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氏典故

岑氏留言

  • 岑延旺于2022-10-27的留言:

    湖南永州江华岭东一带散布着岑氏,因为文革时期族谱被毁,但是按照广西西林字辈排序,不知道我们是哪里来的了,老一辈说以前跟桂岭一带岑氏族人有联系,进入21世纪后,没联系了……有没有人考证一下。
  • 岑卫东于2022-05-13的留言:

    岑氏亲人们,大家好!我是岑卫东,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机缘巧合吧,终于能在这里见到如此多的岑氏亲人们围聚一堂畅所欲言,很是心慰,同时也带着一丝丝的遗憾!因为我还未出生时,爷爷(岑定伍)就不在世了,后来妈妈生我的时候,又遇上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可能是文化大革命复杂的氛围和我俩兄妹当时还小的缘故吧,爸爸(岑国玉)一直守口如瓶,极少对我们兄妹俩谈起他的身世和爷爷的事情,甚至我妈妈都不知道一丁点。再后来,我爸爸有一天突然得了急病,很快就离我们而去了。我现在只有了解到爷爷(岑定伍)有一个兄长,在逃难时失散了(名字不详),之后爷爷就做起了生意,并雇佣了工人协作 他,听说爷爷的生意还做得不错(当时那个时代,我爷爷属于榨取贫下中农的血汗,走资本主义道路,政治身份不良,是要受到批斗和坐牢的)。不知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否找到一点点的线索否?愿上天给我一点希望,也愿能从岑氏宗亲网里能得到一点点的线索。万分感谢!!
  • 岑炳旺于2022-04-02的留言:

    我们想增加人才库,有一位岑氏后裔在南宁二中任副校长,另一位在平乐县交通局任副局长。
  • 岑勇于2022-03-08的留言:

    祖墓碑文: 莫为之前雖美弗彰,莫为之後雖盛传我,祖之前後,世襲於朝,而受爵者,其历有可纪矣。 一始祖岑公諱彭。汉马功劳擢授廷行大将军乃湖广襄汉南阳始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世铿。擢授怀远大将军乃溪洞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珍。擢授盟威大将军亦溪洞复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伯颜。擢授田州中顺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泰。擢授恩州奉训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辉。擢授岜鈴汎官总司守也。 一始祖岑諱光裕。为国亡身,蒙上宪不忍昧功臣,柱碑立祠,以祀之留後。仲述分住于此,只克全後裔分为五枝,有孙国泰初头门庭,继後子孙荣昌。皆由祖德流芳,以及於今孙等,歆潜恐夫特著表於,兹以头不忘之意耳。
  • 岑厚霖于2021-11-18的留言:

    自从19年我爸过身之后,我就一直没怎么接触岑氏宗亲的事和东西。今天忽然好想我爸,点开了他的微信头像,看到朋友圈,发现了这个宗亲网的链接,就进来看看。我想说 是,家里还有很多我爸当时收集什么关于族谱的资料。不知道有没有人需要?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不用放在家里蒙尘。

    岑氏典故

    当前位置:首页 > 岑氏典故 > 岑氏典故

    “三英雄”岑毓宝

    信息来源:载2007年7月20日广西日报“花山”副刊 潘茨宣 作者: 更新时间:2007-07-31 09:25:56

    这个人称“一门三总督”的家庭,处于广西“省尾”西林县,是近代中国最显赫的家庭之一。他是“三总督”之一,文武兼备,勇于战阵,是功勋卓著的抗法战争战斗英雄。

     

    “三英雄”岑毓宝

    ■ 潘茨宣

     

      关于岑姓,《风俗通》有这样的记载:“周文王异母弟耀,武王封为岑子,后因为氏。望出南阳”。据史料记载,北宋的岑仲淑是广西岑氏的始祖。岑仲淑为浙江省余姚县人,进士,宋皇祐四年(1052年),他因为医术过人而随狄青平侬智高起义来到广西,因常立功而被授金紫光禄大夫、麒麟武卫怀远大将军,后留守广西,此后子孙繁衍各地。

      岑姓在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两个时期,一是唐代出了“一门三宰相”——岑文本、岑长倩、岑羲;在清代又出了“一门三总督”——岑毓英、岑毓宝、岑春煊。

      “一门三总督”, 我们在此前本报的“重拾广西文化的自信”专栏中,已经介绍过总督岑毓英和总督岑春煊的故事。这回要说的是第三位总督岑毓宝。

      1666年,清政府改土归流将上林长官司设西林县,岑毓英就是原上林长官司岑氏土司的后裔。岑毓英才9个月时,母亲就死了,由祖母鞠养成长。其父岑苍松后来续弦,并育有3子3女。岑毓宝是其中之一子,字楚卿,壮族,1841年生于广西西林县那劳寨。岑毓英排行第一,岑毓宝排行第三。

    省长大哥的好“军师”

      清同治七年(1868年),岑毓英任云南巡抚,岑毓宝随岑毓英到军中任职。一方面因为是兄弟,另一方面他的确很有才能,所以岑毓英很赏识他。他虽然不是岑毓英名义上的“军师”,但实际上已经充当“军师”的角色,常给当省长的大哥出谋献策。岑毓英、岑毓宝兄弟应是“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者侵略野心日愈膨胀,觊觎中国西南诸省疆域,企图打通滇川藏直达印度的通道。英国官员曾多次入滇,探路绘图、刺探情报等。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英总督派遣陆军军官柏郎率远征军近200人从下缅甸八莫进入中国腾越地区进行侦察活动。英使馆派翻译官马嘉理一行,至滇西中缅边境接应。

      马嘉理由京至滇,一路上无视我国家民族及各级政府的尊严。抵昆明时,马嘉理居然牵狼狗接受堂堂大清封疆大吏、云贵总督岑毓英躬拜。岑氏兄弟怒火中烧。马嘉理到腾越镇(腾冲)后,又对腾越总兵蒋宗汉口出恶言,还登高描绘腾冲地图。边民发现后,群起而逐之,并到衙门请愿,要求铲除洋人。

      马嘉理出境与柏郎在缅会合后,又亲率卫队4人越过界河,侵入我边境芒允街,四处侦探。我边境军民警告英军不许践踏我国土,被开枪打死多人。我军民忍无可忍,用火枪长矛、大刀棍棒将马嘉理及卫队全歼于户宋河边。

      柏郎率领的远征军第二天才越过界河,第三天到达芒允班西山下的雪列寨。这时我方已有2000多景颇族、傣族群众集结将远征军围堵。柏郎见势不妙,慌忙率部乘夜雨逃回缅境。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马嘉理事件”。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如果不是岑毓宝多次向岑毓英建议并具体部署派部属李珍国等组织围堵,英军“探路队”极有可能已“探”进了中国的腹地。

      事后,英驻华大使多次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将岑毓英及其部下“犯官”提京审讯。第二年,岑毓英借继母病故之机要求解任回乡,清廷允许他回乡避过风头。回到西林那劳后,岑毓宝又建议大哥要重视家乡教育。于是岑毓英大兴土木,在那劳村兴建了“南阳书院”。

      清光绪五年(1879年)3月,岑毓英进京,受到光绪皇帝3次召见,被授任贵州巡抚兼兵部尚书衔。第二年岑毓英到贵州任职后立即到乌江巡视。岑毓宝充分发挥“军师”作用,又建议他建造乌江铁索桥。岑毓英又一次采纳了三弟的意见,同意建造。此举得到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共捐集白银15000两,其中岑毓英捐白银5000两,建成了长60米、宽5米的铁索桥。为保铁索桥的安全,岑毓英还下令设兵防守。

      清光绪七年(1881年),日本派兵入侵琉球群岛、台湾。清廷调岑毓英出任福建巡抚,督办台湾防务。岑毓宝两次跟随岑毓英赴台,建议大哥注重招抚高山族同胞,同时开发东部山区,疏通西部河流大甲溪,修渠引水以根治水患。在台湾期间,岑毓宝还向岑毓英建议修筑台北城防碉堡,增设士兵,提高防守力量。

      清光绪八年(1882年),岑毓英升任云贵总督。得知法国殖民主义者侵犯越南,岑毓宝立即劝说岑毓英上奏朝廷、带兵出关抗法。清廷于是称赞岑毓英“威望素著”和“勇于任事”,批准了他的请求。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4月,清廷与法国议和,下令前线停战。岑毓英急忙找岑毓宝和其他部将一起商量。最后决定上书朝廷,提出“五不可”议和与“五可战”的主张。“五不可”议和就是:“法人无端生衅,不加惩处遂与议和,不可一;法人未受惩创,即来请款,是心中藏诡谲,不可二;法人不索兵费,但求越境通商,恐将来取偿于后,必加十倍,不可三……”“五可战”就是:“揣敌情可战;论将才可战;卜天理可战……”只可惜,他们的建议得不到朝廷采纳。

    主动请缨出关抗法

      在中法战争中,岑毓宝主动提出赴越南抗法,在宣光城亲率10营的兵力迎战法国援军。在宣光城一战中,他指挥滇军用地雷炸破宣光城墙,组织敢死队冲入城内与法军展开肉搏战,最终消灭了法军。在临洮府的战斗中,岑毓宝身先士卒,勇猛地杀向敌阵。该役共斩杀法军将领数十人、打死“白帽红衣”即法正规军5000多人、“花衣”即法雇佣军2000多人,缴获一大批洋枪洋炮,取得临洮战役的大胜利。法军最高将领孤拔受伤逃跑,最后也死于战伤。

      在抗法战争中,岑毓宝率领的滇军创造了“地营”战术。“地营”,即深挖于地的一座地下道路防御系统,分为多层,支道纵横交错,长愈百里不等。地道里面设有多种功能区,如:战斗工事、会客厅、仓储库、膳堂等,还设有多个隐蔽出口,不仅能抵御敌人进攻,在一定范围内可通过地道抄到敌后作战。“地营”战术在宣光、临洮战役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在攻坚战中,岑毓宝率领的滇军更是创造了“滚草龙”战术,在攻克宣光城的战役中,两军对垒,滇军就是用“滚草龙”战术逼近城下爆破城墙、捣毁敌军炮台的。

      “地营”战术后被岑毓英的学生抗法名将蔡标整理并著述成《地营图说》一书,是研究地道战的重要兵书。这是军事史上的重要变革,看看20世纪的战争几乎都有“地营战法”的运用,就知道地营法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了。

      因为作战有功,岑毓宝获“额图晖巴图鲁”称号。“额图晖巴图鲁”满语就是战斗英雄的意思,此外他还被授“道员分省补用”衔。中法战争结束后,岑毓英令他驻扎白马关,参与勘划西段中越国界。他智勇爱国,升任云南布政史,官居二品,赏戴“花翎”,已和毓宝大哥一样,属省部级干部了。

    文武兼备多才多艺

      岑毓英文武双全,一直扬名官场。岑毓宝也文武兼备,不但勇于战阵、累立战功,而且也颇能舞文弄墨。

      昆明大观楼一向以秀美风光以及长联闻名天下。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云南总督岑毓英重修大观楼,时任布政使的岑毓宝也题有一副对联:“望海忆当年:叹千层浪涌,百尺涛飞,安得滇海长清,再造危邦成乐土;登楼忻此日:看六诏风和,三迤云丽,从兹岑楼永峙,常教止水不为波。”单从这一副对联,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岑毓宝并非只会忠勇用武的猛士,而且还是一位颇有文化修养的朝廷命官。

      光绪四年(1878年),岑毓英让岑毓宝督编《西林岑氏族谱》。岑毓宝欣然答应,带领几位族人顺利编出了共分10册的族谱。

      岑毓宝多才也多艺,他经常会编山歌和唱山歌。他唱的山歌多是驮娘江调壮歌,一般是五字四句或六句。这种山歌有“哎唷”调和“欢达来”调两种唱法,起句声音高而尖,落句慢而低,曲调优美动听。在政余或者战余,岑毓宝经常会同从那劳村出来的家乡人唱山歌取乐。

    变法维新两种命运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岑毓英在云贵总督任上病逝。清廷电令岑毓宝代理云贵总督。但是,长期以来,清廷内掌握实力的北洋军阀,从内政到外交都与岑毓英为代表的主张对西方列强持强硬态度的势力有着分歧。他们害怕岑氏势力在西南地区扩展,正好借岑毓英去世之机削弱岑氏势力。岑毓宝代理总督83天后就被另派的新总督来接任的,岑毓宝仍任云南布政使。

      自此,岑毓宝开始对清廷极为不满。他充分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感到报国无门。当时,整个中国正处于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高潮,即百日维新阶段。岑毓宝经过认真思考,认为要使中国强盛,应当支持维新变法。于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初,趁新任总督赴京庆贺慈禧60寿辰的机会,配合云南维新派,处决了几个追随慈禧的保守派人物,然后辞官回到家乡西林那劳,与族兄岑毓灵秘密组织“维新团”,还先后派人到泗城(现凌云县),兴义、龙安等地发展组织,招兵买马,准备配合维新变法。

      岑毓宝整个身心和希望都寄托在维新变法上了。为了扩大维新变法的影响,岑毓宝甚至把那劳村改名为“维新村”。岂料,维新变法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或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百日维新”失败后,岑氏族老多指责他,屡受皇恩,不该轻举妄动。岑毓宝郁郁不得志,认为报国无门。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农历3月7日晚在“宫保府”吞金自杀。死时坐在门墩上,仰面朝天。面对端峰沱水,有将遗憾寄于山河之慨。岑氏家族对岑毓宝的丧事草率了之,其子岑兆禧十分不满,千里迢迢抬棺回昆明,葬于钱卫屯山麓。后来,朝廷知道了这件事,但岑毓宝已死,又念其有功于朝廷,便顺水推舟,例授岑毓宝为“资政大夫”,只把“维新团”的骨干充军边疆了事。

      岑毓宝死后,家乡人都称他为“三英雄”。

      其实,岑氏族老是不应责怪岑毓宝参与维新变法的。同样是岑家人,岑毓宝的亲侄儿、岑毓英的儿子岑春煊卷进维新变法程度并不比叔叔浅,偏偏就能为岑氏家族光宗耀祖。这就要看运气了!

    戊戌变法期间,岑春煊赶赴京都,与维新派人士诸多往还。百日维新进入高潮之后,岑春煊屡屡上书条陈变法事宜。他向光绪帝呈递主张对内外冗滥官员进行比较彻底的裁汰的奏折,深为光绪帝赏识。后光绪帝颁布了轰动一时的裁官上谕。岑春煊以此书擢升广东布政使;加上八国联军进犯京津,又亲率马步兵2000余人,携银5万两,从兰州北上“勤王”,“救驾”慈禧太后;从此便一路青云了。

    (载2007720日广西日报“花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