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氏留言
-
岑延旺于2022-10-27的留言:
湖南永州江华岭东一带散布着岑氏,因为文革时期族谱被毁,但是按照广西西林字辈排序,不知道我们是哪里来的了,老一辈说以前跟桂岭一带岑氏族人有联系,进入21世纪后,没联系了……有没有人考证一下。 -
岑卫东于2022-05-13的留言:
岑氏亲人们,大家好!我是岑卫东,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机缘巧合吧,终于能在这里见到如此多的岑氏亲人们围聚一堂畅所欲言,很是心慰,同时也带着一丝丝的遗憾!因为我还未出生时,爷爷(岑定伍)就不在世了,后来妈妈生我的时候,又遇上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可能是文化大革命复杂的氛围和我俩兄妹当时还小的缘故吧,爸爸(岑国玉)一直守口如瓶,极少对我们兄妹俩谈起他的身世和爷爷的事情,甚至我妈妈都不知道一丁点。再后来,我爸爸有一天突然得了急病,很快就离我们而去了。我现在只有了解到爷爷(岑定伍)有一个兄长,在逃难时失散了(名字不详),之后爷爷就做起了生意,并雇佣了工人协作 他,听说爷爷的生意还做得不错(当时那个时代,我爷爷属于榨取贫下中农的血汗,走资本主义道路,政治身份不良,是要受到批斗和坐牢的)。不知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否找到一点点的线索否?愿上天给我一点希望,也愿能从岑氏宗亲网里能得到一点点的线索。万分感谢!! -
岑炳旺于2022-04-02的留言:
我们想增加人才库,有一位岑氏后裔在南宁二中任副校长,另一位在平乐县交通局任副局长。 -
岑勇于2022-03-08的留言:
祖墓碑文: 莫为之前雖美弗彰,莫为之後雖盛传我,祖之前後,世襲於朝,而受爵者,其历有可纪矣。 一始祖岑公諱彭。汉马功劳擢授廷行大将军乃湖广襄汉南阳始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世铿。擢授怀远大将军乃溪洞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珍。擢授盟威大将军亦溪洞复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伯颜。擢授田州中顺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泰。擢授恩州奉训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辉。擢授岜鈴汎官总司守也。 一始祖岑諱光裕。为国亡身,蒙上宪不忍昧功臣,柱碑立祠,以祀之留後。仲述分住于此,只克全後裔分为五枝,有孙国泰初头门庭,继後子孙荣昌。皆由祖德流芳,以及於今孙等,歆潜恐夫特著表於,兹以头不忘之意耳。 -
岑厚霖于2021-11-18的留言:
自从19年我爸过身之后,我就一直没怎么接触岑氏宗亲的事和东西。今天忽然好想我爸,点开了他的微信头像,看到朋友圈,发现了这个宗亲网的链接,就进来看看。我想说 是,家里还有很多我爸当时收集什么关于族谱的资料。不知道有没有人需要?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不用放在家里蒙尘。
岑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岑氏要闻
也谈岑溪岑氏始祖公和来源问题
信息来源:岑氏宗亲网
作者:
更新时间:2016-05-31 22:53:36
也谈岑溪岑氏始祖公和来源问题
岑时一
今年四月二十五日,岑溪岑氏宗亲举行“桂东南岑氏始祖(宋)知苍梧军都督旨乐公”落籍及世系研讨会,笔者有幸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只安排一天时间,上午去参观一座古墓,被认定是“宋代旨乐公墓”,下午召开研讨会,尽管于当天举办者印发了主旨发言稿及相关资料,由于时间紧,多数人都来不及看,因此研讨会上的发言多数讲客套话多,对桂东南岑氏始祖是不是旨乐公?旨乐公是不是于宋代(南宋)任过苍梧军都督并知州事?所参观的古墓是不是旨乐公墓?多数发言都未涉及。
由于 第二天(四月二十六日)又要去参加梧州·苍梧岑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暨慈善基金会成立大会,当晚多数人便离开岑溪赶去梧州,二十六日下午参会后,笔者便乘车经桂平回南宁。在岑溪虽只逗留一晚和一个白天,却深感岑溪宗亲寻根问祖之殷切,对由此所作出的巨大努力而深感敬佩,我怎能置之度外,不闻不问?回到南宁,对岑溪宗亲印发的资料我又看了好几遍,便想把我的看法写出来,供岑溪宗亲参考。
一、岑溪县名的由来与岑氏居住无关。
现在岑溪的岑氏宗亲都觉得岑溪这个县名的由来与岑氏很早就在这个地方居住和为官有关,这种认知和愿望是好的,但毕竟我们要以史实为依据。据了解现居住岑溪的岑氏延续至今只有十七世,按平均二十五年传一世推算,其一世祖应生于明朝万历十八年(公元1591年),距今四百二十五年左右。而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宋人编辑的地理总志叫《元丰九域志》,据《中华文化辞典》说,此书于元丰三年(1080)成书,后进一步修改,书中所载政区(4京、23路、242州、37军、4监、1235县)实为元丰八年(1085)之制。该书载在广南西路辖下有藤州,治镡津县、管辖镡津、岑溪二县。从此古籍看,至少于公元1085年的北宋元丰年间就已有岑溪这个县名了,可以肯定县名在前,岑姓入住在后,并且相距五百多年。因此我们不要感情用事,而应尊重客观史实。
二、旨乐公的官衔和支系图没有史、志、老谱的记载,也没有文物的考证。
笔者数年前曾在岑氏宗亲网上看到广东化州岑汉茂族弟于2009年6月所写的“岩贵公及其后代的探讨”一文,文中说:“岩贵公在远祖旧谱中记载甚简,如载于浙江、广西谱中只有‘正淑公四子,号古野、太学生’几个字,在广东旧谱中只多‘配林氏’几个字。……就是岩贵公长房旨安公传下的旧谱,也仍有不少探讨空间”。该文说到岩贵公次子时说:“按谱记,岩贵公次子旨乐公字仲毅,仕南宋广南西路训导,落业桂东,为今之广西桂东岑氏始祖。”而于2015年春印发的《粤西岑氏总谱》,在世系表中说:“三世旨乐——字仲毅,岩贵公次子,仕宋广南西路(广西)训导,知苍梧军都督,授知州事,妣陈氏,长子甚公,落业桂东,为广西桂东岑氏始祖,旨乐公落居桂东至今已历约八百年,子孙繁衍昌盛。”《粤西岑氏总谱》还收录了清雍正九年廿一世孙高州府文林郎作贵手敬序的《化州岑氏族谱》序原件影印件,同时附有旨乐公以下共六世的“支系图”。作贵公的序文在说到岩贵公时只说:“岩贵翁妣林氏、梁氏,林氏生二子旨安、旨乐。”该谱是记载旨安公支系的,所以序文只说到旨安有个弟弟叫旨乐,只说到旨安公的官职和子孙,没有说旨乐公的官职和子孙。本人没有看到过《化州岑氏族谱》,相信该谱其它部分也不会有旨乐公官职及其支系图的记载,如有这些记载,应早就会影印出来了,这对桂东岑氏不是更有用、更有说服力?对旨乐公的官职和支系图,笔者认为不是根据史、志、老谱的记载,而是在错误的思想指导下,于当今分析和推断出来的,其明显错误有以下几点:
1、旨乐公不是宋(包括北宋、南宋)代人,而应是元代人。
旨乐公在广东古谱中被列为“第三世”,与岩永公儿子宗宽、宗孔岩富公子应东(号东堂)岩贵公三子继远同辈,这些堂兄弟都出生或生活在元代,《恩平岑氏族谱》载:宗宽在元成宗元贞(公元1295—1297年)迁来大江。《新宁岑氏家谱——南海九江乡岑氏族谱引》载:东堂元初迁居南海之九江。《新宁岑氏家谱》还载有一篇“南恩州岑氏族谱引”,该引文落款为(明)永乐三年岁次乙酉(1405)朔旦六世(从正叔公算起)孙任广西教谕南金识,这个时间是南金亲自所书,是绝对准确的。以这个时间按二十五年传一世推算,则他的三世祖宗孔公便是生活在1330年左右,即元朝明宗至顺年间。《郁南岑氏族谱》载:继远(列三世)生于元丙戌,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再以《化州岑氏族谱》作序者、二十一世孙作贵公的作序时间(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按二十五年传一世往上推算,其三世祖旨安公应在公元1281年即元世祖至元年间做官。这些堂兄弟或胞兄弟都在元朝出生或生活,作为旨安公胞弟的旨乐公却说是在宋代(或南宋)做官,这显然是错误的。
2、说旨乐公于宋任广南西路(广西)训导,知苍梧军都督、授知州事,没有任何历史资料依据。
《元丰九域志》载,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广南西路只设三个军,所谓军,就是军管,三个军都设在当今的海南省,即昌化军,治宜伦县,辖宜伦、昌化、感恩三县;万安军,治万宁县,辖万宁、陵水二县;朱崖军,治今三亚市崖城,辖临川、藤桥二镇。除此三个军外,广南西路再没有别的军,更没有苍梧军这个建制。从“知苍梧军都督授知州事”这个官衔看,是以都督为主兼管州事,肯定就是军管,与海南岛的三个军无异。又根据由张明庚、张明聚编著于1996年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一书所载,南宋时期广南西路行政区划设置与北宋大同小异,广南西路仍为三个军,其中朱崖军改称吉阳军,也没有苍梧军这个建制,梧州仍叫梧州,也只领苍梧一县。到了元朝,海南的琼州改为乾宁安抚司,南宋的昌化军改为南宁军,仍是三个军,没有苍梧军,梧州改称梧州路,仍只领苍梧一县。由此看来,旨乐公知苍梧军都督,无论是在北宋、南宋和元朝都是不存在的。也许会有人说,这个“军,”不是军管的军,而是统领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军”,要知在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元代不管州事只统领一州或数州(路)的军事长官,宋代叫“巡检”,元代叫“千户府”或“镇抚”,而不叫“都督”,在职衔称呼上不符,所以也很难肯定旨乐公是管一州或数州军事的长官。那末,旨乐公又是否任广南西路训导和授知州事呢?广南西路是宋代(包括北宋、南宋)的行政设置,梧州是广南西路的一个州,苍梧是县名,是梧州所领的一个县,旨乐公是元朝人,在南宋还未出生,元代人不可能在前代的宋朝当官,到了元朝,梧州改为梧州路,路的长官称“总管”,如仲淑公八世孙怒木罕公于元朝延祐元年(1314)被仁宗授予来安路总管职衔。官名既不是“总管”,那旨乐公也不可能在元朝的梧州路任职。
3、“旨乐公支系图”的真实性是经不起推敲的。
上述说到旨乐公的名字只有作贵公的序文中提到,仅此而已,其官职、子孙和居住地没有任何历史资料记载,可说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在这种资料严重缺失的情况下,怎么能在几百年后的今天突然冒出一个连续六世的旨乐公支系图来?笔者注意到旨乐公支系图“第六世”有个叫宥才的,据《怀集岑氏族谱》序文说:“明洪武二年(1369年),岑宥才从南雄珠玑巷经广西岑溪迁徙到宁洞七单(桥头)定居。”宋、元、明、清时代,南雄珠玑巷是江西和广东省的主要通道,岑宥才不会是南雄珠玑巷定居者,迁出地应是江西,从江西迁入岭南只能经过珠玑巷。如果岑宥才是从江西经珠玑巷初次迁入,那他就不一定是正淑公及旨乐公的后裔,很可能是淳淑公的后裔。当今贵州三都有淳淑公支系的老谱,该谱说到淳淑公有个儿子叫奉生,因其堂兄岩富要到江西饶州做官,便跟随堂兄从浙江到江西,后在江西定居,繁衍到十五世后有个叫总峰的原任江西九江镇守,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奉旨黔桂安民,三个儿子作随军部将,战息,公回南京,留下三个儿子卫戍黔地,是为江西入黔一世祖。从该谱这些记载看,江西岑氏多为淳淑公后裔,岑宥才既是从江西经珠玑巷迁入,那他也很可能是淳淑公在江西的后裔,与旨乐公世系无关。《怀集岑氏族谱》序只说岑宥才个人迁入,没有说他有多个兄弟随同迁入,而《粤西岑氏总谱》的编者看到岑宥才迁入的资料,便觉得这个人可资利用,便将他“绑架”到旨乐公支系上,并根据桂东县数的需要,一下子给他配上了七个“亲兄弟”和“堂兄弟”,都冠上“宥”字派,然后便一个一个地分派到桂东各县去,并定为这些县的岑氏传芳者。在趣的是,这个分派是很严格的,一个兄弟只能去一个县或两个县,没有两个兄弟同去一个县的,因此他们不是自由迁徙,而是人为的分配和加工,用以说明旨安公是桂东和怀集的“岑氏始祖”。
我们再看“旨乐公支系图”,旨乐公“退休”和“落业桂东”后,似乎他和他的四代子孙都一直居住在梧州或苍梧,没有到其他地方去过,到了第六代,各“兄弟”便一下子都从梧州出发,全部被打发到各县去,除当今的昭平和蒙山外,桂东各县全被这些“兄弟占领”了,还“占领”了桂中和桂南部分县,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吗?这样的编造其破绽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在这里需要顺便说一下苍梧和藤县岑氏族人的来源问题。从以上所述已可基本否定旨乐公是桂东岑氏始祖后,则苍梧、藤县岑氏来源的问题便会提出来了。苍梧、藤县以至平南都是沿西江的县,古代交通主要以水路船运为主,如宋代的苏东坡在广东惠州进一步被贬海南岛后,其去回行程大部分都是沿水路坐船经过西江和从藤州汇入的北流河,至今在北流、容县和藤县的县城都有纪念苏东坡经过此地的古迹。本人看到近年编撰的广东《郁南岑氏族谱》,该谱编后记说:“据考证,郁南岑氏主要有两大支系,一是之麟公、之豹公、支凤公三兄弟(属广东岑氏二世祖岩贵公后裔、广东岑氏第十世祖)在明朝万历年间从顺德沙滘迁入西宁(今郁南)丹碧村定居;二是伯山公(属广东岑氏二世祖岩富公后裔、广东岑氏第十一世祖)在明朝万历年间从南海九江迁到西宁(今郁南)这辽村定居。”而丹碧村和这辽村离西江岸边都很近。该谱编后记说的岩贵公后裔是指岩贵第三个儿子继远公后裔,不是旨乐公后裔。顺德沙滘和南海九江都在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上,居住在这些地带上的岑氏族人于明朝或因做官、或因讲学、或因经商而沿着珠江和西江上溯而到达西宁(今郁南)、苍梧、藤县及平南,或先到西宁定居后,其后人再沿江上溯到苍梧、藤县和平南,特别是苍梧与西宁相邻,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一般说来,桂东的苍梧、藤县和平南的岑氏族人属正淑公后裔是没有太大疑问的,问题主要是属那个支系,比如郁南岑氏就有两个支系,都不是旨乐公支系,要分清支系,还得作出更大的努力。
三、 重庆岑氏和广东怀集岑氏都不是从岑溪迁入。
重庆于清咸丰十年(1860)编的《岑氏宗谱》在“纪姓”一文中说:“吾族出自周姬渠之后,始封岑国大夫,以国为姓,……(约残缺四字)即今广西省梧州府岑溪县。……”所谓纪姓,就是记述姓的来源。这篇文字主要是说明岑姓的来源和变迁的。值得推敲的是残缺的四字究竟是甚么字。笔者联系前句和后句,按其意思认定是“其地岑亭”四字。可以看出这篇“纪姓”的作者不知道岑亭在甚么地方,可能他去查全国的地图,查到广西省梧州府有个岑溪县,于是便把当时的岑溪县当成西周的岑亭,这个认定显然是错误的。正因为这篇“纪姓”已残缺了四字,当今重庆的岑氏族人没有深入分析判断,看到“纪姓”中有“即今广西梧州府岑溪县”的语句,就认为重庆岑氏是从广西岑溪迁入的,这纯粹是属于误读。其实重庆《岑氏宗谱》在谱序中开头就说:“岑氏世系由楚入蜀。”楚是湖北,蜀是四川、湖北和四川都属长江流域,重庆的岑氏先祖是从湖北沿长江迁入四川的,当时重庆归四川管辖。从湖北入四川因有长江水路,交通比较方便,而从岑溪入四川重庆,交通相对要困难多了,是不便迁徙的。
至于说广东怀集于明朝的岑宥才是从岑溪迁入的说法则有些牵强附会,《怀集岑氏族谱》序是这样说的:“明洪武二年(1369),岑宥才从南雄珠玑巷经广西岑溪迁徙到宁洞七单(桥头)定居。”岑宥才迁徙中只是路过岑溪,他本人没有在岑溪停留定居,更没有在岑溪繁衍后代,还是他本人风尘仆仆,马不停蹄经岑溪来到怀集定居,准确地说,岑宥才是经南雄珠玑巷和广西岑溪从江西迁入怀集的。
四、从江西经珠玑巷迁入岭南的姓氏要就具体人和具体时间分析并确认其为本姓本支系首次迁入者才具历史意义。
正淑公是浙江余姚人,曾在北宋京城做官,后受宋仁宗派遣,先后在广东惠州和肇庆做官(见北流《丹花岑氏族谱》),其弟仲淑因随狄青平侬智高之乱,于同一时期到了广西。正淑公从京城到广东走的是水陆交替之路,肯定是从江西经南雄珠玑巷入广东,其五个儿子,有的有官职,至迟也会在此后的二十年内即北宋神宗熙宁末年之前经珠玑巷来到广东与其父团聚。因此广东岑氏族人说其祖先是经珠玑巷来的,这句话没有错,而且是本姓首次经珠玑巷迁入的,也就很有历史意义。怀集岑氏族人岑宥才,也是本支系首次从珠玑巷迁入,也具历史意义。正淑公及其五个儿子先后迁入广东后,接着从第三世起约有七世到八世因种种原因情况不明,明代以后编的广东古谱便都缺载了七到八世,原列的第三世,如宗宽、宗孔、东堂、岑显、旨安、旨乐、继远等都在元代出生,应为第十世或者第十一世(见笔者另一篇叫“广东、广西岑氏始祖兄弟俩出生时间差距存疑的探讨”的文章,已发表在岑氏宗亲网上)。而化州岑汉茂宗亲于2009年6月发表在岑氏宗亲网上名叫“岩贵公及其后代的探讨”一文说:“据考,岩贵公约生于北宋南宋之交,约公元1120-1130年前后。……少年时随父正叔公居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在太学(皇家学院)读书。……据考,岩贵公学成后被授经儒士,在朝为官。岩贵公一家居都城时间最久。……岩贵公到了晚年才携梁氏及三幼子迁广东顺德沙滘定居。……按谱记,岩贵公次子旨乐公字仲毅,仕南宋广南西路训导,落业桂东,为今之广西桂东岑氏始祖。……考南宋嘉定元年(1208)历史地图,旨乐公是从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出发,由江南西路(今江西省)经南雄州(今广东南雄县)珠玑巷进入广南西路为官。”这一段阐述最大的错误有两点,一是把北宋时代岩贵和元代的旨乐都说成是南宋时代人并在南宋做官,笔者在前面已说到正淑公是在宋仁宗时代做官的,他的第四个儿子岩贵在进入南宋前早就迁到广东并在广东去世了。旨乐生于元代,岩贵公与旨乐公中间相隔七到八世,他们之间不是父子关系,旨乐公应是岩贵公的第八代或第九代孙,所以旨乐公不可能从南宋都城临安出发首次经江西和珠玑巷到岭南。如果旨乐公在元朝因求学、或应考、或做官从广东经珠玑巷到北方,然后再从北方经珠玑巷回到南方,这样的经珠玑巷往返就不具任何历史意义。《粤西岑氏总谱》的编者可能知道桂东有其先人经珠玑巷进入岭南的传说,对待这个传说不是首先去与正淑公和他的五个儿子相联系,而却特意和具体说明是旨乐公“从南宋都城临安出发,由江南西路经南雄州珠玑巷进入广南西路为官”。很明显这是在迎合桂东族人的传说,引导他们认知旨乐公是桂东岑氏的始祖。既然旨乐公又是在广南西路和梧州做官,退休后又落业桂东,又有其支系图表,又是经珠玑巷来的,有了这几方面足够的“理由”,还怕有人不相信旨乐公是“桂东岑氏始祖”吗?
五、岑溪岑氏从北流迁入仍是最大的可能性。
岑溪是非西江沿岸的县份,与苍梧和藤县有所不同,其始祖从北流迁入并为仲淑公支系的可能性为最大,有以下理由:
1、北流丹花大沙田有一本编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的《岑氏家谱》,该谱说丹花岑氏始祖琮公的第七世孙梓成迁容县。但现今容县的岑氏族人比较少,而与容县相邻属岑溪管辖的昙容和南渡两镇,岑姓人就比较多。从北流到岑溪必经容县,会不会在记载上错把经过地当成迁入地了?或许先迁入容县,过了不久再迁入与容县相邻的岑溪乡镇,这都是可能的。梓成迁出的时间家谱没有说,但作为第七世孙,是可推算出其大体时间的。岑琮公是于明朝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迁入北流的,迁入时已近六十岁,是带着五个儿子全家迁入的。到第七世只增延了五世,历时为一百二十五年左右,再假定梓成搬迁时已三十岁,则其大约于公元1618年即明万历四十六年前后迁入容县或岑溪。而岑溪至今发现有岑姓最早记载的是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作序的《余氏族谱》记其祖九凤公元配为岑姓,称岑太婆,其儿子有昌生于前明丙戌年(应为清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以此推算,岑太婆应生于公元1621年即明朝天启元年左右,是梓成公迁入后的第三年,在时间上是衔接的。梓成公迁入时可能已是三十岁左右的人了,因此岑太婆就很可能是梓成公的女儿。再者,上面已说到岑溪岑氏到现在只传了十七世,则其始祖公约生于公元1591年即明历十八年前后,与梓成公生于公元1588年的推算基本一致。
另外值得联想的是岑溪南渡杨冲有个始祖公叫岑云成,云成与梓成有可能是两兄弟,也与其兄一起或稍后迁入岑溪,而丹花大沙田岑氏家谱有可能因资料不全而漏记了。
2、刘邑侯赠余氏谱序中有“余氏居岑巅末”之句,“岑巅”是地名或山名,这个山、这个地为甚么叫“岑巅”,就很可能是岑姓人最早落户的地方。本人没有到过这个地方,非常遗憾,可以想象岑姓人来到这里之前是无人或很少人居住,这个山、这个地没有名字,而海拔又很高,后有岑姓人在这里居住,于是便以“岑巅”命名,这才真正是以姓氏命名的地名或山名。无独有偶,岑溪昙容镇岑氏族人较早居住、并视为“下山龟”风水宝地、现为岑氏祠堂座落的村庄叫“大村”,而北流丹花岑氏始祖琮公落户的地方也叫大村,看来这不是巧合,很可能是岑溪岑氏族人为纪念祖公迁出地,也就把原来没有名字的村庄以祖宗迁出地命名,以表示岑姓的来源,现在我们有很多岑姓居屋,在厅堂或门额上写“南阳堂”,就是纪念最早的老祖宗是在河南南阳的,看了这些命名,就知道这个姓氏是从那里来的。
3、岑溪的南渡特别是昙容明朝以前都为偏僻的地方,生活条件不会很好,居住在珠江三角洲或西江沿岸的岑氏族人特别是有官职的人,除非为了逃难,决不会从富庶的地方迁到落后的地方。而北流大村、丹花是处于云开大山——天堂山脚下,地理条件与昙容的大村十分相似,而昙容大村当时可能很少有人居住,从北流大村迁来不会使生活下降,只要勤劳,会有更多的土地可以耕种,生活会越来越好,这个搬迁肯定是值得的。
4、北流丹花岑氏始祖琮公墓座落在大村旱坡坪,坟地叫“渔翁撒网”,据丹花老人传说,以往岑溪岑氏族人经常回来祭拜琮公墓,“渔翁撒网”这个风水坟地曾深深铭记在岑溪岑氏族人心中,代代相传不忘,近年则有更多的岑溪岑氏族人于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这个固定的日子回来祭拜,北流与岑溪岑氏族人往来更加密切,这是有历史渊源的。现在岑溪也有许多古墓,也都是风水宝地,如这些墓是岑家的,则应是明代以后的墓,决不会是南宋时代的墓。
基于以上几点理由,笔者认为岑溪岑氏是于明代从北流迁入的可能性为最大,对这个线索、这个思路、这个传说并由此而建立起来的纽带不要轻易放弃。
2016年5月28日于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