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岑氏留言

  • 岑延旺于2022-10-27的留言:

    湖南永州江华岭东一带散布着岑氏,因为文革时期族谱被毁,但是按照广西西林字辈排序,不知道我们是哪里来的了,老一辈说以前跟桂岭一带岑氏族人有联系,进入21世纪后,没联系了……有没有人考证一下。
  • 岑卫东于2022-05-13的留言:

    岑氏亲人们,大家好!我是岑卫东,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机缘巧合吧,终于能在这里见到如此多的岑氏亲人们围聚一堂畅所欲言,很是心慰,同时也带着一丝丝的遗憾!因为我还未出生时,爷爷(岑定伍)就不在世了,后来妈妈生我的时候,又遇上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可能是文化大革命复杂的氛围和我俩兄妹当时还小的缘故吧,爸爸(岑国玉)一直守口如瓶,极少对我们兄妹俩谈起他的身世和爷爷的事情,甚至我妈妈都不知道一丁点。再后来,我爸爸有一天突然得了急病,很快就离我们而去了。我现在只有了解到爷爷(岑定伍)有一个兄长,在逃难时失散了(名字不详),之后爷爷就做起了生意,并雇佣了工人协作 他,听说爷爷的生意还做得不错(当时那个时代,我爷爷属于榨取贫下中农的血汗,走资本主义道路,政治身份不良,是要受到批斗和坐牢的)。不知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否找到一点点的线索否?愿上天给我一点希望,也愿能从岑氏宗亲网里能得到一点点的线索。万分感谢!!
  • 岑炳旺于2022-04-02的留言:

    我们想增加人才库,有一位岑氏后裔在南宁二中任副校长,另一位在平乐县交通局任副局长。
  • 岑勇于2022-03-08的留言:

    祖墓碑文: 莫为之前雖美弗彰,莫为之後雖盛传我,祖之前後,世襲於朝,而受爵者,其历有可纪矣。 一始祖岑公諱彭。汉马功劳擢授廷行大将军乃湖广襄汉南阳始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世铿。擢授怀远大将军乃溪洞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珍。擢授盟威大将军亦溪洞复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伯颜。擢授田州中顺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泰。擢授恩州奉训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辉。擢授岜鈴汎官总司守也。 一始祖岑諱光裕。为国亡身,蒙上宪不忍昧功臣,柱碑立祠,以祀之留後。仲述分住于此,只克全後裔分为五枝,有孙国泰初头门庭,继後子孙荣昌。皆由祖德流芳,以及於今孙等,歆潜恐夫特著表於,兹以头不忘之意耳。
  • 岑厚霖于2021-11-18的留言:

    自从19年我爸过身之后,我就一直没怎么接触岑氏宗亲的事和东西。今天忽然好想我爸,点开了他的微信头像,看到朋友圈,发现了这个宗亲网的链接,就进来看看。我想说 是,家里还有很多我爸当时收集什么关于族谱的资料。不知道有没有人需要?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不用放在家里蒙尘。

    岑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岑氏要闻

    谈岑云汉的事迹和思想

    信息来源:岑氏宗亲网 作者: 更新时间:2016-01-28 16:31:00
    谈岑云汉的事迹和思想
    岑时一
     
        岑云汉字天章,生于明万历七年即公元1579年,卒于崇祯十七年(1644),是元朝来安路总管怒木罕公的第十二世孙,承袭泗城土知州。他的一生颇为传奇,承袭道路曲折,对国家尤其是对西南边陲的安定贡献很大,在泗城岑氏土司的承传中是承前启后的。他重视文化建设,在弘扬岑氏文化、岑氏精神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思想主要是承袭道家的思想,其具体表现对为人处世很有启发。他是一个文武兼备、忠孝两全之人,很值得人们推崇和缅怀。
        岑云汉的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579年出生至1603年二十五岁家中别离的青少年时期;第二个时期是从家中别离至回到泗城家中的避难时期,历时十五年;第三个时期是从回到泗城袭职直至去世的袭父职时期。现分时期述说如下。
     
      一、青少年时期
        岑云汉在少年时期表现怎样?林梦琦在石刻中写道:“岑天章敏而好学,四岁读书,七岁能飞马,弓刀熟。间随□公先大夫走柳,因试武艺,场中喝彩称奇。九岁属文,十二进思恩府学,十三母死,鸡骨鹤立,门客俱哀。”他在自传中写道:“幼业儒”。具体学什么?林梦琦继续写道:“习尚书,读诗、礼、易、春秋诸子百家、星相律例、地理天文,无不穷究,尤工于诗对,心体武略。”从这些记述中可以看出岑云汉从小既有学习天赋,又十分勤奋,涉猎面很广,特别是他十三岁母亲去世,而父亲又宠爱庶生弟后,他感到十分孤单,门客都为之感到怜悯,从而更促进了他奋发向上的精神。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十七岁时,就代父亲领兵平府江两岩之乱,总督两广大中丞陈大科行奖,奖语曰:“代你领兵,不辞汤火之任;为君除恶,克尽鹰犬之劳。”万历二十五年(1597)十九岁时,又领兵平播州之乱,奉黔省大中丞郭子章行奖,奖语曰:“旌旗初殿,坐稳细柳之营;剑戟乍迎,行见皋兰之且”。青年的岑云汉即已显露将领的风采,并为父分忧,敢于把责任揽到自己的肩上,力尽儒家的孝道。
     
      二、湘漓避难时期
        万历三十一年(1603),云汉父绍勋有意辞去土州官的职务,想过比较闲逸的生活,以便有更多的时间用在钓鱼、赏月、吟诗、刻石等倾情山水间。两个儿子中应由那个儿子来袭职呢?照理应由嫡生的儿子——云汉来承袭,但绍勋却宠爱庶生雷汉,有意让雷汉承袭,加之头目黄玛从中煽动,雷汉便称兵抢夺承袭权,云汉秉承儒家孝道的思想,不忍骨肉相残,不予针锋相对,而采取离家到外地避难的方法,以等待时机。明朝朝廷基本肯定云汉的做法,叫他回去“管事”,但他考虑到回去仍会有不测的事件发生,便采取在外地继续观察的态度,好不容易过了十年,即到万历四十一年(1613)三十五岁时,便回到泗城的边界。云汉共有三个亲兄弟,其中嫡生二个,庶生一个,他是次嫡生的,嫡生的长兄可能早已夭折了,此外虽还有二十五个兄弟,但都是堂兄弟,是其父三个兄弟生的,只不过是按习俗统一排行而已。此时他的庶弟雷汉因从征交趾早已阵亡,在袭职上已无竞争者,其父亲当然也很希望他早日回来,但他为什么不愿直接回到泗城家中?这是出于让父亲继续尽职又方便就近随时照应父亲的考虑,同时也表明他是父职的承袭者,于同年即以泗城土官的名义向朝廷贡方物,直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十岁时,因父亲去世才回到泗城家中,这样他离家在外地避难共历一十五年,时间确实不短。在这一十五年中,云汉是怎样过的?有什么感觉?他在作“和父诗”后说:“余遭家多难间离,奔走湘漓将二十载,习若飘篷。”把在外的十五年生活比作飘篷,因此他在晚年特写了四首渔家诗,以表达他对十五个春秋的感受。第一首是:“未央前殿罢朝议,舜死(注1)苍梧二女悲。烟艇水涯闲岁(注2)月,不知天子改元时。”未央宫是西汉高帝刘邦即位后在长安所建,其前殿专为刘邦接见群臣和议事的地方,此句比喻明朝廷对泗城州发生的州官袭职事件的议事。第二句是传说五帝时舜帝巡视南方死在苍梧,他有两个女儿自然会感到悲伤,此句比喻他自己离开泗城流落湘漓后,他的女儿也会感到悲伤。后两句是说他过飘泊的清闲岁月中,消息十分闭塞,并不知家中和朝廷有什么变化,自然是很苦闷的。第二首诗是:“雾艇烟溪潇潇青,孤村买酒白瓷瓶。月高霜重蓑衣湿,解网收纶过别汀。”这首诗是说在湘漓避难时,住在一个孤村里,当地是青一色的,彼此都很熟识,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人,又拿着一个当地少有的白瓷瓶来买酒,便为人们所注意,时间长了便会被人猜测和议论,就象月高霜重蓑衣会被打湿一样,而只好离开那里换个别的地方,就象解网收纶过别汀一样,过着流浪的生活,实出于无奈。第三首诗是:“红蓼河西苦竹丛,舟行不忘水西东。寒灯夜饭宿孤屿,细雨潇潇任打篷。”这首诗是说虽然在外感到孤苦伶仃,并象细雨瀟瀟那样遭受各种打击,但始终能辨别方向,意志并没有消沉。他在自传中说:“湘漓避难,气概自如,不为时势所困。”这一时期,他充分利用闲暇的时光,“人世之书无不了了,五经百子蕴籍……”无不穷究,“静则泽畔竹吟,动则仗剑起舞”,千方百计为自己充实文韬武略,为将来袭职做准备。在这期间,他可能研读道家的经典较多,所以他说“晚年好道,道名狂仙,又称太上羲皇”,道家的思想对他晚年影响很大。第四首诗是:“长汀联网石苔斑,两岸桃花水兜(注3)湾。怪得余且非韵士,轻抛名字存(注4)人间。”这首诗把自己比作长汀石上生长的斑驳的苔藓,比作随水湾而转的两岸桃花,桃花生长在两岸,开花虽很艳丽,但却不能自主,而随着水湾兜转,他此时的景况也与此相似,把自已看作是一个平常人,对未来也不抱什么奢望,能被人民群众有所认识和了解,也就心满意足了。正是这种思想培育他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不脱离群众的作风和遇事应变的能力,为以后袭父职、担负重任、处理大事准备致胜的条件。
     
      三、袭父职时期
        万历四十六年(1618),云汉父亲去世,他也就从边界回到泗城家中,处理父亲的后事并袭父职。时隔十五年回家,他特别感到“物换时移,凄凉并含,非苦囊比。”林梦琦在石刻中说:云汉“逢春秋每思父母,辍泪流涕,衣襟潦倒,(象)山东人。”此时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重辟草莱,再开荆棘,而葺衙院、街道、关津”,改善施政条件。过了三年到天启元年(1621),他把对父亲和祖宗的怀念倾注于诗、对、题词和石刻上,针对父亲的“钓诗”,和着父亲的诗韵写了“和父诗”,针对父亲的“钓月耕云”、“枕流潄石”的题词,写了“月印寒潭”、“水色山光”和“尚性”的题词并刻于汾洲钓鱼矶的石壁上,充分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和景仰。为使后人不忘自己的老祖宗,又把岑氏族谱刻于五指山的山崖上,彰显孝的精神。可过不久,一个艰巨的任务便落在他身上,在邻近的贵州,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元年的八年间不断发生苗乱,朝廷命云汉发泗城土兵前往征剿,并派钦差广西的提刑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左参议监军分守左江道的林梦琦专门赴泗城督促,这期间不知出兵了多少次,打了多少仗,肯定都取得了胜利,受到各级官员推崇和朝廷升赏,前后记录有多次不同的行奖奖语,最早于天启元年有本省大中丞赵世匡的奖语云:“(宇)节靡二,奋勇独前,诚疾风之劲条,为当关之虎豹。”次年本省大中丞何任晋的奖语云:“一腔忠赤,屡效万劳,耻叛当之真心。”后黔中大中丞李需、黔直指史继缘联合提请升云汉为广西都司佥书的题奏中说:“广西泗城州服色土官知州岑云汉斌兼资,智勇并著,征播屡树奇功,殄苗匡收异绩,力援黔难切缨冠,此一员也,相应按擢以辅危黔者也。”总督川黔湖粤大中丞杨述中的行奖奖语云:“一腔忠孝,八面威风,熊虎屡树荡寇之功,统貔貅叠著勤王之绩,纯心靡二,义胆无双。查得广西泗城州服色土官知州岑云汉素晓兵机,深明韬略,不避患难以援危,会育从容而就义,此一员也,相应优异,擢副总兵职任以翼危黔者也。”北京兵科兼湖广道御史徐卿白荐语云:“查广西泗城州服色土官知州岑云汉文知孔孟,武司孙吴,为越西之屏障,作贵竹蕃篱。此臣者正所谓边疆之臣也,相应超出常挤以励忠臣者也,予云汉一疆之臣也。”此时云汉的职衔已是广西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右佥书兼知泗城州,提督汉官、土官兵,加衔授黔副总兵,于天启六年(1626)秋八月把上述题奏和行奖奖语刻在五指山崖壁上。到崇祯元年(1628),钦差总督五省军务兼理粮饷巡抚贵州等地方、太子太傅、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卫使张鸣鹤奖援黔副总兵岑云汉曰:“忠心效顺,矢志勤王,屡立荡寇之功,叠树寨旗之绩。”到崇祯三年(1630)云汉的职衔再被提升为广西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兼掌泗城州印务,加衔授黔总兵官统督汉土官兵右军将军。至此,在广西岑氏的历史上,除始祖岑仲淑、二世祖岑自停、七世祖岑世兴外,再没有人获得如此高的职衔了。林梦琦在总结他的功绩时说:“粤楚蜀黔多诛不臣,最有功于国者也。”然而云汉对这许多褒奖并不十分看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在自传中说:“爵禄尊荣,不为簪组桎梏;名声远播,恐其俪倚逾廷。”他深谙道家的思想,老子道德经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他在《游东湖记》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嗟乎人生如隙,世事如云,仙境难遇,真境难登,行乐不可极,报道以安生,尺宅微可守,寸田亦可耕。”他把这些荣誉看作可有可无,他在自传中说:“有而不有,无而不无,有无之间心中常寂。”他不以这些荣誉去吹嘘,“不事逢迎而朱履恒填户外,不胜杯爵而绦蚁常注樽中”,他不骄不傲,却获得更多人的尊敬。他根据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思想,曾一度对连年征战、混迹尘途感到厌倦,“超然有出世之想”。然而客观形势是不可能让他出世的,他直到去世共在位二十六年,其中袭职后用于州治整顿花了三年,接着奉调出征前后花去了约七年,真正用于州治的时间也只有十五六年。在这十五六年中,他在治理方面有些什么举措?谱、志均无记载,我们可以设想他晚年好道,在治理方面会秉承道家的思想,即“无为”而治,就象我们今天采用简政放权的办法,让人民群众充分自主创业、自力创新那样去推动经济发展。明末泗城州的经济,现今我们也未能找到什么数据,但从云汉的《游东湖记》中也可略见端倪。云汉于崇祯三年(庚午)秋与友人从汾洲乘舟顺流而下,“四十里抵西州,隐隐山谷中茅屋数间,烟风雨三片半遮半掩,倚竹偎江,白芷浮天,绿波平岸,村人□□往来其间以相迎送,隐若画图。至夜投宿村中,村人献芹,渔人献鳜,命庖人蒸红菱,切白鸡,出青银买白酒”,这段话是对一个僻静、闭塞的小山村所显现的物阜民安、热情好客所作的描述。回程途中,“三宿达郡,□□望于□□如董,市井奔逐,花街柳陌,率然一新,”这也是对一个小乡镇繁荣景象的描述,这些都发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是连年征战后的第三年。在连续出征约七年当中,泗城人民在人力、物力上不知付出了多少,作出了多大的牺牲,很需要休养生息和恢复生产,可只过了两三年就有如此好的景象,不能不说是个奇绩。崇祯九年(1636)云汉作《题江引》和《渔家诗》,十一年(1638)六十岁时作《岑天章自传》,与崇祯三年所作的《游东湖记》分别刻于汾洲钓鱼矶和五指山的崖壁上,努力营造重视文化教育的氛围,促进人们注重文化教育,不断更新观念,改变不良的习俗,接受新的生产技术,改变泗城落后的面貌。云汉对泗城的崇山峻岭并不嫌弃,崇山峻岒也有它好的一面,从旅游资源上说,不认为只有洞庭彭蠡可以游玩,在崇山峻岭之中、僻壤之间、弹丸之内也有荡荡巍巍、灵物感人之处,只不过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而已。他于天启元年(1621)所写的那副“四山高耸,一水中流,是为泗中形胜”的上联,正是把泗城的地形看作是一种优势,号召人们去热爱它。“百粤推尊,两江上郡,长承天上恩波”的下联,是号召人们在当局的关怀和支持下,继续为把泗城建设成两江的上郡、成为全国所尊崇及仰慕的地方而奋斗。云汉不负泗城人民的重托,他做了他应做的事,他理政完全着眼于人民,他在《游东湖记》中与友人谢子嘉的对话,也映衬了他为政的理念,这段对话是这样说的:“子嘉曰:‘□□赤壁,吾二人何如东坡、佛印之游乎?’吾曰:‘游一也,兴一也,趣一也,情况不殊,二公处于画外坤乾,志在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余二人处于壶中天地,心存乎水中,虎啸谷里,龙吟宁了自快,何必东南望吴楚胜负,品孙曹而浚以为游,赏之胜概者也?’”云汉的理政观念与人不同,他不象有些人身在属地而心在外,追求的是象“江上清风、山间明月”那样的政绩,做表面文章,把它作为继续升官的资本,而云汉则身心与当地人民融合在一起,为政完全从当地人民的利益出发,人民需要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决不强迫命令。“无为”之治,并不是说不要政令,而政令不能凭主观意志和揣测,而要符合人民的需要和想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能妄为。云汉是看到群众得到了利益,得到实惠,生活改善了,他就感到“自快”,决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这样想,这样做只经历了十多年,便于崇祯十七年(1644)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谥授中宪大夫、奉国将军。
        云汉去世后,他的后人把他安葬于俗叫啸天龙的山崖上,其实岑云汉的一生就象一条生气勃勃、很有活力的啸天龙。他青少年时,活活泼泼,崭露头角;青中年时期,他藏龙卧虎,沐浴于湘漓之水,使之强筋壮骨;壮年时期,他翻腾于云贵高原和蜀中盘地,叱咤风云,除妖降魔;数年后他又回到四山高耸、一水中流的泗中溪峒,变得温文尔雅,似智非智,似愚非愚,静听丝竹,动则泼墨书画,描绘壮丽蓝图,吟咏自快,与民同乐。他的一生,既是土知州、黔桂两省总兵、将军,又是文学家和思想家,是一疆之臣,他的去世确实令人婉惜。今天我们重温他的事迹和著作,探寻他的思想,倍觉“山高而水长”,我们在景仰之余,忍不住要把这条龙高高举起并舞起来。
     
                                            20161月于南宁
     
     
    1:石刻中舜字后的字不清,有的引文作“至”字,有的空出,笔者从舜帝的传说中作“死”字。
    2:有的引文作“间戴月”,笔者再细看石刻照片,这三个字的头一个字象繁体字“閒”,简体字作“闲”,第二个字象繁体字“岁”,简体字作“岁”,“闲岁月”比较符合词意。
    3:笔者再看石刻照片,此句第五个字是草书的“水”字,不是“月”字,第六个字是“兜”字,与繁体字“兒”相近,连起来用“兜”字比较合适。
    4:此句第五个字,有的引文作“在”字,笔者细看石刻照片,认定为“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