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岑氏留言

  • 岑延旺于2022-10-27的留言:

    湖南永州江华岭东一带散布着岑氏,因为文革时期族谱被毁,但是按照广西西林字辈排序,不知道我们是哪里来的了,老一辈说以前跟桂岭一带岑氏族人有联系,进入21世纪后,没联系了……有没有人考证一下。
  • 岑卫东于2022-05-13的留言:

    岑氏亲人们,大家好!我是岑卫东,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机缘巧合吧,终于能在这里见到如此多的岑氏亲人们围聚一堂畅所欲言,很是心慰,同时也带着一丝丝的遗憾!因为我还未出生时,爷爷(岑定伍)就不在世了,后来妈妈生我的时候,又遇上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可能是文化大革命复杂的氛围和我俩兄妹当时还小的缘故吧,爸爸(岑国玉)一直守口如瓶,极少对我们兄妹俩谈起他的身世和爷爷的事情,甚至我妈妈都不知道一丁点。再后来,我爸爸有一天突然得了急病,很快就离我们而去了。我现在只有了解到爷爷(岑定伍)有一个兄长,在逃难时失散了(名字不详),之后爷爷就做起了生意,并雇佣了工人协作 他,听说爷爷的生意还做得不错(当时那个时代,我爷爷属于榨取贫下中农的血汗,走资本主义道路,政治身份不良,是要受到批斗和坐牢的)。不知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否找到一点点的线索否?愿上天给我一点希望,也愿能从岑氏宗亲网里能得到一点点的线索。万分感谢!!
  • 岑炳旺于2022-04-02的留言:

    我们想增加人才库,有一位岑氏后裔在南宁二中任副校长,另一位在平乐县交通局任副局长。
  • 岑勇于2022-03-08的留言:

    祖墓碑文: 莫为之前雖美弗彰,莫为之後雖盛传我,祖之前後,世襲於朝,而受爵者,其历有可纪矣。 一始祖岑公諱彭。汉马功劳擢授廷行大将军乃湖广襄汉南阳始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世铿。擢授怀远大将军乃溪洞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珍。擢授盟威大将军亦溪洞复镇也。 一始祖岑公諱伯颜。擢授田州中顺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永泰。擢授恩州奉训大夫试也。 一始祖岑公諱辉。擢授岜鈴汎官总司守也。 一始祖岑諱光裕。为国亡身,蒙上宪不忍昧功臣,柱碑立祠,以祀之留後。仲述分住于此,只克全後裔分为五枝,有孙国泰初头门庭,继後子孙荣昌。皆由祖德流芳,以及於今孙等,歆潜恐夫特著表於,兹以头不忘之意耳。
  • 岑厚霖于2021-11-18的留言:

    自从19年我爸过身之后,我就一直没怎么接触岑氏宗亲的事和东西。今天忽然好想我爸,点开了他的微信头像,看到朋友圈,发现了这个宗亲网的链接,就进来看看。我想说 是,家里还有很多我爸当时收集什么关于族谱的资料。不知道有没有人需要?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不用放在家里蒙尘。

    岑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岑氏要闻

    郭沫若广西留诗话

    信息来源:岑氏宗亲网 作者: 更新时间:2010-06-03 21:47:51
    郭沫若广西留诗话
    来源: 南国早报   
     
      1963年3月,郭沫若先生前来南宁参加广西史学会成立大会,一踏上南宁的土地,他就为眼前的亚热带风光着迷,数日的游览考察,更使得大诗人对广西的美景和风情有了深切的感受,于是灵感袭来,欣然命笔,一首《南宁见闻》便跃然纸上:“南来又见英雄树,劲挺枝头已着花。慈竹参天笼雨露,桄榔拔地入云霞。摩岩壁画成专著,彻夜歌声听壮家。自治区成方五载,邕江灯火颂繁华。”
      接着,郭老与同来的历史学家翦伯赞等兴致勃勃地驱车前往武鸣。一路上,奇峰遥列,田畴平展,面对南国壮乡的迷人景色,郭老又写下了两首《武鸣纪游》,其一为:“群峰拔地起,仿佛桂林城。大块挥神笔,平畴展画屏。烟环天地绿,雾绕雨中青。借问此何处?腾翔属武鸣。”
      郭沫若结束了南宁之行之后,北上桂林,来到了二十四年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那抗战硝烟正浓的岁月,郭沫若与茅盾、夏衍、田汉、欧阳予倩等,群星荟萃,叱咤风云,办报出书,绘画演剧,使桂林成为名动一时的抗战文化城。硝烟散去,旧地重游,郭老感慨万千,一阕《满江红·桂林芦笛岩》充分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慨叹:其上半阕为“换了人间,普天下,红旗荡漾。歌跃进,山林胜迹,同看解放。芦笛岩头枷锁破,桃花源内仙灵唱。电灯光,照耀辉煌,翻新样。”游七星岩,郭又是一阕《满江红》,中有“与芦笛,悬殊大小,难分甲乙。地府洞天今有二,天星坠地居然七”,十分传神。
      游罢芦笛岩和七星岩,郭老来到七星公园的月牙楼,眼前美景,引得郭老诗兴勃发:“月牙楼是画廊楼,八面奇峰豁远眸;毋怪楼中无一画,画图难及自然优。”
      游览漓江,徜徉于奇山秀水之间,郭老更是诗情一泻无余,船上即成四首。其一云:“桂林山水甲天下,天下山水甲桂林。请看无山不有洞,可知山水贵虚心。”桂林的山奇、水美、洞幽等特点,在他笔下一览无余。回到桂林后,觉意犹未尽,又作《春泛漓江》一首。
      江到兴安水最清,何况又有秦始皇修筑的灵渠。作为历史学家的郭沫若,兴致比畅游山水更为高涨。在兴安,他看到了蔚为世界奇观的灵渠,抚今追昔,写下一阕《满江红》:“北自长城,南来至,灵渠岸上。亲眼见,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咀二千丈,有天平,大小溢洪流,调分量。 湘漓接,通汉壮;将军墓,三人葬。听民间传说,目空君相。史禄开疆难复忆,猪龙作孽忘其妄。说猪龙,其实即祖龙,能开创。”还在一首七律中,把灵渠与长城相比:“秦皇毕竟是雄才,北筑长城南岭开。”眼光独到,评价精当。至今我们游览灵渠的时候,都能看到矗立在灵渠之畔的郭老《满江红》诗碑。
      郭沫若与广西的感情深厚。这除了他对广西这块神奇美丽的热土情有独钟之外,还有一层更为人称道的意思。他的夫人于立群,是广西贺州人。于立群出身广西名门世家,祖父于式枚是清同治年间“榜眼”,官至吏部侍郎,对两广教育事业促进极大。其外祖父是西林人两广总督岑春煊。郭沫若曾在《洪波曲》中描述她能写一手漂亮的悬腕颜体大字。
    郭沫若在广西留下诗词墨宝颇多,对广西的文化贡献甚大。
     
    郭沫若与夫人于立群
     
     
    于立群(艺名黎明健,郭沫若夫人)

        (1916-1979),广西贺县人。郭沫若夫人。青年时期曾从事歌舞及电影表演。自幼喜爱书法艺术,以习颜字起步,后在郭沫若身边,受其熏陶指教,研读历代碑帖,专擅篆隶,喜作大字。其作品被毛主席故居、成都杜甫草堂等博物馆收藏。出版有《于立群遗墨》。
       她的祖父于式枚,是清朝同治年间的“榜眼”。 于式枚榜眼及第以后,首任的官职是广东学台,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这位科举出身的学台,却大力主张废除科举、创办学校,是位洋务派。广东省立优等师范创办后,他就兼任学校的学监并亲自上台讲课。后来出任驻德大使、吏部侍郎等职。其后任李鸿章幕僚十余年。官至正二品,从一品,对两广的教育事业贡献较大。
      于式枚是一个笃信佛教的人,没有结婚。他将胞弟于式棱的儿子于绍侯收为继子。这便是于立群的父亲。
      于立群的母亲是西林县人,两广总督岑春煊之女。她一共生育了五女一男,最后一个才是男孩。立群排行第三,原名佩珊,“立群”是后改的。
      民国后,于家逐渐衰落。于立群的母亲不得已带着最小的一男一女,住到上海外祖父岑春煊家。于立群父亲没有正当的职业,主要是靠遗产度日。所继承的房产和不少字画,都逐渐被变卖掉了,最后就连于立群四姐妹上学所需的经费也无法应付了。
      于立群的长姐于佩琛写得一笔好字,为使姐妹不至失学,每到春节前一个星期,就在北平和平门外国立师范大学对面的厂甸处,摆桌代人书写春联。她的字好,对联也做得好,加之长得漂亮,人们都喜欢请她代写。每年写上几天,居然也可维持自己和三个妹妹求学费用。
      1930年,他们的父亲在生活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把家搬到北平的平乐会馆居住,平乐会馆是平乐府所辖各县在北平的学生经常聚会的场所。大姐于佩琛考上了北平师范大学后,就搬进学生宿舍寄宿。于立群也到上海外祖父家,与母亲弟妹生活在一起。
      于立群健康貌美,少年时天真活泼。外祖父岑春煊对她格外宠爱。岑春煊和于式枚既是广西同乡,又是亲家,还是政坛上的密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京津地区。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出德胜门仓皇外逃。各省抚督都没来“勤王”,只有甘肃布政使岑春煊率马步兵2000余人从兰州日夜兼程北上“救驾”。慈禧表示:“若得复国,必无敢忘德也”,行至潼关,即授岑春煊陕西巡抚。后调山西巡抚,四川总督,日后一路青云,成为清末最显赫的重臣之一。
       于立群到上海那年,才十四岁,便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剧社,后又进上海电影学校,演过话剧,也拍过电影,艺名黎明健,是上海有名的明星。