:首页 > 岑氏典故 > 岑氏渊源
北流丹花岑氏和宗祠简介
北流丹花岑氏和宗祠简介
一、丹花的地理概况。
丹花地处北流市中东部,临近广东信宜与广西北流、容县即两省三县的结合部,东北面与容县黎村镇旺安村交界,南面与北流的沙垌镇秀塘村、汉风村交界,西北面与新丰镇的大村交界。北流与容县中南部交界处横贯着天堂山山脉,有两座较高的山峰,一叫望君顶,海拔高1274米,一叫奎楼岭,其高度与前者不相上下,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新丰圩看去,山峰特别尖削,所以新丰人又把它叫做三溟尖,丹花就处在奎楼岭的南麓,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苍翠,山下盆地开阔,一水中流,两岸夹长竹木,油茶花、梅花、桃花、李花、芙蓉花盛开,点缀青竹绿水间。特别是村中河水拐弯处,长着一株树冠巨大的树,土名叫鸭笔木,以前与其相邻的水流下方还有一株榕树,共同挡住弯曲的水流,形成一个巨大宽阔的深潭,黑黝黝的望不见底,名之榕木湾,这是人们游泳、鱼儿藏聚的好地方,岸上树荫下,也是人们聚会聊天和乘凉的好地方。现在经过几十年的沧桑,河道变直,深潭与榕树虽已不存在了,但鸭笔树却越发茂盛,成为村中亮丽和难得的风景树。
丹花河水流还算平缓,不是很湍急,所以河中充满沙石,水清见底,有利于特有的鱼种生长,人们特别喜爱的有三种鱼,一叫石伏鱼,它总是藏在石头底下,最大的象筷子头那样大,一寸多长,一身是肉;二叫石虫,形状象蜈蚣,但脚较少,一般是二寸长,红黑色,也喜欢躲在石头底下;三叫河白鱼,口大扁白细鳞,一般大的有二指大三寸长,常游于河滩中。这三种鱼油煎很香,称得上是佳肴。此外,两岸向山边延伸的梯田,有充足的水源灌溉,过去没有化肥,使用的是农家肥,也不用农药,春天鲤鱼蛋孵化后,将鱼苗放于稻田中,到夏种犂耙田时,鲤鱼便有两手指那么大,可以捕捉,一般只捉三分之二,留三分之一继续放养,如果在大的稻田中间再挖一个水凼,开两个口子与田水相通,水凼周边用石砌筑并留有空隙,这样既可养较大的鲤鱼,还有随水游来的塘角鱼呢!到了晚稻抽穗弯头放干田水时,就可捉较大的鲤鱼和塘角鱼了,所以丹花也称得上是鱼米之乡。
由于丹花是高山下的小盘地,海拔稍高加之四周山岭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气候适宜,冬天不太冷,夏天烈日下虽也感到有点热,可到河湾游泳消暑,有一条支流叫绿暗河,河水特别清凉,有瀑布,在瀑布下冲凉,是再爽快不过了。太阳落山后,暑气便逐步消退,晚上不用开电风扇,更不需开空调,保证能睡个好觉,半夜后,还得蓋上被子呢!所以丹花也是桂东南的避暑圣地。正因为丹花在地理上有这些独特之处,可称得上是宜居的山村。
二、丹花岑氏的由来。
丹花虽是宜居的山村,但在一百多年前却是闭塞之地,交通极为不便,因此常成为盗匪掠夺的对象,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被盗贼围攻和劫掠的事件发生,所以村中及周边高山有城寨多的特点。村中有河廊寨,河的上游有石窿寨,周边山头有皇殿寨、石鼓寨、平天寨等。这些城寨都是本村或与邻村的村民为自卫而自力集体兴建的,当然这些城寨不是一朝一夕就建起来的,而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它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的艰辛。于明朝正统年间,在广西浔州大藤峡发生了以侯大狗为首的瑶民叛乱,规模逐渐扩大,天顺七年(1463)波及到北流波二里,当地的瑶族等山民也纷纷响应,当地政府无力应对,其上级鬱林州及梧州府发函归德州发狼兵支援,所发狼兵是带家属的,到入驻地一边打仗,一边开荒种地。我祖岑琮字璋德,原是来安路总管(驻地泗城)怒木罕公第六世孙,到明朝永乐年间由岑琮长兄岑瑄袭泗城州州职,但袭职后不久便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因病去世,岑瑄无子,只生一女,按照规例便应由其弟岑琮承袭州职,但其嫂卢氏比较能干,她要掌权不肯礼让。岑琮为吸取历史上田州岑氏为争袭所付出的家破人亡和引发动乱的深刻教训,他忍痛毅然告别妻儿(已生一子叫岑豹)离开泗城,远走他乡,到由黄氏世袭的归德州谋生。因见返回泗城州袭职无望,久之便在归德州另行成家立业,生了五个儿子。大约过了将近四十年,即到天顺七年(1463)正遇归德州黄氏土司征调狼兵支援桂东南征讨瑶族叛乱,岑琮一家被应征,当年即被安插到北流波二里大村。此时岑琮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能充当兵丁的主要是他的五个儿子,同其他被安插的狼兵一起,有战事时就打仗,无战事时就开荒种田,直到瑶乱基本平息后,归德州土知州同意原发狼兵及其子孙可以调回原籍,不愿者也可以留下,我祖决定留在当地发展。岑琮第二个儿子叫伯升,其第八世孙全迁到容县去了,岑琮第三、第四、第五个儿子其本人或后裔怎样了?是作战牺牲或者迁到别处去了?没有记载,情况不明。岑琮大儿子叫伯祚,一直在波二里(今新丰镇)大村定居,到第七世便逐步移居丹花的大沙田及地镬,再逐步移居到丹花大河两岸,成为村中第一大姓和望族,这便是丹花岑氏的由来。
三、丹花岑氏在与贫困、匪乱和官府腐败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
岑琮一家来到北流波二里大村,一面与瑶乱作战,一面开荒种地以维持生活,境况自然是十分艰苦的,所开荒的自然是半山的荒地和河水冲积的乱石滩。随着岁月往前推移,这种开荒就越来越艰巨,丹花有两个地方是岑氏开荒的见证,一个叫大沙田,这里原是河水冲积的乱石滩,是七世以后的岑氏子孙逐步把它开辟成良田并在那里居住;一个叫地镬和岭岗顶,地处半山,这里原是无河水灌溉的旱地,也是七世以后的岑氏子孙把它开辟成层层梯田,并从绿暗河龙湾顶建坝,盘山开渠引水灌溉,工程浩大,族人也就在半山上建房居住。能开荒的土地是有限的,随着时间推移,世代更替和人口繁衍,有的子孙会拥有少量的田地,有的子孙却处于赤贫状态,一无所有,最典型的是十三世孙明奇,年轻时一无所有,只在地镬径(丹花肚通往地镬的山口)山边蓋有间茅屋,全靠租田耕种养活,常下餐不接上餐,但从不向别人乞讨和接受施舍,他要自食其力。为了生活,他不怕劳苦,再向党姓田主租大垌田扩大耕种。这大垌田原由吴姓佃农租种,因经常逃避交租而为党姓田主转批,吴姓佃农转怒于明奇,用缺口陂水旱死禾苗等手段相威胁,备受欺凌,然而明奇并不以牙还牙,常以和蔼的态度相向与之说理,低调忍耐处置,而吴姓佃农却不自责而变本加厉对明奇进行欺侮,党姓田主实在看不下去,为了抵制吴姓佃农的恶行,干脆把租出的田地和大垌宅基地全部转让给明奇,使明奇有了自己的田地和宅基地,从此更加勤劳和奋发图强。有了少量积蓄之后,农闲时再做些生意并逐年扩大,以诚实和讲信用作为无形资本,走农商并举的道路,家境便日益丰饶富裕。有了钱,便开始购置田地并将其批耕出租,每年可获租谷数百石,成了丹花村和合族首富,三儿子文炳能读书,便送他到北流大园学堂求学,成为书香人家。
然而好景不常,从清咸丰元年(1851)起到同治三年(1863)的十多年中,据北流县志和丹花大沙田岑氏家谱记载,北流和丹花曾多次遭受外地贼匪入侵掠夺,“咸丰元年(1851)三月,广东信宜何明科率匪掠波二里丹花,团绅蒙礼和等集团(练)拒击,贼窜高塘,复邀击于马鞍山大败之。”大概是为了吸取这次被掠夺的教训,琮公第十五世孙、明奇孙济亭时任本村团总,即着手筹划完善石窿寨防御。该寨位于村北山麓、绿暗河支流跌水处,是由于后山巨石崩塌压在河岸边高处,巨石下有许多空洞,有的比较宽阔,有暗道,可防雨住人。崩塌的后山是很高的陡壁,前面是河,形成天然屏障。要完善的防御设施,就是在巨石顶上兴建一座炮楼,再沿河岸用石垒筑二道寨墙,形成易守难攻的局面。《丹花大沙田岑氏家谱》说:“孰知容匪之势日丰,蚕食之谋益急,于是降疾厄于人间,起风云于界内。壬戌年(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范、甘二逆累向波一、波二两里间数次攻打,塌士、皇殿而俱开,塌士堡被甘、范之党断水道而失,又皇殿堡亦被逆夜偷入焚火而失,中和(堡)、罗屯(堡)而并困。……被杀死者难以计数,被(俘)获者何可胜言!……惟我一堡(石窿寨),僻处丹花,地狭人微,被匪称为巨富,四壁奋攻,交锋之杀气昏天。无奈望精军而未至,鱼遭涸澈;思锐将而莫来,进退穷途。……不知范、甘二逆,天地既已不容,人神大当震怒,二逆争踞容城,故弃围困以相斗,我侪舍赀财全地土。”《北流县志》也载:“同治元年(1862)十一月,容县甘木率(贼匪)进入波二里丹花、新丰,破皇殿堡,围攻中和、罗屯堡五十余日不克”。“同治二年(1863)五月,道员蒋泽春统率清兵进剿容县,甘木投降。”《丹花大沙田岑氏家谱》也载:“幸兵革而频来,兵壮由西山而进,累邀胜仗,甘逆既已投降,恢复容城,范逆逃窜以遭擒,地方蹂躏而尽复。……六里中被逆所获之男女全(带)回扬业村甘逆之家,至癸亥年(1863)十二月,凭蒋大人放释还故乡。”
从这个事件来看,丹花石窿寨之所以未被贼攻破,除了侥幸贼匪头目发生内讧,自行撤离解围外,之所以能与贼相持三个多月未被攻破,实有赖族人早有预见,及时完善和加固城寨及与村人一起不怕流血牺牲与贼顽强博斗的结果。时任丹花团总的是族人岑济亭,他因在与贼匪斗争中操劳过度,不久就因病去世了,只享年五十六岁。济亭去世后即由其弟鹿洲继任本村团总,他有过人的本领,早在同治元年(1862)范、甘二贼率匪众进入丹花之前的九月,他就率领六里团练在旺芝塘给另一容寇以狠狠的打击,《北流县志》载:“容寇(封超英率匪众)越过西山复踞旺芝堂,攻小一里大园堡,连破协和、曾村、罗村、塘头、恒心、新营、高埌等地主寨堡,知县王恩培率团练击退。”王恩培率的团练中就有岑鹿洲率领的六里团练,由于他与匪贼作战中作出的贡献,获将军称号和授予候选布政司衔,董一乡之事,很有威望和公信力,乡人有鼠牙雀角之小事发生矛盾和争执的,常赖其只言片语而化解,乡人很少为这些事告上公庭的。同治五年(1866)九月十八日再获皇帝敇命授其父亿盛(文辉)、祖父光伟(明奇)儒林郎,授其母玉氏、祖母陈氏安人品衔,光宗耀祖,为世人所称赞。然而他既忙于公事、族事,又要忙于家事,内理家政,外营商业,皆以一身兼之。也因此操劳过度,不幸于年四十七岁时便因病而过早辞世了。
鹿州辞世是丹花岑族一个巨大的损失,就象失去了一根顶梁柱,而那些贪官污吏、地痞却当作机会,乘人之危进行敲诈勒索,掠夺鲸吞,使岑家被迫打了两场官司,一是对典价耍赖不还,一是以人命案株连九族,尤以后者危害最甚,使不少族人流离失所,而鹿州长子正云字汉阶只好不远千里到桂林找到岑春煊,详述冤情,是地方官贪赃枉法造成的,在岑春煊干预下,使冤案得到伸雪。两次官司打赢,使丹花岑氏的声望更高,他人不敢小睹。
四、丹花岑氏宗祠的历史变迁。
丹花岑氏从十三世到十五世,从明奇到鹿洲是他的鼎盛时期,经济、政治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饮水不忘掘井人,丹花岑氏族人对祖宗的缅怀也就悠然而生,兴建丹花岑氏宗祠也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最早是由岑鹿洲提出倡议的,可是他遍求善地未能如愿而遗恨去世了。在此之前,他的长兄济亭在世时,对祠堂的兴建也十分关心,曾对他的儿子交待,今后如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要让地兴建。至光绪辛已(1881)年,济亭公儿子萼甫、怿甫便根据父亲的遗嘱让出大沙田底土地,经合族同意在那里建祠,工程将要竣工时便遇到了丹花命案株连冤案,经办人流离播迁,工程便耽搁下来了,直到光绪十七年(1891),冤案了结还族人清白后,大家认为此地不吉利,商议不再复工,决定另选新址兴建,找来找去还是找不到满意的地方。此时明奇祖裔孙艺苑、瓞甫、汉阶、萼甫、仲山、福堂等商议以大垌旧宅改建宗祠,合族以明奇大垌旧宅为发祥善地而均表称意,于是丹花大垌岑氏宗祠便于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公元1903年)开工兴建,第二年便竣工入火。这次建成的祠堂为砖木结构,有三个开间的头座和门座,头座设供奉祖宗之灵位,两座两头之开间中间有过水相连,中厅、门厅和两过水之间为天井,两座两头外各有带天井之横廊,总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头座和门座屋脊安置龙和鸟兽雕塑构件,瓦为小青瓦,外墙和内墙均用石灰沙浆批挡,再扫以灰色或白色之灰浆,门座外墙上部画有各种图案,这样的结构和装饰在当时既不豪华也不算简陋,属中等水平,这对族人还不多又处偏僻山村的岑氏来说,已算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丹花岑氏宗祠经历了清代和民国两个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谓“文化大革命”时期,便遭到被拆毁的厄运,只存在了七十多年,先人的辛劳毁于一旦,多数族人都甚为痛心。“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始拨乱反正,清除“左”的流毒,弘扬中华民族好的传统特别是孝道精神,族人痛感没有缅怀祖先的场所,尽管经过十多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经济还处在恢复阶段,族人生活还比较艰难,还是从实际出发,以筹集到的少量资金,于1993年建成了一座混合结构三开间约90M2敞开式的祠堂,重新安放了祖先的灵牌。从现在看来多少有点简陋,但从当时来看也就不错了,使族人有了缅怀祖先之所。但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和深入发展,人们的观念有了更多的变化,族人不断走出大山,有的务工,有的出去或就地创业,经济有了发展,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周边其他姓氏的祠堂也在相继兴建,规模和品位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豪华,对比我们丹花岑氏宗祠就显得落伍了,于是十九世孙岑进新等便积极倡议要将现祠堂进行拆除重建。农历甲午年(2014)九月十三日合族祭拜始祖琮公墓后,邀约有影响力和有代表性的族人当晚在岑进新家商议和成立了以第十八世孙岑运庆为主任的祠堂重建筹委会,并开展工作,于丙申年(2016)七月初八日动工,在筹委岑今平、岑升权、岑运传、岑运兖、岑升成、岑升栋等鼎力协助和负责施工管理下,仅用一年时间而竣工,并定于丁酉年(2017)十月十六日入火,只可惜重建祠堂的倡议者岑进新只见证了开工,却未能等到竣工落成庆典之日就离开了人世,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重建的祠堂为二座(头座、门座)各五个开间,属砖木结构,天面盖琉璃灰瓦,屋脊配金色双龙,外墙贴古色瓷片,内墙白色批挡,墙群贴瓷片,地面水磨石。两座两头设过水间连接,中间为天井,总建筑面积为487M2,其中主体建筑447M2,附属建筑面积40M2,祠堂门前水泥地坪500M2,祠堂右侧设停车场,有水泥路直通,交通条件为历来最好的。
丹花岑氏祠堂位于丹花自然村的西面偏北,面向东面偏南,背后是大垌山,居于开辟的梯田与山林交接处,地势较高,约高出平地30米,大门前堂局开阔,群山环抱,就象一位少女立于圆形大盆的边缘,一条清澈的河水象一把弯弓从村中间和祠堂门前流过,由于后山向左右弯出,只见水来不见水去,所以祠堂是处在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上,新祠的落成,祖公会更有灵,将更好地福荫丹花岑氏至于永远。
五、丹花岑氏宗祠彰显和推动的岑氏文化。
1、祠堂和屋宇对联所体现的岑氏文化。
岑氏文化首先体现在祠堂的对联中,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建成的丹花岑氏宗祠,其大门对联是:“南阳绵世泽;勾漏振家声。”这副对联追溯丹花岑氏最初是来自河南南阳的,并世世代代都享受到大将军、舞阴侯始祖岑彭公所庇荫的恩泽,决不会忘记。自入籍北流(勾漏是北流的代称)起,就一直奋发图强,发展成为望族,“丹花岑”远近闻名,不愧为岑彭公的后裔,丹花岑氏族人是有志气的。另一副对联是:“自鼻祖入籍北流,遗规数百载;至耳孙建祠大垌,永享万千秋。”这副对联是说:自始祖岑琮在北流落户后,早就有建祠的想法,到现在虽然已过了数百年,但他的子孙不会忘记教诲,经过努力终于在丹花大垌把祠堂建起来了,从此也就受到列祖列宗的荫庇可以享福万千年了。因此建祠是承前启后的大事,不能等闲视之。这两副对联是丹花岑氏惟一的秀才岑时雨所作。
在祠堂对联的影响带动下,村中的公共场所和岑姓的屋宇也都张贴门联,村中有一座白庙,庙门有一副对联:“白日中天丽,丹花满地香。”这副对联赞美了岑氏在丹花的成就,岑氏是丹花的主导力量就象中午的太阳,发出最强的光和热,给万物照耀而遍地开花那样,也给全村创造了勃勃生机,过上美好的生活。岑家有一栋于1931年重建的屋宇,地名叫牛角田,堂号叫启承堂,大门有一副对联:“启迪经文纬武;承当保国兴家。”这副对联深刻地总结了我们岑氏兴旺发达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全国岑氏有传记可考的始祖岑彭、广西岑氏始祖岑仲淑、丹花岑氏始祖岑琮、牛角田启承堂家翁岑鹿洲都是从武起家的,他们的成就首先是在武的方面。但要使一个家族经久兴旺发达起来,光有武是不够的,历代岑氏也有许多在文的方面有成就的人,如唐代有宰相岑文本,他写过有名的《莲花赋》,唐太宗李世民对岑文本的文韬十分折服。唐代还有宰相岑羲,诗圣岑参及为史书所称赞的“江东三岑”。宋代的岑仲淑在平定侬智高的叛乱中,主要是用谋略辅助狄青的,后人将他的谋略总结出一套兵法叫《岑氏兵法》。明代的泗城州知州岑云汉更是文武双全之人。清代的云贵总督岑毓英,他之所以在平定云南回乱和抗击英法帝国主义侵略中建立丰功伟绩,也首先在于他能审时度世,有谋略,总结出经理云南的战略思想,这就是“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必先东后西”。清未,北流丹花的岑鹿洲虽是本村的团总,也率领过六里团练抗击容寇对北流的入侵并获将军称号,但他深感他处在动乱年代,未能多读书而视为一件很大的憾事,因此他常训其子曰:“吾遭世乱,未遂读书之愿,汝曹务勤求学,以善继吾志。”历年延名师训诲子侄,时相巡查,督责甚严。鹿洲长子岑正云(号汉阶)“文学独优于经古”,“性刚直,不避权贵,嫉恶如仇”他于1890年左右为命案株连九族伸冤,不辞劳苦到桂林找到岑春煊申诉,传说春煊看到他文学底蕴深厚,欲留他在桂林家庙私塾教书,因他是长子,肩负一家料理重任而只好推辞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氏族要兴旺发达和持久,必须能文能武。
丹花白庙和启承堂门联为正云长子岑时煦(号润生)所作,他是广东警察学校毕业,毕业后没有从事警察工作,而是回到村中任私塾老师,也是丹花岑族和村中比较有文化的人。在启承堂门联影响下,兄弟侄孙都勇于实践,都立志保国兴家,有一名堂弟和一名堂侄去了广东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后,有一名堂侄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立三等功,另有堂弟堂侄,有的从事财政金融工作,有的从事教育工作,都为保国兴家而努力。到2012年,启承堂二厅大门则補充一副门联:“启发宏图,牛气冲天,子孙不忘光旧德;承传宗业,角力寰宇,世代立志谱新篇。”岑氏族人不仅应能文能武,同时还应能守能创。
于1993年恢复的规模较小的祠堂也配有对联,其中一副是:“前襟带水,后枕天山,石牛相依,堂局宏开,足见物华天宝;左帐飞壁,右耸皇殿,金鼓回震,联拱旋声,预占人杰地灵。”这副对联为已故北流岑氏宗亲会会长、广西岑氏宗亲会副会长岑升平所作,它歌颂了丹花岑氏宗祠所处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成为风水宝地,将荫庇后人更加富庶,人才辈出。2013年丹花岑氏十七世孙时一在祠堂两头内壁上增加一副长联,上联是:“叱咤南阳,威震蜀东,靖边桂西北,转战玉林州,落户新丰乡,进攻退守。构筑石鼓寨、石窿寨、河廊寨、平天寨、皇殿寨……,寨寨相望,互为犄角。习刀枪,御寇贼;采百草,驱病疾;崇仁义,睦邻里。世世安居。下联是:东邻闽粤,北来奎楼,南去琼州海,西到钦廉湾,扎根丹花里,山青水秀。居屋牛角田、永盛田、珠造田、七木田、大沙田……,田田互助,共谋发展。读诗书,明事理;依山水,辟田地;用科学,肥鱼米。代代乐业。”这副对联也体现了我们岑氏一文一武的传统精神,以求得安居乐业。
今年重建落成的丹花岑氏宗祠,在对联选择上,一是保留建祠以来好的对联,二是根据新形势,新时代也力求创新。有新联一副:“新野起祥云,先祖宗温灼灼;丹花生紫气,儿孙俊业煌煌。”
2、祭礼所体现的岑氏文化。
自1904年丹花岑氏宗祠落成后, 每年春节期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举行灯会,共设三班,所谓灯会就是族人自愿出资联合购置田地出租,以每年收取的租谷举办祭祖聚会的活动,这种活动都定在春节期间举行,每班设定的时间为前后一天,即从前一天下午开始到后一天上午结束。为使活动显得隆重和热烈,一定要请乐队演奏,乐器主要是唢呐(一般为两支)、锣、鼓、钹,或再配上二胡、竹笛、琴等八音。当唢呐一吹,锣鼓一打,鞭炮一放,整个村子就热闹起来了,特别是小孩更显得乐不可支。晚上便由有名望尊者或长者当主祭,隆重祭拜老祖宗。祭拜有一定的格式和程序,由熟悉祭礼和有经验的人当司仪主持,整个仪式均有祭乐伴奏,主祭人和司仪要穿礼服,一般为长袍和礼帽,中间要宣读祭文或祝文。整个仪式显得十分庄严隆重,祭拜结束后,当晚的活动也就结束了。第二天上午是聚餐的时间,参加聚餐的人首先是参与投资灯会的人,按参与投资的份额发给会牌,每一牌来一人参加,牌多者多来,此外来参加会餐的还有特邀贵宾。聚餐的时间也是议事的时间,整个上午还是鞭炮不断,礼乐高奏。会餐结束后,这一班灯会也就结束了,隔一两天,第二班、第三班灯会接踵而来,几乎把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十五)的活动安排得满满的。通过灯会的形式,不仅缅怀和祭拜了老祖宗,慰了考思,也为族人聚会、议事提供了平台,更是为族人和村民在新春期间带来了欢乐,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1949年。此后,联宗祭祖被禁止,甚至祠堂被拆毁。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改革开放,丹花岑氏族人的宗事活动主要放到祭拜始祖墓上,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是祭拜始祖公墓的日子,这一天族人从四面八方赶来集中到始祖公开阔的墓地上,把过去祠堂灯会的祭礼移殖到墓地上来,不仅鞭炮齐鸣、祭乐高奏,也少不了按照祠堂祭拜的仪式举行隆重祭拜。为了充分发挥族人的积极性,原北流岑氏宗亲会会长岑升平倡议,将丹花岑氏按现在散居不同的村屯划成七片,各片逐年轮流负责祭拜的筹备工作,并由其推举该片族人当主祭,这样祭拜活动年年都在同一日子举行,从不间断。这一天也是族人聚会和议事的日子。祭品除统一准备外,也有各家各户自备带来的,非常丰富。统一准备的祭品和各种开支所需资金则由族人自愿捐献,往往都有盈余,留第二年使用。每年祭拜结束后,由上下片主持人将祭旗进行交接,就象举行体育大赛活动由上下届主办城市负责人将标志旗帜进行交接一样,以示荣耀和负责。
3、族谱所体现的岑氏文化。
丹花岑氏宗祠于公元1904年落成后,极大地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与周边其他姓氏相比毫不逊色,“丹花岑”远近闻名。于是族人便要求探寻我们的族源并编成族谱以世代相传,这一任务很自然的便落在丹花岑氏惟一的秀才岑时雨身上。岑时雨字瀚臣,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幼小时因家道中落,无法筹钱读书,而他却有求学之志,“管床常坐,董园不窥”,为当时丹花最有名望和经济力的伯祖公岑鹿洲所器重,岁延名师栽培,屡加奖励,因而学业有成,“敦品行,能文章,为一方之领袖”,家道日兴,“捐输公益,赞成义举”。四十六时,襄建丹花岑氏宗祠并作对联,六十岁时即肩负纂修《丹花岑氏族谱》的重任,开始搜集资料并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正象他在《丹花岑氏族谱——序言》中所说:“则谱之修也,宜实事求是。今值世界竞争之会,存保种绵远之心,联我族人悉归防范,不论远宗近祖,上而黼国黻家,中而光前裕后,下而一善一长,皆当溯本穷源,……以为后人所矜式正。……故当参互考订之余,加以远讨旁搜之力,……。”《丹花岑氏族谱》与浙江谱、广东谱、广西的田州谱、镇安谱、西林谱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就是广西始祖岑仲淑不是岑献、岑象求的后裔,而是岑参的后裔,他的父亲不是岑世衡而是岑永诚(字喜敬)。这个结论,正如岑时雨在《丹花岑氏族谱—序言》中所说“不稍参臆见”,而是经过“远讨旁搜”、“参互考订”和“溯本穷源”而作出的。这个结论,与最近发现的江西德安《长溪光裕堂岑氏宗谱》所列世系是一致的。我们全国岑氏最早比较全面和完整编成的族谱,到现在已知的是北宋熙宁间由岑道编成的《岑氏源流谱》,江西德安《长溪光裕堂岑氏宗谱》的世系是承传了《岑氏源流谱》的世系的。前者世系表中的岑德道,就是后者的编者岑道,岑道的叔父敬宗,就是《丹花岑氏族谱——姓氏考》中所说的岑仲淑的父亲岑永诚(字喜敬),岑德道(岑道)与岑正淑、岑仲淑、岑季淑、岑淳淑是堂兄弟,他们是同时代的人,当今经过对族史深入研究,这一世系就越来越清晰了。因此我们不能不对九十年前于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编成的《丹花岑氏族谱》在先祖世系上所作出的正确判断感到十分难能可贵,对编者岑时雨在偏僻的山村中竟能“远讨旁搜”、“参互考订”、“溯本穷源”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
此外,《丹花岑氏族谱》还收集了丹花岑氏名人的传记、寿序和清朝皇帝授予品衔的敕文共14篇,制订族规二十六条,都集中反映了丹花岑氏族人如下精神:1、靠勤劳、正直、诚信和开拓致富的精神;2、对人民内部矛盾,发扬忍让、不与人争的精神;3、对敌我矛盾,特别是对贼匪掠夺侵扰、官员腐败而徇私枉法要疾恶如仇,敢于斗争的精神;4、重视教育,相互扶助,文武兴家、兴族、保国的精神; 5、提倡缅先祖、敬父母、悌兄弟、睦邻里的团结互助和孝道的精神; 6、对子弟严加管教和严于律己的精神。这些精神一直激励着丹花岑氏族人不断前进并发扬光大。这些传记、寿序不仅是对人物的德行作了纪述,其本身用词生动、准确、丰富,行文流畅,也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很值得推崇学习。
《丹花岑氏族谱》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不失为一部很有价值的族谱,是独树一帜的,以序言中的话来说,这部族谱“非敢谓著述尽善,亦以传疑传信不稍参臆见,以致欺妄前人,使后来有志续修者有实迹可求也。”岑时雨是我们丹花岑氏的骄傲,他为岑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兹值新建丹花岑氏宗祠落成庆典之时,有诗一首:
泗城因袭走他乡,农耕四十重拾枪。
狼兵发自归德州,分队入驻波二场。
祖公落户荔枝埂,裔孙上溯辟滩梁。
丹花垌大丁财旺,高山而小美名扬。
贼寇掳掠终失败,族人力斗保无疆。
贪官污吏欲鱼肉,智人棋手敢吃将。
祠堂沧桑牵挂大,思想解放志气张。
新宇玲珑饰壁画,旧址拓宽纳车厢。
经文纬武贡献巨,上天下海圆梦强。
事业有成思祖泽,一脉相承自南阳。
岑时一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