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氏留言
-
岑延旺于2022-10-27的留言:
湖南永州江华岭东一带散布着岑氏,因为文革时期族谱被毁,但是按照广西西林字辈排序,不知道我们是哪里来的了,老一辈说以前跟桂岭一带岑氏族人有联系,进入21世纪后,没联系了……有没有人考证一下。 -
岑卫东于2022-05-13的留言:
岑氏亲人们,大家好!我是岑卫东,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机缘巧合吧,终于能在这里见到如此多的岑氏亲人们围聚一堂畅所欲言,很是心慰,同时也带着一丝丝的遗憾!因为我还未出生时,爷爷(岑定伍)就不在世了,后来妈妈生我的时候,又遇上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可能是文化大革命复杂的氛围和我俩兄妹当时还小的缘故吧,爸爸(岑国玉)一直守口如瓶,极少对我们兄妹俩谈起他的身世和爷爷的事情,甚至我妈妈都不知道一丁点。再后来,我爸爸有一天突然得了急病,很快就离我们而去了。我现在只有了解到爷爷(岑定伍)有一个兄长,在逃难时失散了(名字不详),之后爷爷就做起了生意,并雇佣了工人协作 他,听说爷爷的生意还做得不错(当时那个时代,我爷爷属于榨取贫下中农的血汗,走资本主义道路,政治身份不良,是要受到批斗和坐牢的)。不知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否找到一点点的线索否?愿上天给我一点希望,也愿能从岑氏宗亲网里能得到一点点的线索。万分感谢!! -
岑炳旺于2022-04-02的留言:
我们想增加人才库,有一位岑氏后裔在南宁二中任副校长,另一位在平乐县交通局任副局长。 -
岑勇于2022-03-08的留言:
祖墓碑文: 莫为之前雖美弗彰,莫为之後雖盛传我,祖之前後,世襲於朝,而受爵者,其历有可纪矣。 一始祖岑公諱彭。汉马功劳擢授廷行大将军乃湖广襄汉南阳始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世铿。擢授怀远大将军乃溪洞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珍。擢授盟威大将军亦溪洞复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伯颜。擢授田州中顺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泰。擢授恩州奉训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辉。擢授岜鈴汎官总司守也。 一始祖岑諱光裕。为国亡身,蒙上宪不忍昧功臣,柱碑立祠,以祀之留後。仲述分住于此,只克全後裔分为五枝,有孙国泰初头门庭,继後子孙荣昌。皆由祖德流芳,以及於今孙等,歆潜恐夫特著表於,兹以头不忘之意耳。 -
岑厚霖于2021-11-18的留言:
自从19年我爸过身之后,我就一直没怎么接触岑氏宗亲的事和东西。今天忽然好想我爸,点开了他的微信头像,看到朋友圈,发现了这个宗亲网的链接,就进来看看。我想说 是,家里还有很多我爸当时收集什么关于族谱的资料。不知道有没有人需要?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不用放在家里蒙尘。
岑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岑氏要闻
璀璨百年的造船神话 岑氏兄弟今世再谋新篇
信息来源:岑氏宗亲网
作者:
更新时间:2010-06-02 19:38:49
璀璨百年的造船神话 岑氏兄弟今世再谋新篇
公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扬帆出海,七下西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启了世界航海大发现的先河,也昭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魄力。时至今日,船依然是海洋文明最鲜亮的使者。它浓缩了历史的精华,孕育着时代的精神,并折现出深邃的文化内核。
媒体聚焦“岑氏木船”
10月28日,古城西安,一艘气势恢弘的日本遣隋使船在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等主办的中日友好大型庆典活动上亮相。这艘长约15米、高达12米的仿古帆船立刻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注意,被盛赞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海船”,并受到了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的高度评价。
这艘遣隋使船是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暨日本遣隋使入大兴城 (今西安)1400周年而度身定做的,完全根据日本古画等史料复原。作为中日友好往来的永久性见证,活动结束后,它被安放在大唐西市博物馆。
众媒体在关注这艘仿古船的同时,也对担纲制造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时间,CCTV、文汇报、陕西日报、华商报、新浪网……都把目光聚焦到了浙江舟山的岑氏木船作坊上。
其实,这已经不是岑氏木船作坊制造的第一条仿古船了。自1989年为德国航海家托马斯制作了一艘欧式仿古单桅帆船以来,“岑氏”还先后打造了“绿眉毛”号和“独捞船”“大对船”“打三洋”等6艘仿古船,研制完成了“郑和宝船”“南宋官船”“明代漕船”等各类仿古船模。
精湛的纯手工技艺让 “岑氏”的舟山木帆船制作工艺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被推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岑氏木船作坊总经理岑国和也因此习惯了和慕名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打交道。
“舟山本地的媒体我差不多都接触过。2003年,英国帕拉丁影视制作公司和香港凤凰卫视摄制组专程到舟山,录制我们打造仿古船的全过程。在西安的时候,当地的报纸、电视台,甚至日本的媒体都来采访过我。现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也跟我进行了联系,打算来我们这里拍摄古船的制造,再与现代化的造船技术进行对比。”岑国和说。
仿制古船渗透历史
到底是什么引得如此多的媒体记者纷至沓来?岑国和微微一笑,并不急着解释,倒先对记者说起了他在西安花了4个多月才完工的遣隋使船。
说起这艘船,岑国和一脸自豪。“整条船长约15米,最宽处有5.2米,高度可达12米。船身采用海外的桃花心木,船帆用毛竹编织,桅杆是杉木的,门窗均可开合。船上还安置了首位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和隋朝赴日回访的使节裴世清碰杯的塑像。”
据记载,公元607年,日本首度向隋朝派遣了由高僧、学者组成的遣隋使团。岑国和打造的这条“遣隋使船”就是依据日本古画上的船形来进行复建的。
“仿古船亮相那天,我拿了古画给日本前首相和来访的日本公使看,又带着他们到船上参观,请他们将实船和图画进行对比。他们很惊讶也很服气,一个劲地说‘了不起,了不起’。”岑国和说,这艘船不仅外观仿造得极像,还沿用了正宗的中国古代乃至亚洲最先进的造船技艺,并按照可航船的要求来设计建造,完全可以在海上航行。
深厚的功力源自历史的积淀。作为一家创建于1900年的古船世家,岑氏四代人共建造过各类木帆船千余艘。岑国和、岑武国兄弟俩是岑氏造船的第四代传人。在他们手上,诞生了中国四大古船之一的“绿眉毛”号、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扶桑的“鉴真”号等系列仿古木帆船,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新加坡、香港等地博物馆永久收藏的“郑和两千料宝船”……正因为如此,西安才会邀请“岑氏”来为他们打造象征中日友好的遣隋使船。
这些精心打造的仿古船,都是经过查找史料,设计图纸,制造船模,进行实船复原才得以最终完成的。除了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巧夺天工的手艺,“岑氏”在翻阅史料、制造古船的过程中还融入了对舟船文化的感悟。人们为这项手艺叹为观止,并希望通过古船来寻访文化,再通过文化来还原历史。
扶持手艺传承文化
船舶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承载着地域间的交流、文化的传播、经济的流通,乃至政局的更替。它不光是交通工具,也蕴涵着博大的人文价值。
“靠近海是舟山的天然优势,但我们对船的研究不够多,对船文化的研究更少。”上个月,岑国和特地跑到嘉兴船文化博物馆,他直觉地感到,如果这个博物馆办在舟山,影响一定会更大。
岑国和认为,扶持传统木帆船作坊(企业)发展,将有助于研究、挖掘舟山的舟船文化,并使之得到传承发扬,真正把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因此他萌发了成立一个“船文化基地”的想法。
“如果我能有8~10亩土地,我就建一个新的木船作坊,作为古帆船的生产基地、研究中心。”岑国和边说边拿出设计好的图纸让记者看。
顺着他的指点,记者看到,新的木船作坊被分为三层,包括来料加工区、船模加工区、古帆船游艇建造车间、半成品制作区、古港水景船模展示大厅以及中西方船模展示厅等若干个区域。岑国和说,如果有土地、有资金,他就可以在这里把中国古船的所有模型都制造出来,将来再仿造出全国所有的古船。
“除了能让人们在这里观赏到古帆船完整的制作过程,了解古帆船文化之外,还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使制造古帆船的手艺传承下去。现在已经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学这个手艺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在这种文化流失前将它保护起来。”岑国和说,舟山的古船最能体现悠久的海洋文化,而且最有地方特色的手艺也该留在本地,并代代传承。“这趟西安之行后,有很多企业想跟我们作坊合作,还提出让我们把厂搬到西安。但我都没有答应,还是回到了舟山。”
努力创造高附加值
古船复建关键要做到复古如旧,即根据书籍史料的记载仔细推敲,在外观上力求一致。大到所用木料,小到一盏灯笼,都要经过研究,不能凭空想象,否则就会失去古船的韵味。
岑氏兄弟的古船制造手法仿古,思想理念却有诸多创新。他们认为,文化传承和经济效益要兼顾,因此在保护古船制造手艺的同时,还要将其当作一项产业来发展。
“我们以前做的实船比较多,现在要渐渐向做船模靠拢。”岑国和说,他已经想好要把船模分三种档次来进行制造。“第一种是大众型的,单价在百元左右。第二种是精致型的,每只定位在1000元。第三种是收藏型的,那每只就要10万元了。”
岑国和表示,纯手工制作的产品成本较高,只能选择性地进行制作,而且全部采用最好的木料,因此定价较高,也才凸显收藏价值。精致型的产品可放在办公室、宾馆、酒店,也可买去送人,主要用来提升文化品位和档次。
大众型的主要采用流水线制作,可以当作旅游产品推介给来舟山旅游的人群,以扩大舟山和舟山船文化的知名度。而且,一旦运用流水作业,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岑氏”能建实船,也会做船模;会造亚洲古代的船模,也能制作欧式的运动船模。现在,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客商纷纷来下实船和船模的订单,做都来不及做。但墙内开花墙外香,相对而言,本地及国内的订单就比较少了。
为了开拓这一块市场,“岑氏”又打算添加一些符合市场需求的元素。如在船顶端置一条鲤鱼,表示“年年有余,好运来”的意思。再比如,可以考虑把佛教文化和船文化结合起来。
有时灵感一来,岑国和就想,沈家门渔港是个古渔港,如果让那里停泊几艘古船,那该别有一番韵味了。稍大一点的古船可以用来参观,还可以让沈家门的夜排档“进驻”其间。游客们既能在碧波浩淼的海上饱览海洋风情,又能品尝正宗海味。而小型古船则可以让游客驾船在海上悠游,感受舟山群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
无疑,作为舟山古船制造的代表,“岑氏”正努力把建造古船当作一项“新兴”的行业来发展,把仿古木帆船手工艺作为一个品牌来维护、推广,关注并挖掘着除文化之外更多的附加值。
媒体聚焦“岑氏木船”
10月28日,古城西安,一艘气势恢弘的日本遣隋使船在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等主办的中日友好大型庆典活动上亮相。这艘长约15米、高达12米的仿古帆船立刻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注意,被盛赞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海船”,并受到了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的高度评价。
这艘遣隋使船是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暨日本遣隋使入大兴城 (今西安)1400周年而度身定做的,完全根据日本古画等史料复原。作为中日友好往来的永久性见证,活动结束后,它被安放在大唐西市博物馆。
众媒体在关注这艘仿古船的同时,也对担纲制造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时间,CCTV、文汇报、陕西日报、华商报、新浪网……都把目光聚焦到了浙江舟山的岑氏木船作坊上。
其实,这已经不是岑氏木船作坊制造的第一条仿古船了。自1989年为德国航海家托马斯制作了一艘欧式仿古单桅帆船以来,“岑氏”还先后打造了“绿眉毛”号和“独捞船”“大对船”“打三洋”等6艘仿古船,研制完成了“郑和宝船”“南宋官船”“明代漕船”等各类仿古船模。
精湛的纯手工技艺让 “岑氏”的舟山木帆船制作工艺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被推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岑氏木船作坊总经理岑国和也因此习惯了和慕名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打交道。
“舟山本地的媒体我差不多都接触过。2003年,英国帕拉丁影视制作公司和香港凤凰卫视摄制组专程到舟山,录制我们打造仿古船的全过程。在西安的时候,当地的报纸、电视台,甚至日本的媒体都来采访过我。现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也跟我进行了联系,打算来我们这里拍摄古船的制造,再与现代化的造船技术进行对比。”岑国和说。
仿制古船渗透历史
到底是什么引得如此多的媒体记者纷至沓来?岑国和微微一笑,并不急着解释,倒先对记者说起了他在西安花了4个多月才完工的遣隋使船。
说起这艘船,岑国和一脸自豪。“整条船长约15米,最宽处有5.2米,高度可达12米。船身采用海外的桃花心木,船帆用毛竹编织,桅杆是杉木的,门窗均可开合。船上还安置了首位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和隋朝赴日回访的使节裴世清碰杯的塑像。”
据记载,公元607年,日本首度向隋朝派遣了由高僧、学者组成的遣隋使团。岑国和打造的这条“遣隋使船”就是依据日本古画上的船形来进行复建的。
“仿古船亮相那天,我拿了古画给日本前首相和来访的日本公使看,又带着他们到船上参观,请他们将实船和图画进行对比。他们很惊讶也很服气,一个劲地说‘了不起,了不起’。”岑国和说,这艘船不仅外观仿造得极像,还沿用了正宗的中国古代乃至亚洲最先进的造船技艺,并按照可航船的要求来设计建造,完全可以在海上航行。
深厚的功力源自历史的积淀。作为一家创建于1900年的古船世家,岑氏四代人共建造过各类木帆船千余艘。岑国和、岑武国兄弟俩是岑氏造船的第四代传人。在他们手上,诞生了中国四大古船之一的“绿眉毛”号、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扶桑的“鉴真”号等系列仿古木帆船,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新加坡、香港等地博物馆永久收藏的“郑和两千料宝船”……正因为如此,西安才会邀请“岑氏”来为他们打造象征中日友好的遣隋使船。
这些精心打造的仿古船,都是经过查找史料,设计图纸,制造船模,进行实船复原才得以最终完成的。除了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巧夺天工的手艺,“岑氏”在翻阅史料、制造古船的过程中还融入了对舟船文化的感悟。人们为这项手艺叹为观止,并希望通过古船来寻访文化,再通过文化来还原历史。
扶持手艺传承文化
船舶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承载着地域间的交流、文化的传播、经济的流通,乃至政局的更替。它不光是交通工具,也蕴涵着博大的人文价值。
“靠近海是舟山的天然优势,但我们对船的研究不够多,对船文化的研究更少。”上个月,岑国和特地跑到嘉兴船文化博物馆,他直觉地感到,如果这个博物馆办在舟山,影响一定会更大。
岑国和认为,扶持传统木帆船作坊(企业)发展,将有助于研究、挖掘舟山的舟船文化,并使之得到传承发扬,真正把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因此他萌发了成立一个“船文化基地”的想法。
“如果我能有8~10亩土地,我就建一个新的木船作坊,作为古帆船的生产基地、研究中心。”岑国和边说边拿出设计好的图纸让记者看。
顺着他的指点,记者看到,新的木船作坊被分为三层,包括来料加工区、船模加工区、古帆船游艇建造车间、半成品制作区、古港水景船模展示大厅以及中西方船模展示厅等若干个区域。岑国和说,如果有土地、有资金,他就可以在这里把中国古船的所有模型都制造出来,将来再仿造出全国所有的古船。
“除了能让人们在这里观赏到古帆船完整的制作过程,了解古帆船文化之外,还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使制造古帆船的手艺传承下去。现在已经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学这个手艺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在这种文化流失前将它保护起来。”岑国和说,舟山的古船最能体现悠久的海洋文化,而且最有地方特色的手艺也该留在本地,并代代传承。“这趟西安之行后,有很多企业想跟我们作坊合作,还提出让我们把厂搬到西安。但我都没有答应,还是回到了舟山。”
努力创造高附加值
古船复建关键要做到复古如旧,即根据书籍史料的记载仔细推敲,在外观上力求一致。大到所用木料,小到一盏灯笼,都要经过研究,不能凭空想象,否则就会失去古船的韵味。
岑氏兄弟的古船制造手法仿古,思想理念却有诸多创新。他们认为,文化传承和经济效益要兼顾,因此在保护古船制造手艺的同时,还要将其当作一项产业来发展。
“我们以前做的实船比较多,现在要渐渐向做船模靠拢。”岑国和说,他已经想好要把船模分三种档次来进行制造。“第一种是大众型的,单价在百元左右。第二种是精致型的,每只定位在1000元。第三种是收藏型的,那每只就要10万元了。”
岑国和表示,纯手工制作的产品成本较高,只能选择性地进行制作,而且全部采用最好的木料,因此定价较高,也才凸显收藏价值。精致型的产品可放在办公室、宾馆、酒店,也可买去送人,主要用来提升文化品位和档次。
大众型的主要采用流水线制作,可以当作旅游产品推介给来舟山旅游的人群,以扩大舟山和舟山船文化的知名度。而且,一旦运用流水作业,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岑氏”能建实船,也会做船模;会造亚洲古代的船模,也能制作欧式的运动船模。现在,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客商纷纷来下实船和船模的订单,做都来不及做。但墙内开花墙外香,相对而言,本地及国内的订单就比较少了。
为了开拓这一块市场,“岑氏”又打算添加一些符合市场需求的元素。如在船顶端置一条鲤鱼,表示“年年有余,好运来”的意思。再比如,可以考虑把佛教文化和船文化结合起来。
有时灵感一来,岑国和就想,沈家门渔港是个古渔港,如果让那里停泊几艘古船,那该别有一番韵味了。稍大一点的古船可以用来参观,还可以让沈家门的夜排档“进驻”其间。游客们既能在碧波浩淼的海上饱览海洋风情,又能品尝正宗海味。而小型古船则可以让游客驾船在海上悠游,感受舟山群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
无疑,作为舟山古船制造的代表,“岑氏”正努力把建造古船当作一项“新兴”的行业来发展,把仿古木帆船手工艺作为一个品牌来维护、推广,关注并挖掘着除文化之外更多的附加值。
舟山百年造船世家打造仿唐帆船献艺世博
桅杆高耸,船头高翘,船舱外观有似亭台,在舟山市定海区的一处码头上,仿唐代风格的三桅帆船“不肯去观音号”已进入后期建造阶段,建成后它将前往上海世博会展示中国船舶文化和舟山旅游文化。
记者从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获悉,“不肯去观音号”全长43米,宽11米,载重500吨,有96个客位,总投资约2000万元,是舟山市政府的重点项目。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完毕后,它还将回到舟山,出从事群岛环岛游等旅游活动。
专程来舟山考察“不肯去观音号”的著名隋唐史专家、陕西师范大学胡戟教授介绍说,唐代船舶的图纸于史无考,考虑到当时的日本全面学习唐文化,而船舶也不例外,因此“不肯去观音号”参照了日本遣唐使船的风格。遣唐使船图样则是日本唐代史学会会长、东京大学教授池田温先生赠送的。
“不肯去观音号”是舟山岑氏木船作坊和浙江凯灵船厂合力打造的。船体采用钢铁结构,由船厂生产,但是木制船壳则由岑氏作坊精心制作。岑氏作坊从晚清至今已经传承到第四代传人,他们世代相传的木帆船建造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经营着岑氏作坊的岑国和、岑武国两兄弟告诉记者,建造的古船越多,他们就越惊叹于祖先的智慧,因此他们要把“不肯去观音号”打磨成精品,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国造船文化。
“不肯去观音号”的得名来自普陀山上著名的不肯去观音院。为了体现佛教文化特色,船上还专门修建了观音阁。
记者从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获悉,“不肯去观音号”全长43米,宽11米,载重500吨,有96个客位,总投资约2000万元,是舟山市政府的重点项目。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完毕后,它还将回到舟山,出从事群岛环岛游等旅游活动。
专程来舟山考察“不肯去观音号”的著名隋唐史专家、陕西师范大学胡戟教授介绍说,唐代船舶的图纸于史无考,考虑到当时的日本全面学习唐文化,而船舶也不例外,因此“不肯去观音号”参照了日本遣唐使船的风格。遣唐使船图样则是日本唐代史学会会长、东京大学教授池田温先生赠送的。
“不肯去观音号”是舟山岑氏木船作坊和浙江凯灵船厂合力打造的。船体采用钢铁结构,由船厂生产,但是木制船壳则由岑氏作坊精心制作。岑氏作坊从晚清至今已经传承到第四代传人,他们世代相传的木帆船建造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经营着岑氏作坊的岑国和、岑武国两兄弟告诉记者,建造的古船越多,他们就越惊叹于祖先的智慧,因此他们要把“不肯去观音号”打磨成精品,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国造船文化。
“不肯去观音号”的得名来自普陀山上著名的不肯去观音院。为了体现佛教文化特色,船上还专门修建了观音阁。
鳳凰號下西洋
上個週末,我臨時出差,去了趟浙江舟山。這次去的主要目的,是和2004年8月我們“鳳凰號”帆船駛經舟山時我結識的專造木船的朋友岑國和先生,商談有關煩請他幫忙鳳凰衛視製作一個”鳳凰號”帆船模型的事。
今年7月初,鳳凰衛視將在北京舉辦公司成立十週年展覽。 “鳳凰號下西洋”是鳳凰衛視在2004年策劃的大型海上拍攝活動,以紀念中國明朝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600週年。我是這次航海拍攝的首任領隊兼節目製作人,所以公司提出要儘快製作一個“鳳凰號”模型,趕在展覽會上展出,自然我就想起了岑國和先生。
舟山的“岑氏木船作坊”總經理岑國和,是我的好朋友。那次我們的船到達舟山時,我們攝制組在舟山市委宣傳辦的推薦下,來到他的作坊拍攝他們手工製作古帆船模型的故事。那天我採訪了他,談的非常投機,也因此成了朋友。
“岑氏木船作坊”由岑家太爺岑明錫創建於1900年,主要製作小型木帆漁船。1915年,他的兒子岑阿友接班,開始製造中型木帆船。到了第三代,岑國和的父親岑全富繼承岑家傳統造船手藝,不斷擴大製造漁船的能力,已經能夠成批製造生產不同類型,不同用途的漁船和帆船。1975年,岑國和,岑武國兄弟完成中學學業投身家船造船業,成了岑氏家族造船的第四代有志向有文化有手藝的造船專家。到上世紀80年代末期,四代人先後造船總量超過千艘。但是,隨著木帆船在現代化漁業生產中逐漸被淘汰,造修木帆船的行業開始衰落,岑氏家傳造船處境艱難,但仍堅守祖業,轉型製作各類船模,名聲不遜造真船。
1998年,德國航海家托馬斯.霍普博士來中國考察,聞聽岑氏故事後,選定由“岑氏木船作坊”代為製造歐式全木結構帆船。由於他提供的設計圖紙全為德文的,而其製造歐式木帆船對岑氏家族來說,也是首次,困難之大,可想而知。經過兩年多的摸索,在霍普博士的指導下,終於於2001年完成了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及比賽標準的“卡爾歐號”木帆船,深得霍普博士的稱讚。同年,舟山朱家尖風景旅遊管理委員會策劃製造中國明朝古帆船“綠眉毛”,岑氏作坊在眾多製造商參與的投標中中標,經過兩年的參與設計和建造,於2003年完成了“綠眉毛”的建造任務,下水試航獲得巨大成功,轟動了全國。
說岑氏家族造船是手工絕活,一點不假。在他們那間租用原造船廠的簡陋車間里,根本見不到任何大型造船機械設備,連電鋸電刨這類基本的木工家什也欠奉。只見3,4名木工師傅憑著一雙靈巧的手,在本不成型的木材上,鋸,鑽,刨,雕,鑲,工藝極為精湛的仿古木船,就這樣一條條呈現在工作台上。據岑經理介紹,這些木帆船雖說是模型,但設計和結構決不馬虎,全是按真船的比例縮小的,而且模型上的所有零部件,能動的都能動,能轉的亦都能轉,工藝程度足以逼真,令人驚嘆不已。
2005年是鄭和下西洋600週年紀念年,岑氏作坊的傳統手藝,也藉此時機大放異彩。這年,他們製作了幾十艘仿鄭和船隊的古船模型,僅中央電視台一次就訂購了8艘,最大的仿“鄭和2000料寶船”,長達四米。中國國家博物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新加坡國立圖書館,香港海洋海事博物館等機構,也先後訂購了多艘仿古船。岑氏家族為發揚光大中國的造船事業,特別是傳統的手工造船事業,做出了極大貢獻。應該說,岑氏手工造船絕不僅僅是浙江沿海地域文化與產業的一部分,它已當之無愧地成為我們中華海洋傳統文化與產業的一部分了。
岑國和和他的二弟岑武國,為人質樸,誠懇,仍保持了漁家子弟的那種直爽,寬容和善解人意的作風。他們很低調,對金錢名譽的誘惑,始終保持距離,更不善在媒體面前自我炫耀,這點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令我對他們的那種“居功不傲,富貴不淫”的樸素正值內涵,甚表敬意。
我這次即是去探望他們,也是麻煩他們,因為為了給鳳凰造這個模型,他們要暫時放下手中的活計,專為我們加班趕工,實在過意不去。在寧波,我還見到了霍普博士和他的夫人,他們正準備與岑氏家族商談製作一條更大的歐式木帆船,圖紙和材料已經選定了。接下來,岑氏家族會更加忙活。
今年7月初,鳳凰衛視將在北京舉辦公司成立十週年展覽。 “鳳凰號下西洋”是鳳凰衛視在2004年策劃的大型海上拍攝活動,以紀念中國明朝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600週年。我是這次航海拍攝的首任領隊兼節目製作人,所以公司提出要儘快製作一個“鳳凰號”模型,趕在展覽會上展出,自然我就想起了岑國和先生。
舟山的“岑氏木船作坊”總經理岑國和,是我的好朋友。那次我們的船到達舟山時,我們攝制組在舟山市委宣傳辦的推薦下,來到他的作坊拍攝他們手工製作古帆船模型的故事。那天我採訪了他,談的非常投機,也因此成了朋友。
“岑氏木船作坊”由岑家太爺岑明錫創建於1900年,主要製作小型木帆漁船。1915年,他的兒子岑阿友接班,開始製造中型木帆船。到了第三代,岑國和的父親岑全富繼承岑家傳統造船手藝,不斷擴大製造漁船的能力,已經能夠成批製造生產不同類型,不同用途的漁船和帆船。1975年,岑國和,岑武國兄弟完成中學學業投身家船造船業,成了岑氏家族造船的第四代有志向有文化有手藝的造船專家。到上世紀80年代末期,四代人先後造船總量超過千艘。但是,隨著木帆船在現代化漁業生產中逐漸被淘汰,造修木帆船的行業開始衰落,岑氏家傳造船處境艱難,但仍堅守祖業,轉型製作各類船模,名聲不遜造真船。
1998年,德國航海家托馬斯.霍普博士來中國考察,聞聽岑氏故事後,選定由“岑氏木船作坊”代為製造歐式全木結構帆船。由於他提供的設計圖紙全為德文的,而其製造歐式木帆船對岑氏家族來說,也是首次,困難之大,可想而知。經過兩年多的摸索,在霍普博士的指導下,終於於2001年完成了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及比賽標準的“卡爾歐號”木帆船,深得霍普博士的稱讚。同年,舟山朱家尖風景旅遊管理委員會策劃製造中國明朝古帆船“綠眉毛”,岑氏作坊在眾多製造商參與的投標中中標,經過兩年的參與設計和建造,於2003年完成了“綠眉毛”的建造任務,下水試航獲得巨大成功,轟動了全國。
說岑氏家族造船是手工絕活,一點不假。在他們那間租用原造船廠的簡陋車間里,根本見不到任何大型造船機械設備,連電鋸電刨這類基本的木工家什也欠奉。只見3,4名木工師傅憑著一雙靈巧的手,在本不成型的木材上,鋸,鑽,刨,雕,鑲,工藝極為精湛的仿古木船,就這樣一條條呈現在工作台上。據岑經理介紹,這些木帆船雖說是模型,但設計和結構決不馬虎,全是按真船的比例縮小的,而且模型上的所有零部件,能動的都能動,能轉的亦都能轉,工藝程度足以逼真,令人驚嘆不已。
2005年是鄭和下西洋600週年紀念年,岑氏作坊的傳統手藝,也藉此時機大放異彩。這年,他們製作了幾十艘仿鄭和船隊的古船模型,僅中央電視台一次就訂購了8艘,最大的仿“鄭和2000料寶船”,長達四米。中國國家博物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新加坡國立圖書館,香港海洋海事博物館等機構,也先後訂購了多艘仿古船。岑氏家族為發揚光大中國的造船事業,特別是傳統的手工造船事業,做出了極大貢獻。應該說,岑氏手工造船絕不僅僅是浙江沿海地域文化與產業的一部分,它已當之無愧地成為我們中華海洋傳統文化與產業的一部分了。
岑國和和他的二弟岑武國,為人質樸,誠懇,仍保持了漁家子弟的那種直爽,寬容和善解人意的作風。他們很低調,對金錢名譽的誘惑,始終保持距離,更不善在媒體面前自我炫耀,這點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令我對他們的那種“居功不傲,富貴不淫”的樸素正值內涵,甚表敬意。
我這次即是去探望他們,也是麻煩他們,因為為了給鳳凰造這個模型,他們要暫時放下手中的活計,專為我們加班趕工,實在過意不去。在寧波,我還見到了霍普博士和他的夫人,他們正準備與岑氏家族商談製作一條更大的歐式木帆船,圖紙和材料已經選定了。接下來,岑氏家族會更加忙活。
【北京日报】京杭大运河水上传递火炬将用仿古船
江南百年造船世家亲造 六艘漕船护航奥运圣火
8月初,大运河通州区城市段将展现一幕壮丽的场景——6艘仿古漕船“穿越时空”集体亮相,呈“品”字形游弋运河,护送奥运火炬。
这些仿古漕船,由赫赫有名的浙江省岑式木船作坊第四代传人——岑武国,率“岑家班”80余人打造。岑家造船有百余年历史,已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岑武国从去年底率人来京造船,第三代传人、岑武国70岁的老父亲也在现场“督战”。
通州是全市惟一进行水上火炬传递的区县,奥运火炬将在1430米长的大运河通州城市段传递。据介绍,奥运火炬通州段确定水上传递后,通州区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突出运河文化,采用仿古船”的方案。他们专门聘请武汉理工大学古船专家参照中国历史博物馆明清时期的皇船、官船、漕船原型分别设计船型。
昨天(8日),肩负奥运火炬水上传递重任的6艘仿古船主体结构已“锻造”完成,外形严格按京杭大运河漕运鼎盛时期的古船样式打造。6艘船中,1艘为皇船,其样式和乾隆下江南所乘坐的“安福舻”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体量稍小,总长近30米,建成后将超百吨。“安福舻”的船头要建一个四方亭,包木装饰、 彩绘、仿琉璃瓦、黄铜包宝顶。2艘“漕舫船”为官船样式;余下3艘是古代专门运粮的漕船样式,20余米长,五六米宽,约两层楼高。
这些仿古船将于7月全部建造完成,北京奥运期间护航圣火,展示悠久的运河文化古韵。奥运会后,它们将为旅游所用,成为仿古餐饮船。(通讯员 吴亚西 孙华良)
舟山“古船”浩浩荡荡“驶入”文博会
运送奥运祥云火炬的“安福舻”仿古船、郑和下西洋的“明代福船”、“不肯去观音院”船……日前,在位于舟山市沈家门平阳浦的岑氏木船作坊里,记者见到了一艘艘承载着历史印记的船舶模型和一些实体帆船。这些船,可以说展示了波澜壮阔的中国船舶发展历程。
“这里的部分船模如‘绿眉毛’、‘鉴真号’等系列,要送到义乌文博会上参展。”岑氏兄弟中的哥哥岑国和告诉记者,他们去年参加了义乌文博会,效果相当不错。很多客商抢着购买船模用来收藏,同时还接下两个单子。其中一笔单子是杭州一家造船企业下的,看了他们展出的浙江漕舫船模后,要求他们设计并打造一艘实体漕舫船。
木船作坊由岑明锡创建于1900年,当时主要打造小型木帆船。1975年,岑国和、岑武国兄弟继承祖业,成为岑氏木船作坊的第四代传人,迄今岑氏四代人共建造过各类木帆船千余艘。作为舟山木帆船制作工艺的代表,他们还先后承建了“绿眉毛”、“鉴真号”、“普大钓”、“普大洋”等系列木帆船,制作了“南宋官船”、“明代漕船”、“遣隋使号”等各类仿古船模。
岑氏兄弟的古船制造手法仿古,思想理念却有诸多创新。他们认为,文化传承和经济效益要兼顾,因此在保护古船制造手艺的同时,还要将其当作一项产业来发展。据悉,岑氏木船作坊被收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我们这些产品与文博会办展主题宗旨相吻合,希望能给义乌展会带来别样的文化气息。”岑国和表示,纯手工制作的仿古船模蕴含中国传统的船文化,凸显其收藏价值;精致小巧型的产品可放在办公室、宾馆、酒店,也可买去送人,主要用来提升文化品位和档次。
“17世纪台湾船”台南市隆重下水
中国台湾网2010年5月10日舟山消息 “谢谢舟山来的师傅帮助我们完成台湾船的风帆制作和安装”。这是5月1日在台湾台南市隆重举行的“十七世纪台湾船”下水典礼上台南市市长许添财面对台南市民和媒体向胡牧、岑武国、郑文兴等3位舟山仿古船专家表达的真诚谢意。这也标志着台湾人盼望已久的“十七世纪台湾船” 复原工程在浙江舟山仿古船专家的帮助下正式完成,这也是两岸首次由大陆制作风帆和台湾制造船体共同打造的一艘中华传统帆船,可谓珠联璧合,意义重大。
4月22日至5月2日,胡牧等3位舟山仿古船专家受台南市松林造船公司的邀请,前往台湾帮助完成“十七世纪台湾帆船”的复原工程。该工程是由台南市政府致力推动的一项重大政府工程,计划于5月1日正式举行下水仪式,并以此作为市政府隆重举办的 “郑成功文化节”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因此,它的建造过程一直受到台湾民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由于松林造船公司对“十七世纪台湾帆船”的风帆制作与安装技术一直无法解决,所以特邀请舟山古帆船制作专家前往台湾帮助建造。
“十七世纪台湾帆船”的风帆头帆长9米、宽6米,主帆长15米、宽12.5米,主帆面积接近200平方米。浙江舟山专家在接到邀请到赶赴台湾,离台南市政府计划“十七世纪台湾帆船”下水时间只有十来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风帆制作与安装难度相当大。时间紧,任务重,胡牧等一行到达当天顾不上休息就前往船厂进行地面组帆工作,与台湾同行一道夜以继日,经过十天的奋战,终于完成了风帆的制作安装工程,确保了“十七世纪台湾帆船”于5月1日于台南县安平港顺利下水。为感谢舟山专家的帮助,在下水仪式上,胡牧等3位专家作为贵宾参加了典礼,并与松林造船公司的员工一道受到台南市政府的表彰。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坚持把传统帆船文化作为建设海洋文化的重要内容十分重视,特别是舟山“绿眉毛”号传统帆船开展的航海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舟山的传统帆船制作技术也深受台湾同行的认同。舟山仿古船专家在帮助完成风帆的制作安装过程中,不仅为台湾同行传授了中华传统风帆船的制作秘笈,也为台湾地区传承中华传统帆船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陈信雄特意前往看望和感谢舟山专家一行,并希望与舟山专家多开展学术交流。同时,看到大陆专家如此热心传授技术,以及忘我的工作干劲,台湾同行从心底里深受感动,他们在帆船上手把手共同打起的绳结就象只只同心结,在栓住帆船的同时也紧紧拴住两岸人民的心。在台湾组帆期间舟山专家们听得最多的就是“谢谢”两个字,无论是当地官员还是普通市民,都对他们表示了极大的敬意。因此,本次胡牧等3位舟山仿古船专家赴台援助不仅是两岸传统古帆船制作技术的交流,同时也是两岸海洋文化的互动,更是两岸人民一种情感的交融。
4月22日至5月2日,胡牧等3位舟山仿古船专家受台南市松林造船公司的邀请,前往台湾帮助完成“十七世纪台湾帆船”的复原工程。该工程是由台南市政府致力推动的一项重大政府工程,计划于5月1日正式举行下水仪式,并以此作为市政府隆重举办的 “郑成功文化节”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因此,它的建造过程一直受到台湾民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由于松林造船公司对“十七世纪台湾帆船”的风帆制作与安装技术一直无法解决,所以特邀请舟山古帆船制作专家前往台湾帮助建造。
“十七世纪台湾帆船”的风帆头帆长9米、宽6米,主帆长15米、宽12.5米,主帆面积接近200平方米。浙江舟山专家在接到邀请到赶赴台湾,离台南市政府计划“十七世纪台湾帆船”下水时间只有十来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风帆制作与安装难度相当大。时间紧,任务重,胡牧等一行到达当天顾不上休息就前往船厂进行地面组帆工作,与台湾同行一道夜以继日,经过十天的奋战,终于完成了风帆的制作安装工程,确保了“十七世纪台湾帆船”于5月1日于台南县安平港顺利下水。为感谢舟山专家的帮助,在下水仪式上,胡牧等3位专家作为贵宾参加了典礼,并与松林造船公司的员工一道受到台南市政府的表彰。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坚持把传统帆船文化作为建设海洋文化的重要内容十分重视,特别是舟山“绿眉毛”号传统帆船开展的航海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舟山的传统帆船制作技术也深受台湾同行的认同。舟山仿古船专家在帮助完成风帆的制作安装过程中,不仅为台湾同行传授了中华传统风帆船的制作秘笈,也为台湾地区传承中华传统帆船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陈信雄特意前往看望和感谢舟山专家一行,并希望与舟山专家多开展学术交流。同时,看到大陆专家如此热心传授技术,以及忘我的工作干劲,台湾同行从心底里深受感动,他们在帆船上手把手共同打起的绳结就象只只同心结,在栓住帆船的同时也紧紧拴住两岸人民的心。在台湾组帆期间舟山专家们听得最多的就是“谢谢”两个字,无论是当地官员还是普通市民,都对他们表示了极大的敬意。因此,本次胡牧等3位舟山仿古船专家赴台援助不仅是两岸传统古帆船制作技术的交流,同时也是两岸海洋文化的互动,更是两岸人民一种情感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