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氏留言
-
岑延旺于2022-10-27的留言:
湖南永州江华岭东一带散布着岑氏,因为文革时期族谱被毁,但是按照广西西林字辈排序,不知道我们是哪里来的了,老一辈说以前跟桂岭一带岑氏族人有联系,进入21世纪后,没联系了……有没有人考证一下。 -
岑卫东于2022-05-13的留言:
岑氏亲人们,大家好!我是岑卫东,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机缘巧合吧,终于能在这里见到如此多的岑氏亲人们围聚一堂畅所欲言,很是心慰,同时也带着一丝丝的遗憾!因为我还未出生时,爷爷(岑定伍)就不在世了,后来妈妈生我的时候,又遇上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可能是文化大革命复杂的氛围和我俩兄妹当时还小的缘故吧,爸爸(岑国玉)一直守口如瓶,极少对我们兄妹俩谈起他的身世和爷爷的事情,甚至我妈妈都不知道一丁点。再后来,我爸爸有一天突然得了急病,很快就离我们而去了。我现在只有了解到爷爷(岑定伍)有一个兄长,在逃难时失散了(名字不详),之后爷爷就做起了生意,并雇佣了工人协作 他,听说爷爷的生意还做得不错(当时那个时代,我爷爷属于榨取贫下中农的血汗,走资本主义道路,政治身份不良,是要受到批斗和坐牢的)。不知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否找到一点点的线索否?愿上天给我一点希望,也愿能从岑氏宗亲网里能得到一点点的线索。万分感谢!! -
岑炳旺于2022-04-02的留言:
我们想增加人才库,有一位岑氏后裔在南宁二中任副校长,另一位在平乐县交通局任副局长。 -
岑勇于2022-03-08的留言:
祖墓碑文: 莫为之前雖美弗彰,莫为之後雖盛传我,祖之前後,世襲於朝,而受爵者,其历有可纪矣。 一始祖岑公諱彭。汉马功劳擢授廷行大将军乃湖广襄汉南阳始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世铿。擢授怀远大将军乃溪洞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珍。擢授盟威大将军亦溪洞复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伯颜。擢授田州中顺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泰。擢授恩州奉训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辉。擢授岜鈴汎官总司守也。 一始祖岑諱光裕。为国亡身,蒙上宪不忍昧功臣,柱碑立祠,以祀之留後。仲述分住于此,只克全後裔分为五枝,有孙国泰初头门庭,继後子孙荣昌。皆由祖德流芳,以及於今孙等,歆潜恐夫特著表於,兹以头不忘之意耳。 -
岑厚霖于2021-11-18的留言:
自从19年我爸过身之后,我就一直没怎么接触岑氏宗亲的事和东西。今天忽然好想我爸,点开了他的微信头像,看到朋友圈,发现了这个宗亲网的链接,就进来看看。我想说 是,家里还有很多我爸当时收集什么关于族谱的资料。不知道有没有人需要?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不用放在家里蒙尘。
岑氏渊源
当前位置:首页 > 岑氏典故 > 岑氏渊源
谈泗城土府的沿革和归流
谈泗城土府的沿革和归流
岑时一
土司制度起源于唐朝,盛唐时其版图西南扩至今天的广西西部和云南,然这些地方当时都是未开化之地,民情复杂,而距离全国的政治中心——长安又很遥远,实有边远莫及之感。为了巩固这些边疆地区,唐朝对这些地区推行羁縻州制度,即对某一州(县)推其雄长者为首领,授以刺史职并允许世袭,实行高度自治,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也不用向中央政府交税,只需在一定时期向朝廷进贡表示忠心和臣服就行了。这种羁縻州(县)实是把它当作内地与异域的蕃篱,以保边疆的平安,这便是土司的起源。
一、泗城土府的沿革。
进入宋朝,宋参唐制,对广西西部地区仍维持羁縻州制度。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原羁縻州——广源州首领侬全福之子侬智高在交趾策划和支持下举兵反宋,攻下邕州,建立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进而沿江东下,围困广州。宋仁宗于当年九月派以狄青为统帅的宋军南下征讨侬贼,狄青则邀约其好友岑仲淑作为军师参谋随征。岑仲淑依据侬军的特点,在战略、战术和战地选择上制订了制胜的方案,于次年初在归仁铺(今五塘)—役即将侬智高彻底打败,歼灭了绝大部分侬军,侬智高只带剩下少量残部逃离邕州。由于大局已定,不多久,狄青即凯旋还朝,他的直属部队将领只留下岑仲淑参与善后工作。鉴于岑仲淑在平定侬智高叛乱作战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宋仁宗封赐岑仲淑殿前麒麟武卫怀远大将军和沿边溪峒军民安抚使职衔并世袭,统管原由邕州管辖的羁縻州(县),进行戍边守土。除岑仲淑外,宋仁宗还对其他平叛有功的将士分别封赐到各羁縻州去成为该州的首领并世袭,这样原来以当地蛮夷为首领的羁縻州,绝大部分都变成了以平叛有功的汉人将士为首领的土司,他们在沿边溪峒军民安抚使岑仲淑统率下一同戍边守土。各州(县)不同姓氏的小土司的整体,则是以岑仲淑为首领的岑氏大土司,这便是广西岑氏土司的由来。
岑仲淑被封为沿边溪峒军民安抚使后,为了剿灭侬智高残余势力,按其逃跑主方向进行追击,一直追到右江上游现今的百色、田林、西林和云南广南(原叫特磨道)。侬智高残余势力被消灭后,岑仲淑留下他的部将潘雷驻守田林和管理包括当今田林、隆林、西林、凌云、乐业和百色市右江区在内的来安路,他回师驻镇邕州,并在邕州设立帅府。为更好治理来安路,他向朝廷申报在当今的凌云设立来安路属下的泗城州,这便是泗城这一地名的由来。
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仲淑公去世,其子自停公袭职,由于沿边溪峒与邕州在管治上有矛盾,自停公受到邕州知州的排挤,自停公便将其帅府从邕州迁移到今马山县的乔利。来安路总管潘雷去世后,自停公便以沿边溪峒军民安抚使的身份兼管来安路。自停公去世后,其子岑翔(字利疆)袭职,宋崇宁间,岑翔领兵平右江一带及归化州蛮乱,便把其帅府从乔利迁入田州,其职务进一步变成沿边溪峒军民安抚使兼来安、田州(含思恩和归化)二路总管。自此之后,到四世国珍、五世岑英、六世岑雄都沿袭这一职务。到七世世兴公,自袭沿边溪峒军民安抚使职,将其直接管治的疆域划分为田州、思恩、来安、镇安四路,于元皇庆二年(1313)由其四个儿子分别总管,其三子怒木罕分管来安路,次年(1314)获元仁宗钦准并给予世袭,这样就产生了来安路分土司,这样的土司当然是不完全独立的,与本地域内其它姓氏的土司一样要受到沿边溪峒军民安抚使的节制。来安路分土司的管治范围自然与原来来安路的管治范围一样,后来怒木罕被朝廷进一步授予东道宣慰使司宣慰使职,管治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现今的凤山、天峨和南丹的一部分以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贵州的一部分地区,也就是王阳明在《泗城土府世系考》中所说的“跨有牂牁”。怒木罕公大约于元至正四年(1344)去世,由其子福广袭职,其时,沿边溪峒军民安抚使兼田州路总管野先公被其庶母黄氏害死,改由其庶生儿子袭职,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福广出于维护岑氏大土司的生存和发展及其合理合法的承袭,于至正五年(1345)义不容辞地率兵入田州平定黄氏之乱。其时,野先儿子伯颜尚年幼,只有十二岁,福广只好代理沿边溪峒军民安抚使兼田州路总管职,待伯颜满十五岁时即让他袭父职。可是伯颜并不听从福广的安排,只受其管家和头目的唆使,当他满十五岁福广欲约见他谈袭职之事时,他就认为福广要谋害他并永覇田州,于是便联络周围异姓土司出兵驱赶福广,福广只好撤兵回泗城。此时,元朝政府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对田州发生的事件不予也无力过问,从此岑氏沿边溪峒军民安抚使这一世袭的职衔也就中断了,周围异姓的小土司也就不再受岑氏土司的节制和管辖了,大一统的桂西岑氏土司便宣告瓦解,变成四路各自为政、彼此独立的小土司了。大约过了二十年即到明洪武元年(1368),杨璟率明军入广西桂林,伯颜便率先到杨璟处投诚,缴纳元朝印信,颇得朱元璋厚爱。洪武二年,朱元璋派中书照磨兰持诏书招抚广西两江溪峒,来安路福广、镇安路天宝、思恩路岑贤相继依附明朝,明朝廷便将田州、镇安、来安由路改府,伯颜(改名岑坚)、天宝、福广分别任田州、镇安、来安知府职,思恩路改州,由岑贤知州职。伯颜对福广任来安知府职感到很不舒服,他仍要恩将仇报,便讪谤福广逆命,于是明朝廷于洪武五年(1372)便派江夏侯周德兴领兵征讨福广,伯颜发兵从征,攻入泗城将福广杀害,并将来安府并入田州,由伯颜统管。洪武七年(1374),明朝廷可能考虑到不宜田州独大,仍给福广子善忠世袭,便降府为州。尽管这样,伯颜对泗城的控制和影响犹在,过了不久,伯颜便趁真荫(善忠叔父)子志良袭利州州职无嗣,便将自己的儿子岑永福过继志良而袭利州州职,不再受泗城管辖。又过几年,大约于洪武十三至十五年间,又通过明朝廷将泗城管辖的安隆峒和上林峒分别改为安隆长官司和上林长官司,也相继脱离泗城的直接管治。此时泗城州的版图比来安路、来安府管治的范围大为缩小。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贵州发生苗乱,朝廷派颕川侯率大军征讨而久攻不克,朝廷只好命泗城知州岑子振和安隆长官司岑子德配合从征,便一举将苗乱剿平。朝廷便将贵州作乱的三十六寨中的阿机尹等十八寨(即今贵州镇宁、关岭、晴隆、普安等县以北一带)功赏泗城管辖,泗城州的管治范围便一下子扩大了一倍多,但终因距泗城州治路途遥远而鞭长莫及,功赏的十八寨便又陆续回归贵州管治。至天顺年间,泗城知州由岑豹袭职,岑豹不满田州族裔据有原本属泗城的利州祖业,曾用兵把利州夺回来,朝廷虽多次训谕要豹撤兵,但豹据理力争并巧妙应对和设法拖延,终因田州族裔据有利州查之无据,从未得到朝廷钦准,便不再追究,于是利州便在岑豹努力下重新回到泗城的怀抱。此后,泗城州(府)的管治范围基本稳定,至改土归流时仍维持十五甲,地域包括今天的凌云县、乐业县、天峨县、凤山县、百色市右江区、田林县东北部以及红水河、南盘江北岸贵州的罗甸县、紫云县、望漠县、贞丰县等,仍然是桂西岑氏各自独立的土司中管治地域最广的土司如图和表:
泗城土府归流前所属甲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