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岑氏留言

  • 岑延旺于2022-10-27的留言:

    湖南永州江华岭东一带散布着岑氏,因为文革时期族谱被毁,但是按照广西西林字辈排序,不知道我们是哪里来的了,老一辈说以前跟桂岭一带岑氏族人有联系,进入21世纪后,没联系了……有没有人考证一下。
  • 岑卫东于2022-05-13的留言:

    岑氏亲人们,大家好!我是岑卫东,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机缘巧合吧,终于能在这里见到如此多的岑氏亲人们围聚一堂畅所欲言,很是心慰,同时也带着一丝丝的遗憾!因为我还未出生时,爷爷(岑定伍)就不在世了,后来妈妈生我的时候,又遇上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可能是文化大革命复杂的氛围和我俩兄妹当时还小的缘故吧,爸爸(岑国玉)一直守口如瓶,极少对我们兄妹俩谈起他的身世和爷爷的事情,甚至我妈妈都不知道一丁点。再后来,我爸爸有一天突然得了急病,很快就离我们而去了。我现在只有了解到爷爷(岑定伍)有一个兄长,在逃难时失散了(名字不详),之后爷爷就做起了生意,并雇佣了工人协作 他,听说爷爷的生意还做得不错(当时那个时代,我爷爷属于榨取贫下中农的血汗,走资本主义道路,政治身份不良,是要受到批斗和坐牢的)。不知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否找到一点点的线索否?愿上天给我一点希望,也愿能从岑氏宗亲网里能得到一点点的线索。万分感谢!!
  • 岑炳旺于2022-04-02的留言:

    我们想增加人才库,有一位岑氏后裔在南宁二中任副校长,另一位在平乐县交通局任副局长。
  • 岑勇于2022-03-08的留言:

    祖墓碑文: 莫为之前雖美弗彰,莫为之後雖盛传我,祖之前後,世襲於朝,而受爵者,其历有可纪矣。 一始祖岑公諱彭。汉马功劳擢授廷行大将军乃湖广襄汉南阳始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世铿。擢授怀远大将军乃溪洞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珍。擢授盟威大将军亦溪洞复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伯颜。擢授田州中顺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泰。擢授恩州奉训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辉。擢授岜鈴汎官总司守也。 一始祖岑諱光裕。为国亡身,蒙上宪不忍昧功臣,柱碑立祠,以祀之留後。仲述分住于此,只克全後裔分为五枝,有孙国泰初头门庭,继後子孙荣昌。皆由祖德流芳,以及於今孙等,歆潜恐夫特著表於,兹以头不忘之意耳。
  • 岑厚霖于2021-11-18的留言:

    自从19年我爸过身之后,我就一直没怎么接触岑氏宗亲的事和东西。今天忽然好想我爸,点开了他的微信头像,看到朋友圈,发现了这个宗亲网的链接,就进来看看。我想说 是,家里还有很多我爸当时收集什么关于族谱的资料。不知道有没有人需要?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不用放在家里蒙尘。

    岑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岑氏要闻

    江西访谱方三日 族世追寻三千年

    信息来源:岑氏宗亲网 作者: 更新时间:2017-01-01 16:51:19

      江西访谱方三日   族世追寻三千年
                                          岑时一


        我们岑氏繁衍到今天仍有许多梦,比如振兴岑氏、理顺岑氏的世系都是当今我们岑氏梦,随着时间的推移,要圆后者的梦就显得更加迫切。今年六月,我在岑氏宗亲网上看到了江西德安宗亲岑法满所写的“从德安《光裕堂岑氏宗谱》管窥岑氏源流”一文,真使我心潮起伏,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要飞到江西去,亲眼看看这部最为引人的族谱。我约好了广西岑氏宗亲会理事长岑仲平一起去,可六、七、八这几个月江西南昌、九江的气温高达39度,真把我这个老头吓退了。进入九月和十月,仲平又要忙于筹备广西岑氏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祭拜毓英公墓的活动,就只好把行程推到十一月初了。而到了十一月初,仲平虽然卸去了理事长的重任,却因特殊原因难以离开南宁,我就只好和广西宗亲会副会长岑仕达两人前往。由于通了高铁,当天就到达了德安,受到江西宗亲会会长岑颖和重编《德安岑氏宗谱》主编岑法满及其夫人胡晓蓉热情接待,将原来不准备全部向外公开的《长溪光裕堂岑氏宗谱》(以下简称长溪谱)毫无保留的给我们看了,完全满足我们的请求。为多了解江西岑氏的情况,我们两人又到了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同样受到岑伍才、岑细华、岑火才等宗亲的热情接待,也看了鄱阳岑氏宗谱,还得知鄱阳就是宋代的饶州,对了解岑氏支系的迁移很有帮助。总之,这次江西之行收获很大,使岑氏世系研究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现从如下三方面谈谈本人对这部族谱的看法。


    一、《长溪谱》的结构、内容大体情况
        整谱共四卷,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传记、行述、诗词和诏令等,序文略有残缺。序文共有二十六篇,其中撰于南宋末恭帝德祐乙亥公元1275年一篇,清乾隆壬午廿七年即公元1762年的有九篇,撰于道光二十三年即公元1843年的有三篇,撰于同治戊辰年即公元1868年的有四篇,撰于光绪二十三年的有五篇,撰于民国戊辰十七年即公元1928年的有二篇,无落款时间的二篇。传记共十六篇,其中撰于清乾隆二十七年的四篇,撰于道光二十三年的一篇,撰于光绪丁酉二十三年的有二篇,撰于民国戊辰十七年的有六篇,无落款时间的三篇。从序文和传记落款的时间分析,该谱从南宋恭帝乙亥(1275)到民国十七年(1928)的653年间共作了六次增补修编。第二部分是世系表,从西周渠公到东周继康公共十五世,其中二世到十四世没有出生时间,世次先后不明,作并列记载。从十五世继康公起到七十三世鸿公(鸿公以下本文不作叙述)大多数都有出生或做官时间,世系比较完整清晰,没有缺代的情况,当然也有少数世次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不合常理需要作适当调整,但不影响整体的真实可靠性。


    二、《长溪谱》是目前已发现的岑氏古谱中最为珍贵的族谱。
        《长溪谱》有五大特点,一是它填补了从渠公到岑彭公一千多年的世系,尽管无事迹文字记载无从考证,但所列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二是与南方多数省区岑氏以岑象求作为直系不同,它是以岑参作为直系的。三是世系比较完整,没有断缺的情况。四是与其它谱不同,不是以岑彭公为始祖,而是以继康公为一世始祖。五是从岑彭公至岑参公共二十八世中,不计世次,《长溪谱》与《广西谱》对照名字相同的只有八人,不相同的有二十人。不相同有两种情况,一是人同名不同,古代人多数有名、字、号三个,选用不同就对不起来了;一是人和名都不同,如岑文本的父亲是谁,多数谱和传记都说是岑之象,但岑之象是做官的,曾任邯郸令,是官宦之家,与文本自己说的出身布衣不符,所以文本的父亲不一定是岑之象,《长溪谱》就没说是岑之象。名字不同的人多数是不太出名的。
    这么一部世系比较完整和详实的族谱,其来源究竟是怎样的?谱中最早的序文落款时间是南宋末恭帝德祐乙亥即公元1275年,看来这部族谱绝不会是这个时候才开始编的,公元1275年的南宋末,绝不可能追溯到西汉以前的世系,在此之前肯定也是经过多次修编的。那最早应是什么时候编的呢?笔者注意到谱中载有两篇北宋真宗皇帝修谱的诏令,一是天禧(注:原文是天祐,“祐”是禧之误)一年(1017)四月十一日给文武群臣颁发的,一是天禧三年四月十二日给文武官员士庶颁发的。我们的祖先就可能遵从宋真宗皇帝的诏令进行岑氏族谱的修编工作。那北宋岑氏有谁从事这项工作呢?当今岑氏各谱流传有岑道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所作的《岑氏源流谱序》,从这篇序文分析,他那时确实修编了《岑氏源流谱》。与《岑氏源流谱序》同时流传下来的还有《岑氏通族序》,那时有岑氏族人辑录了《岑氏族通史》,岑道则于熙宁五年(1072)为此书作序。至今此谱此书的原著本尚未发现有流传下来的,流传下来的就只见这两篇序文。岑道在《岑氏通族序》中说:“道之征籍考系青年,今白首矣。”就是说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从事岑氏世系和有关书籍记载的岑氏人物传记等资料的考证工作,到今天头发都已白了。以此分析,他那时已是六十岁左右的人了,可以说修编《岑氏源流谱》耗费了他一生的时间。宋真宗颁布两个修谱的诏令时,岑道大约是五、六岁,到了青年时他便勇敢地响应真宗皇帝的号召,挑起了修编岑氏族谱的重任,历时四十余年,终于编成《岑氏源流谱》。这部族谱的世系应是比较详实和完整的,正如他在谱序中所说的:“求其一脉相承,历数千百年,源远流长,条分缕晰,既无华宗冒附之弊,亦无异姓渎乱之嫌,若此者,惟我岑氏欤!”而《长溪谱》正与此相同,自渠公起,世系比较完整,没有断缺,不仅有直系的记载,也有兄弟傍支的记述;不仅大部分祖公有出生时间的记载,也有少部分官职的陈述,完全符合岑道所描述的情况。因此可以断定:不仅宋真宗两道修谱的诏令而且所列宋代鸿公以前的世系都来源于岑道所编的《岑氏源流谱》。既然源自《岑氏源流谱》,则岑道的名字自应录入《长溪谱》的世系表中。查岑道两篇序文落款的世次,一是《岑氏源流谱》的二十六世,二是《岑氏通族序》的二十八世,这两者有差别,看来都有误。列二十世不可理解,不知道以谁为始祖,如以岑彭公为始祖,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已有一千多年了,世次延续起码超过三十世,二十世肯定是三十世之误,可能抄写时把“三”字抄成“二”字,少了一划。另外,“八”字可能是“六”字之误,“六”字上头模糊,只看到下面部分,便误作“八”字,所以岑道的世次应是三十六世。循《长溪谱》世系所列,从岑彭公起到三十六世便有“岑德道”的名字,会不会“岑德道”就是岑道,岑道是“岑德道”的缩写或简写呢?我们再看岑道在《岑氏通族序》中说:“自唐虞夏以降,国之大者,凡三百有四,而岑为国姓,其次五十有八。”从行文来看,“其次五十有八”指的应是世次,“其”字后面抄漏了“世”字(注:广东阳春岑超1995年将此翻译为小国五十八个,似有误)。循《长溪谱》所列世系,从得姓渠公起(其后平列的世次不计)到德道公是五十六世,写此序文时,岑道大约已有六十岁了,已有儿子和孙子了,如他没有儿子和孙子,德道的次兄德宁有儿子岑宪,有孙子岑部,到岑部也正好五十八世。另外,岑道按序文推算大约生于公元1012年左右,岑德道没注明出生时间,按其前后较近世次记载的出生时间推算,岑德道出生时间也是与岑道相符合的。因此有充足的理由认定岑道就是岑德道,只是在序文落款时作了简写或缩写。
        从上面所作分析来看,《长溪谱》是有源有据的,虽然没有把岑道的序文传承下来,但把其所编世系完全传承下来了。可以这样说,《长溪谱》是已失传的《岑氏源流谱》原本的翻版和延续,是当今我们岑氏族谱中世系溯源最远、世次最为完整最具权威和正统因而也是最为珍贵的族谱。


    三、《广西谱》与《长溪谱》的衔接。
        广西岑氏始祖是仲淑公,1997年编印的广西《岑氏族谱》说仲淑是世衡的儿子,象求的孙,经过充分论证,证明这是错的。既然仲淑不是世衡的儿子、象求的孙,那他的父亲和爷爷是谁?对这个问题,广西北流《丹花岑氏族谱》可以作出部分回答,说仲淑的父亲叫喜敬,另外他还有一个名字叫永诚。爷爷的名字没有列出,但说明是岑参的后裔。现在《长溪谱》也以岑参作为直系祖公,且岑参之后的世次也比较完整,能不能在岑参子孙的世系中找到与喜敬名字和出生时间相同或相近的名字呢?仲淑出生于公元1008年(本人考证),则其父喜敬便约生于公元983年左右。《长溪谱》与此名字和出生时间相近的便有岑德道(岑道)的叔父叫敬宗。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另外据浙江老谱记载,仲淑、正淑是岑道叔父所生的同堂兄弟,这个记载看来是对的(以前本人曾说他们来往比较亲密,就象亲兄弟一样,但世系可能是疏远的),德道(岑道)只有一个叔父,叫敬宗,则正淑、仲淑便是敬宗的儿子了,喜敬与敬宗就是同一个人了,也许从敬宗看来,不仅对祖宗尊敬,对一切好的东西他都喜欢尊敬,于是便另名叫喜敬,一个人有多个名字是不奇怪的。这样仲淑的父亲、爷爷、太祖公都可在《长溪谱》找到了,仲淑是敬宗(喜敬)的儿子,是靖公的孙子,是驸马(尚后唐明宗公主)清公的曾孙,是岑参的后裔。这样,《广西谱》与《长溪谱》就完全可以对接了,广西仲淑公的世次也就完整了,理顺仲淑公世次的梦也就可以圆了。浙江谱有对的一面,也有错的一面,其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出生于不同时代名同人不同的两个岑道相混淆了,一个是岑参后裔敬贤所生的,约生于公元1012年左右并编撰《岑氏源流谱》及作序的岑道,一个是岑象求儿子孟祥所生、约生于公元1085年左右并落籍南阳的岑道,浙江老谱的编者不知道有两个差别很大的岑道,把编撰族谱和作序的岑道与落籍南阳的岑道看成是同一个人,而象求的官大并有名气,就把编谱作序的岑道作为孟祥的儿子,象求的孙,也把编谱作序的岑道堂兄正淑和仲淑作为象求的孙世衡的儿子。广东谱、广西谱多源于浙江谱,其始祖应是兄弟关系,因此都存在世系衔接出错的问题,把自文本公以来到正淑、仲淑公的世系全搞错了,这给当前我们从事岑氏族史研究的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是当前族史争论的焦点之一。
    现在《长溪谱》已公之于众,应有助于解决困扰,使争论的问题取得共识,对老谱的错误,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和对后代子孙负责的精神,该改正的要改正,不要将错误延续下去而贻误子孙。
        我们这次到江西访谱,真是“江西访谱方三日,族世追寻三千年”,尽管渠公之后有十三世先祖不知其先后次序,尽管岑彭以前的世次因无传记而难以考证,但毕竟我们有了三千年的世系。渠公是我们岑氏世系的始祖,也只有尊他为始祖,才能说明我们岑氏的来源,才能说明我们岑氏是西周姬姓王族的后代,才能让人了解岑氏的源远流长。岑彭公不是世系的始祖,而是有传记记载可考的始祖,他功勋盖世,可称为第二始祖。我们二人到江西访谱已过去将近两月,但至今仍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德安已成了我心目中的“桃花源”。我要对非同寻常的保存德安《长溪光裕堂宗谱》的岑水香大姐和她已去世的父亲岑学礼老师表示我万分的敬意,也要对适时向全国岑氏宗亲介绍这部族谱的岑法满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不是他适时介绍,这部族谱仍会“养在深闺人未识”呢!我们从事研究岑氏族史的人,仍会处于蒙眬之中,使一些争论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而虚耗精力、白费时光。本人已经老了,是个快要西沉的月亮,在我未西沉之前能看到这部族谱,得知我们的列祖列宗,就是我的万幸,就不愧为岑氏的一员了。


                                        2016年12月25日于南宁

     


    附录

    一、德安《长溪光裕堂岑氏宗谱》世系表及调整意见。
    二、北宋真宗诏令修谱的两篇诏文。
    三、北宋神宗熙宁五年岑道所作《岑氏通族序》、《岑氏源流谱序》及白话译文。


    附录一、德安《长溪光裕堂岑氏宗谱》世系调整意见


      一、调整的原因和思路
    《长溪谱》各世祖公大部分都有以干支纪年的出生时间,没有具体出生时间的,则有出生于某某年间或某某年间为官的记载,少数没有资料可查的,出生时间则空着,这样的纪述,体现出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尽管编撰者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由于古代条件的限制,各世次间仍有少数出生间距过长或过短不合常理的情况。对这种情况便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具体怎么调?需要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古代在使用干支纪年时,有的没有冠上朝代和年号,时间久了,干支纪年经过几次轮回,就不知道是那个朝代那个年号的干支纪年了。族谱的编者找不到傍证时,就只好根据主观分析加上朝代和年号,作为世次排序的依据,加错了也不容易看出,不象我们现在以公元纪年,对上下世次的时间间距很快就可以看出。基于这个判断,在调整时尽量不更改干支纪年,而将间距过短的变更朝代和年号移到间距过长的世次中去,使其出生保持合理的间距。对少数世次排序比较清楚不会有错而出生时间间距又过长或过短的,则改变干支纪年。


      二、调整的具体意见
    1、德安长溪谱从继康公到岑彭公世系的调整
      (1)原谱记夷公生于东周赧王丁末即公元前314年,扬揖公生于秦昭襄王丁未即公元前254年,两者间隔过大。守权生于秦始皇壬午即公元前219年,存理生于西汉高帝(刘邦)乙未即公元前206年,两者只差13年,间隔过小,都不合理,因此将守权出生后退一个壬午,即为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壬午年,置于夷公与扬揖公之间,以消除两公之间间隔过大的问题。另将无出生时间记载的誌公移到扬揖公之后,使其前后保持合理的距离。

      (2)岑彭公出生时间不祥,但史料记载他于王莽时(公元922年)为县长,假定当时已35岁,则岑彭应生于公元前20年左右,而谱载徽懿公生于西汉哀帝建平乙卯即公元前6年,出生比岑彭还晚,且相隔时间过短,不可能是岑彭之父,因此将其后退6个乙卯,变为东周安王乙卯,即公元前366年出生,置于庸公之后,以补誌公移后之缺。

    2、德安长溪谱从岑彭公到鸿公世系的调整

    (1)谱列岑晊世次在岑熙之前,按有关史料记载:岑熙尚东汉安帝之妹涅阳公主,安帝在位是公元107——125年;岑晊是东汉桓帝南阳太守成瑨功曹,桓帝在位是147—167年,就是说安帝在前,桓帝在后,岑熙出生也应在岑晊之前,这两个世次应对调。

    (2)岑硕谱载生于陈高祖武永定丁丑,即公元557年,距上一世光国生于梁敬帝年间(555557)基本没有差别,离下一世任辅生于陈宣帝太建年间(569582)也太近,应倒退六个丁丑,改为生于东汉献帝建安丁丑,即公元197年,置于岑芬之前,也可缩短岑熙至勋猷间间隔过长的问题。

    (3)据有关资料记载,文本生于隋文帝开皇乙卯,即公元595年,而谱载岑植生于唐高祖神尧年间,即公元618—626年,则岑植应是文本之子,而不是文本之父,应把岑植移到文本之后。
    (4)谱载岑良生于隋文帝开皇己酉即公元589年,与上世任辅出生时间间距过小,应减去七个己酉即公元169年,置于晊公之后。生于东汉灵帝建宁己酉。
    (5)岑疑谱载生于唐中宗甲申即公元684年,而岑羲也生于唐中宗684年,在武后当政之前,岑羲在武后当政之时做官,因此岑羲的出生时间是对的,岑疑的出生时间是错的,应将岑疑加一个甲申,定为唐玄宗天宝甲申即公元744年,置于岑参之后为儿子。
    (6)永灵谱载生于唐睿宗太极壬子即公元712年,距岑参出生只差3年,有错,应改为武后如意壬辰公元692年,为羲公所生。羲公出生改为唐高宗咸亨壬申公元672年。
    (7)简道,谱载生于唐代宗己卯,查代宗只有癸卯年和己酉年,没有己卯年。改为唐代宗大历己酉即公元769年,置于频公之前
    (8)宪公原谱载生于北宋仁宗嘉祐丁酉年四月即公元1057年,而鸿公是北宋徽宗正和(1111—1117)年间任南昌府太守,任太守时假定已24岁,则鸿公应生于公元1083年左右,与宪公相距三世,时间仅相差26年,平均出生差只有8.7年,不合理。而宪公叔父德道公(可能就是岑道),在北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写过序文,说他那时头发已全白了,大概已有60岁了,则他应生于公元1012年左右,其次兄德宁(宪公之父)便约生于1010年左右,宪公与其父出生便相差47年,间隔又过长。以此判断,宪公出生时间有错,可能是抄写的错误,把景祐误为“嘉祐”,丁丑误为“丁酉”,拟把宪公出生时间改为北宋仁宗景祐丁丑(1037)年四月,提前20年,使前后都比较衔接。
     
     
    三、德安《长溪光裕堂岑氏宗谱》世系调整表
    说明:
    1、本表人名前加 号者为已作了调整的。
    2、“原谱列世系”公元出生时间为笔者所加。
    3、本表只列直系,原列有兄弟旁支的已省去。
    4、本表世系调整意见为笔者个人意见,仅供研究分析参考。

     

    附录二、宋真宗皇帝钦敕文武群臣各修家谱诏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为古者因生赐姓,故有著姓之书。别生分类,爰命同姓氏之职。其有关于世教之大者,莫谱牒若也。黄帝二世颛琐,三世而高辛,四世而尧而舜,禹之先出于鲧,汤之先出于契,周文武之先出于稷,帝王系固已甚明。汉起沛中,本唐虞之苗裔,唐发陇西,实皋陶之派系。迨至我朝,原于伯益,振于涿郡。
    太祖皇帝肇迁区夏,应天生圣人之祝。太宗皇帝克绍前烈,符太平天子之祥。仙源积庆,天派攸分。膺前代禅授之宣,按上世统历之正。尔,在朝文武百官,亦必各有源流,兹宜备述乃祖之本末,以进朕得览阅,以知我朝人物之盛。呜呼!源之深者,流必长;膏之饫者,光必辉。秩秩昭穆,则知祖宗之有自;绳绳世守,实衍谱牒于无穷。故兹昭示,咸使闻之。
     
    天禧一年四月十一日颁
    (注:禧字原为祐字,祐是禧之误)
    宋真宗皇帝钦命文武官员士庶修谱诏
    牒奉皇帝诏曰:彝伦攸叙洪祖祢范特详,有文曲台并著。昭穆之无乖,即敕叙所由分、忠孝所由起也。朕广锡类之意,用申孝敬之曲,敕尔文武臣工士庶各修家谱,无忘所自。庶公姓公,族当年世系相承;良弓良治,奕冀箕裘不替。在家之孝子,即在国之忠臣,朕于郡臣咸嘉赖焉。故兹诏示,使咸知悉,钦承无忽。
    天禧三年四月十二日牒下
    (注:原落款为“天祐”,是天禧之误,故作更正,岑时一标点。转自德安《长溪光裕堂岑氏宗谱》)
     
     

    附录三  岑氏通族序(原文)

        道按礼,姓同戚单(记曰:戚单于下谓戚尽而疏也),虽百年而婚姻不通。或比巷联衡者,世世卒不得以同而附通其谱。设令妄冒显贵,祗以取讪笑焉。辨姓别族之严如此,周道至今不可改也,氏族可得以通乎?
        道之征籍考系青年,今白首矣。按据审核盖綦详哉。吾岑氏自得姓受氏以来,无赐、冒、诡、别、改、易之宗。赐,如汉赐娄敬姓刘氏;冒,如郑季通于卫,以生儿青卫姓;诡,如范睢之诡为禄,萧定之诡为诞;别,如智果别籍为辅氏;改,如京房本姓李,推历自定其氏而改曰京,或有避国讳而改,如庆之为贺、严之为庄是也;易,如范蠡之齐易为鸱犹子,之陶易为陶朱公,云达之天。
        古今有疏代无殊族者,岑氏矣。其有不通斯谱而别为族者,不知本源者也。有窃斯谱而冒同宗者,不寻血脉者也。故曰海望族,不通历代之说不足与之言谱也。
        于吾宗之出其著于载籍之人,贤作《岑氏族通史》。有传则揭而具录传于后世,正史之是非,而自为一卷。但无传而旁见别出者,则于通具之以成卷帙,俾吾一本殊流者,皆得览识之焉。
        岑氏按《吕氏春秋》:“周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梁国岑亭是也。”《风俗通》:“岑姓古为岑子国(又按路史《国名记》曰渠之封笺曰:渠,文王异母弟耀之子,今梁北岑亭。)又曰:“王季之穆又周封同姓,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裔也。而周之同姓人七十九凡,文之异弟耀之子渠封岑氏(笺曰:唐宰相世系表作耀),武王封之,此王季之穆而高辛氏之后也。”夹祭《郑氏氏族略》曰:“周之同姓,以国为氏有二,诸侯子在其国称公,子在他国称国。国亡而无爵者亦称国。”岑则周之同姓,以国为氏,垂汉及唐则将相之族也。
        道按得姓受氏之本等凡二十有二,以亭为氏者则五等,侯爵之降为国侯,国侯降为邑侯,邑侯降为关内侯,关内侯降为卿侯,卿侯降为亭侯。吾岑氏受封之土曰亭,侯者疑以亭为氏者矣,故以国氏请书。
        自唐虞夏以降,国之大者凡三百有四,而岑为国姓,其次五十有八。至于国除爵失,其人以时则族,本世及公子谱诸皆不传,而史遂失之,无复可考征矣。又自始至于东汉千有余年,而壮侯公彭始著功名,书于汉史,不如他帝王同姓之国之裔之盛,不替其所以来。而吾岑氏独稀藐焉?根本不殊,气数莫齐,盛衰之异不可要之以封植之理也。或谓封爵列于汉廷,台阶联于唐室,将相之世家也,而苗裔之繁衍也。宗族鲜俪推世家者曰人物名世、子孙蕃衍,岑氏兼备焉,何言乎不如他宗国之姓乎?保族宜家,遵祖法宗,以安其盛衰,兴替之于天下无不复之也。于是检其载于史册诸书者自壮侯始,以昭示宪章之意于氏族通焉。

     

                熙宁五年岁次壬子仲春谷旦二十八世孙道谨识
                    (转自广东《新宁岑氏家谱》岑时一标点)
     


                 岑氏通族序(岑时一白话译文)
        我根据孔子在《礼记-坊记》中说“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的话,认为宗姓如同疏远的亲戚,亲戚经历时间长了,慢慢就淡薄了,就不再来往了。而同一的宗姓,就算经过一百年,彼此始终是不能通婚姻的。即使不同的宗姓大家平等地同居一条巷内,彼此都很密切,而各有其谱,世世代代都分别很清楚,而不相混淆。如果有的姓盲从依附某一显贵的姓氏,那只会被人嘲笑,辨姓别族之严格就是这样。周朝定下的律例至今很多都未改变,难道姓氏可以相互融通吗?
       我岑道从事族谱世系考证工作从青年时期就开始了,至今人也老了,头发已变白了。考证要有根有据,尽量做到详实细致。我们岑氏自得姓受氏以来,没有赐姓、冒姓、诈姓、别姓、改姓、易姓的情事发生。有赐姓的,如汉朝的娄敬赐以刘氏;有冒姓的,如郑季与别的妇女私通,便把所生的儿子青冒充卫姓;也有通过诈骗的办法取姓的,如范睢向人诡称自己为禄姓,萧定诡称为诞姓;有因籍贯变了而别姓的,如智果籍贯变为辅而作辅氏;也有改姓的,如西汉易学家京房本为李姓,而他根据易学八卦、干支历法推算,自定为京姓;也有人或因有意避开帝皇的名字而改姓的,如庆姓改为贺姓,严姓改为庄姓;也有将姓变更的,如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偕西施游齐鲁间,便称自己为鸱犹子,而到了陶地又称为陶朱公,就好象云在天空飘来飘去一样。
       自古以来,只有疏缺之代而无异族搀杂的氏族中,岑氏便是其中之一。有的不弄通自己的谱系而立为别族别姓的,都是出自不了解自己本源的人。有的盗窃他人族谱而冒为同宗,都是不想寻找自己血脉的人。这些人便称为海望族,是不足与之谈论族谱的。
        由我们岑氏著名人物所辑录的《岑氏族通史》,凡是有传记的,则收录人史,以正史之是非,单独成为一卷,以传于后世。没有传记而
    在其它书籍有所记载的,则放在通史之后装订成卷,使同一本书中资料来源不同的两部分,大家都可以阅览和识别。
       岑氏是怎样得来的?受封地在什么地方?按《吕氏春秋》说:“周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梁国岑亭是也。”《风俗通》说:“岑姓在古代为岑子国。”(路史《国名记》说到渠受封时注释说:渠,文王异母弟耀之子,封地在梁国北部的岑亭。)又说:“王季的孙子武王统一周朝后,便对同姓进行分封,无论是文王的子孙或是武王的子孙都是周太公的后裔。周朝被封的同姓人大约有七十九人,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便是其中之一(注:唐宰相世系表说是耀),他是受武王封的,是王季的曾孙,是高辛氏的后人。”夹祭《郑氏氏族略》也说:“周之同姓以国为氏有两种情况,诸侯其人在本国的称公,诸侯其人在他国的称国。国家灭亡失去侯爵者亦称国,岑氏则周之同姓,以国为氏,延续到汉、唐则成为将相之族了。”
       我根据有关资料查到得姓受氏的本源约有二十二个,有以侯爵的级别为姓的,依次分为国侯、邑侯、关内侯、卿侯和亭侯。渠受封为亭侯,所以便有人怀疑是以亭为氏的,只是申请以国侯命名而已。
       自唐尧、虞舜、夏禹以来,诸侯国大的有三百零四个,而岑国便是其中之一,岑氏以国为姓,其世系至今已有五十八世了。后来国亡了,爵也失了,国人便以岑氏作为一族,其本世及前世的祖公及后世子孙皆无传记记载,详细的史实也就失传了,也就无从考证了。自西周渠公开始到东汉,历时已一千多年,直到壮侯彭公他的功名显著,在汉史中便有传记载。如果不考虑其整个历史,就当前来说,我们岑氏就不如皇帝同姓的国和子孙那么强盛,底气很难与他们看齐,一盛一衰是很明显的,我们的根基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惟独我们岑氏变得那么稀微藐小?这是不能以封赐培植不同来解释的。或许有人说,我们岑氏在东汉受到封爵成为列宿,一直延续到唐朝都是将相世家。一般说来,只要具备子孙繁衍昌盛、宗族人物名世光鲜壮丽这两个条件的,都可称为世家,这两方面的条件岑氏都具备,怎能说不如所在国家其他姓氏呢?宗族发展的历史有盛有衰和盛衰交替,这是天下不变的规律。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遵循祖先的教导,吸取先人的经验教训,以达到保族兴家的目的。为此,将自壮侯彭公以来载于史书中有关我们岑氏的传记和记载资料汇辑于《氏族通》中,作为经典向族人及子孙予以昭示。
    时间:熙宁五年岁次壬子仲春谷旦二十八世孙道谨识
     
     
    岑氏源流谱(原文)
       水分万派,始共一源。木挺千枝,初同一根。鼻胡号祖?耳胡称孙?本源所自,万世长存。遥遥华胄,赫赫名门。礼崇追远,敬其所尊,谱源流。
       吾尝读商颂元鸟之篇、大雅生民之什,窃以二代发祥所自并著神奇。而后人之崇德报功者,亦不以荒邈而或间也。后观太史公作帝王本纪,诸侯世家莫不追叙其先代肇基之人,以见积功累仁其来有渐。况子若孙之亲食其德者,顾可数典忘祖之乎?所虑者,年远则考征失实,族大则宗支易淆。求其一脉相承,历数千百年,源远流长,条分缕晰,既无华宗冒附之弊,亦无异姓渎乱之嫌,若此者,惟我岑氏欤!
    按吕氏春秋,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他梁国岑亭,在禹贡荆州之圩,子孙以国为氏,因氏焉。自时厥后,或仕或隐,周秦之世无有表见者,故不经见于史册,欲考其世系,书阙有间矣,西汉以前不可知也,其可考而知者,断自东汉彭公始。
    (注:转自广东《新宁岑氏家谱》,此文没有落款,广西谱转载时加“北宋熙宁五年仲春二十六世孙道谨识”,世次与《岑氏通族序》落款有出入,看来二十六世或二十八世都有误,应为三十六世。标点为岑时一所加》
     
     
    岑氏源流谱(岑时一白话译文)
       大河大江之水分出万条支流汇入大海,分流前却共一源。坚挺的大树长出众多的分枝伸向高空,而最初从地上长起却同一根。鼻为什么叫作祖?耳为什么称作孙?就因为鼻和耳是相通的,在人的头部,鼻在前,耳在后,这一切都有其自身的本源由来,是永恒的,万世万代都不会改变。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今古非常遥远。这五千年的长岁月中,涌现出许多有名的姓氏,可谓赫赫名门。礼记提倡饮水思源,尊祖敬宗,于是便出现以谱的形式纪述其姓氏的源流。
       我曾读过诗经《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之篇章,述说商、周二代是怎样发祥起来的,使我感到很神奇。而后来的人对其先祖功德的崇敬,并不因商、周是遥远荒僻的古代而有所减弱或间断。此后,我还读过太史公司马迁所写的《史记》,都是追叙其先代开创基业之人所立下的功德和显示的仁爱的。这些功德和仁爱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对其后代子孙是个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受到福荫的人,怎能数典忘祖呢?我所忧虑的是因年代久远,对祖先事迹的考证惟恐失实,宗族繁衍大了,各支系容易混淆不清。
       宗族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仍能一脉相承,世系分支清楚,既没有国内其他宗族冒充依附的弊端,亦没有受到别姓亵渎的嫌疑,这样的姓氏就只有我岑氏了。
       根据《吕氏春秋》这本书记载,西周时文王有个异母所生的弟叫耀,耀的儿子叫渠,文王封渠为亭侯,封地在梁国北部的岑亭,国叫岑国,岑亭属禹贡九州之一的荆州管辖。于是其子孙便以国为姓,这便是岑姓的由来。自此以后,历周、秦之世,其子孙无论是做官的或隐居的,都没有突出的人物出现,故在史册上看不到有岑氏人物的记载,欲要考证这一时期的世系人物和排次,因缺少书籍资料,就很难识别和确证其真伪,真正能考证的,断定只有从东汉岑彭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