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氏典故

岑氏留言

  • 岑延旺于2022-10-27的留言:

    湖南永州江华岭东一带散布着岑氏,因为文革时期族谱被毁,但是按照广西西林字辈排序,不知道我们是哪里来的了,老一辈说以前跟桂岭一带岑氏族人有联系,进入21世纪后,没联系了……有没有人考证一下。
  • 岑卫东于2022-05-13的留言:

    岑氏亲人们,大家好!我是岑卫东,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机缘巧合吧,终于能在这里见到如此多的岑氏亲人们围聚一堂畅所欲言,很是心慰,同时也带着一丝丝的遗憾!因为我还未出生时,爷爷(岑定伍)就不在世了,后来妈妈生我的时候,又遇上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可能是文化大革命复杂的氛围和我俩兄妹当时还小的缘故吧,爸爸(岑国玉)一直守口如瓶,极少对我们兄妹俩谈起他的身世和爷爷的事情,甚至我妈妈都不知道一丁点。再后来,我爸爸有一天突然得了急病,很快就离我们而去了。我现在只有了解到爷爷(岑定伍)有一个兄长,在逃难时失散了(名字不详),之后爷爷就做起了生意,并雇佣了工人协作 他,听说爷爷的生意还做得不错(当时那个时代,我爷爷属于榨取贫下中农的血汗,走资本主义道路,政治身份不良,是要受到批斗和坐牢的)。不知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否找到一点点的线索否?愿上天给我一点希望,也愿能从岑氏宗亲网里能得到一点点的线索。万分感谢!!
  • 岑炳旺于2022-04-02的留言:

    我们想增加人才库,有一位岑氏后裔在南宁二中任副校长,另一位在平乐县交通局任副局长。
  • 岑勇于2022-03-08的留言:

    祖墓碑文: 莫为之前雖美弗彰,莫为之後雖盛传我,祖之前後,世襲於朝,而受爵者,其历有可纪矣。 一始祖岑公諱彭。汉马功劳擢授廷行大将军乃湖广襄汉南阳始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世铿。擢授怀远大将军乃溪洞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珍。擢授盟威大将军亦溪洞复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伯颜。擢授田州中顺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泰。擢授恩州奉训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辉。擢授岜鈴汎官总司守也。 一始祖岑諱光裕。为国亡身,蒙上宪不忍昧功臣,柱碑立祠,以祀之留後。仲述分住于此,只克全後裔分为五枝,有孙国泰初头门庭,继後子孙荣昌。皆由祖德流芳,以及於今孙等,歆潜恐夫特著表於,兹以头不忘之意耳。
  • 岑厚霖于2021-11-18的留言:

    自从19年我爸过身之后,我就一直没怎么接触岑氏宗亲的事和东西。今天忽然好想我爸,点开了他的微信头像,看到朋友圈,发现了这个宗亲网的链接,就进来看看。我想说 是,家里还有很多我爸当时收集什么关于族谱的资料。不知道有没有人需要?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不用放在家里蒙尘。

    岑氏典故

    当前位置:首页 > 岑氏典故 > 岑氏典故

    岑氏名人传略(2)

    信息来源:岑氏宗亲网 作者: 更新时间:2009-10-24 21:11:40
     
    岑氏名人传略(2)
     
    (一)宋·岑全、岑安卿公传
     
        岑全,字全之,馀姚(今属浙江)人。理宗嘉熙二年(公元1238)进士,授临安府教授。淳祐初入为大学博士、校书郎。后出监婺州酒税,引疾归。事见清乾隆《馀姚县志》卷一七、二二。
        岑安卿(公元1286~1355), 字静能,元代余姚上林乡(今慈溪市桥头镇与匡堰镇一带)人。祖父岑全,南宋秘书省校书。父岑珍,宋末仙居教谕。
        岑安卿的老师是姚北著名的志士厉元吉。厉元吉,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进士,曾任乌程县尉。宋亡后隐退在家,元朝政府为笼络人心,遍访宋臣,任以高官。厉元吉不得已背井离乡,浪迹湖海,白首始归,著有《半山文集》12卷(一作《半村集》10卷),“多悲愤语”,表示他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岑安卿受其师的影响,不喜科举之业,乐于圣贤之道,“故岑氏多以科第显,而安卿独隐居乐道,以名节高天下”(《余姚六仓志》本传)。他筑室在上林湖畔的栲栳峰下,因号栲峰,人称栲栳山人。尽管地处偏僻,但慕名者仍循迹而来。至治年间,下诏求贤,直省舍人刘孛兰溪、知州脱脱先后以安卿学醇行洁而荐,都被他拒绝了。但对于造福乡里的事,他从不推诿。
        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夏,姚北海溢,自上林至兰风数十里悉遭水淹,“民叹其鱼”。余姚州判叶恒特地找岑安卿商量对策。岑安卿早已听说新上任的州判能为民办事,心里十分高兴。他先问叶恒有什么打算。叶恒很坦诚地说:“我初来乍到,一时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只能照过去的老办法,置田课税,慢慢来。不知先生有何高见?”岑安卿摇摇头说:“照现在这种情形,患急计缓,既扰民耗财,海堤也筑不成。不如想个变通之计。”于是他建议叶恒按田亩缴粮后,免除其他全部课徭,使百姓能全力以赴筑塘保田,并且必须建石堤,这样可解除后顾之忧。叶恒点头称是,岑安卿还当场赞助一千多石粮食,请叶恒免计上林田亩, 以解乡民之急。
        叶恒一一照办。他又请岑安卿协助修筑海塘,管理财务,使工程如期完成,且所筑海塘较为巩固,此后百余年无重大海溢灾害。当时流传这样一首民歌:“姚民半鱼,叶侯作堤;叶侯作堤,岑公实尸(意为主持)。”表达了人民对叶恒及岑安卿的感戴之情。
        至元、至正年间,江浙行省与州郡守宋文瓒、王沂、叶恒等都交章论荐,朝廷亦准备委以重任,岑安卿以老力辞,日与处士王毅等人放情林湖、栲峰间,吟诗作文,悠然自得。直到70岁去世,赵谦等私谥贞元先生。
        岑安卿著有《栲栳山人集》3卷,《四库总目》称其“志行高洁,究厄以终”。
     
    (二)明•抗倭寇巾帼英雄瓦氏夫人传
     
        岑花(瓦氏夫人)(公元1496—1555年)。明代抗倭女英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民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俍兵”在金山卫、嘉兴、上海、苏州等地参加了金山卫保卫战,王江泾大战,漕泾之战等8次抗倭大战,誉满江南。瓦氏自幼从其父学兵法和武术,尤精双刀法。制军有方,熟知兵法纪律也很严明,屡次取得抗倭战斗胜利,建奇功,大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瓦氏被诏封了“二品夫人”。传有瓦氏双刀功,亦称“瓦氏双刀降枪法”。
        瓦氏,壮族,明朝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生于广西归顺州(今靖西县),是田州指挥同知岑猛的妻子。她聪敏伶俐,喜爱武术,常在岑猛请师教拳击剑的时候,站立一旁观望,回房后揣摩锻炼,久而久之,熟已生巧,因此,她精通拳术,尤善舞剑。加上她体强力壮,智勇兼备,舞起十多斤重的长矛时轻如棍条。因岑猛被诬反对明王朝,为总督两广都御史姚镆打败,逃到归顺州,被敌人诱杀,她护理孙,曾孙承袭官职,“躬为规画,内外凛然。”
        当时是明世宗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岑猛与其子邦彦死后,只留下孙男岑芝,尚在哺乳之中,瓦氏仅三十岁,刻苦励节,护理岑芝长大。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岑芝出征海南战死,瓦氏又抚育曾孙大寿、大禄。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大举进犯江浙沿海一带,滨海数千里同时告急,明王朝命兵部尚书张经总督各路兵马前往抗击。因张经曾总督两广军务,深知广西少数民族军队勇敢善战,便传令征调田州土官岑大禄、大寿领兵出征。曾祖母瓦氏以大禄等年幼不能担任军职,请求督府允许她亲自带兵前往江浙前线征倭。督府知道瓦氏有胆略、有威望,便准其所请,并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瓦氏是田州少数民族中杰出的妇女领袖,有爱国思想,有军事才干,她愉快地接受了抗倭的光荣任务,誓要为保卫祖国立功。她还表示决心:“是行也,誓不与贼俱生。”
        瓦氏接受抗倭任务后,督府派南京车驾司主事阮文中前来迎接。当时瓦氏打算以田州兵一万三千(一说八千)人应调,上级没有同意,只准四千多名。各地土司从征兵额是:田州瓦氏所统头目钟南、黄仁等部有步兵四千一百多名,而归瓦氏统率的队伍有归顺州土目黄虎仁等所部八百六十名,战马四百五十匹,瓦氏并带随从兵四十多名;那地州州官之弟莫昆、莫从舜等所部五百五十名;那地州土目罗堂等所部五百九十名;东兰州土目岑褐等所部七百五十名。总共六干余人,浩浩荡荡开赴江浙前线。
        当时,广西各州琅兵先集中梧州,后经广东南雄、过大庚岭,再坐船至江西南昌,转江苏京口、丹阳,步行到奔中镇,常州官府派船接至嘉兴,历时数月,跋涉数千里,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三月十三日到达金山卫。
        瓦氏领兵到达江浙前线金山卫后,按照督府张经的部署,以瓦氏所率领的田州兵隶属总兵俞大猷指挥,其余各州队伍则分属游击邹继芳和参将汤克宽等指挥。
        倭寇入侵后,江浙一带人心慌乱,恐遭倭寇残酷屠杀。瓦氏琅兵决心保国卫民,摩拳擦掌,准备杀敌立功。瓦氏曾多次请求速战,张经以琅兵初到,未熟悉情况,不许轻举忘动。
    瓦氏率领的琅兵是一支勇猛强悍的队伍,有勇将二十四名。其中最著名的有“三虎”,“五豹”之称的,都是黄姓。旧历四月初五,瓦氏奉令到漕泾镇截击倭寇,因敌众我寡,被敌重重围困,战斗激烈,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阵亡,瓦氏极为愤怒,亲自“披发舞刀,往来突阵中,所乘马尾鬃为倭拔几尽,浴血奋战而出。马上大呼曰:“大将官,好将官杀贼,盖愤当时,诸将拥军不前救也。”四月十九日,倭两千多人“突出金山卫,从独山往嘉兴。俞大猷先不敢拒,乃率瓦氏兵追其后,被贼反攻,杀伤颇众,大猷先奔,赖瓦氏殿后,得免全覆。”四月二十一日,倭二千多人南来金山,白泫都司率兵迎击,被倭围困重重,瓦氏奋身往援,纵马冲杀,破寇重围,白乃得脱。至是,瓦氏勇猛始为敌人所畏服。谢肇浙曾赞扬瓦氏说:“国朝土官妻瓦氏者,勇鸷善战,嘉靖末年,倭患,常调其兵入援浙直(江苏省),戎装跨介驷,舞戟如飞,倭寇畏之。”四月二十八日,倭由平望奔王江泾(在嘉兴县北州里),瓦氏也参加对倭寇进行追击围剿,全线斩贼首和溺死者约四千人,是征倭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当倭寇逃回柘林,仅余三百余人。五月初五,敌经金山卫,又被瓦氏琅兵击溃,死亡甚众。因瓦氏作战时使用双剑,神速如闪电,锐不可挡,致使敌人疲于奔命,死伤累累。当时江苏人吴殳撰了《双刀歌》,赞颂瓦氏的英勇和剑术:
        岛夷缘海作三窟,十万官军皆露骨。石柱瓦氏女将军,数千战士援吴越。
        纪律可比戚重熙,勇气虚同江奋发。女将亲战挥双刀,成团雪片初圆月。
        麾下健儿二十四,雁翎五十各翕忽。岛夷杀尽江海清,南纪至今推战伐。
        天都侠少项元池,刀法女将手授之。乙亥春抄遇湖上,霜髯伟千殊恢奇。
        谓予长矛疏远利,彼已慎密须短器。绕翠堂中说秘传,翔风六月生双臂。
        因此,江南人都称瓦氏为“石柱将军”。由于瓦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浙江流传着“花瓦家,能杀倭”的民谣。明世宗“以杀贼多,特赏瓦氏银币、石砚等御物,余令军门奖赏。”
        瓦氏不但骁勇善战,而且治军有方。她率领的队伍纪律严明,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倭变事略》、《松江纪略》,《张氏卮言》有如下记载:“以妇将兵,颇有纪律,秋毫无犯”,“瓦氏虽妇人,军法甚整,下无侵”,“骁勇善战,军令严明”。她经常教育所部:一不许骚扰百姓,欺压人民;二不许奸淫掳掠;三不许马踏禾田;四不许违犯军令。当她率部在泊胥关驻扎时,常到民间察访,听取民间意见,如发现部属有强取居民酒肉者,即予严厉处分。
        当时瓦氏率领出征的部队,每人每日粮饷不多,生活甚苦,她为了改善军中生活,还派遣兵士到山中捕蛇、猎取兽类以补充军食。由于瓦氏治军严明,注意军民关系,又关心部属生活,很得群众信任,因此,在历次战争中士气极高,战斗力很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瓦氏的琅兵,以七人为伍,每伍各自为战,四人专主冲杀,三人则协助及割首报功,所获首功,七人共之。如一伍冲杀,左右两伍亦通力协助。由于琅兵组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单位,既有专责,又通力合作,因此,打起仗来就可以克敌制胜。瓦氏率军抗倭,驰聘数千里,历时半载,在战争中少败多胜,充分表现出广西壮、瑶、苗等各族人民抗御外敌入侵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在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瓦氏更不愧为历史上一位少数民族不可多得的巾帼英雄。
        但由于明世宗昏庸腐败,奸臣严嵩和赵文华掌政弄权,陷害忠良,将督府张经系狱论死,致使抗倭军队失去了得力的统帅,瓦氏对此非常气愤,遂于旧历七月初率军回师田州。瓦氏回田州后,仍执掌州政。病殁时年仅五十九岁,葬于今广西田阳县那兰村路桥。由于瓦氏在抗倭战争中立过战功,成为少数民族的抗倭英雄,因而广西左右江的壮族人民,迄今对她仍十分崇敬。据说,以前广西龙州县有瓦氏夫人庙,是群众为纪念她而建的。现政府拨巨款装修瓦氏墓和建瓦氏纪念馆,作为广西田阳县旅游胜地之一。
     
                                                  (岑耀林摘录于二00九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